欧美极品第一页,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视频,久草成色在线,在线观看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国内

推廣 熱搜: 知識產權貫標  專利資助  認證  知識產權  專利補貼  檢測  認監委  CCC認證  人造肉  技術攻關 

國內外ESG標準化進展及思考

   日期:2025-05-07 00:02:24     來源:認證資訊     認證資訊領域原創作者:丁晴 張曉昕 林翎     瀏覽:4    評論:0
核心提示:國內外ESG標準化進展及思考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是落實雙碳目標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ESG標準化工作

國內外ESG標準化進展及思考

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是落實“雙碳”目標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ESG標準化工作作為政策落地實施和促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建立健全ESG評估體系,促進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ESG是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個名詞的首字母縮寫,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也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的一種指標,屬于廣義可持續投資的一種,也是一種新興的企業評價方式。環境(E)主要關注氣候變化、碳排放、污染排放、節能節水、資源節約、回收處置等議題;社會(S)主要關注企業文化、雇員關系、消費者關系、供應商關系、社區關系等議題;治理(G)主要關注企業管理層和董事會是否有效經營企業、企業激勵措施是否合理、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的多元化、合規和風險管理、技術創新等議題。

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t)首次正式提出ESG的概念。2006年,聯合國成立的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發布了“責任投資原則(PRI)”,在其大力推動下,ESG投資理念廣泛傳播。2015年9月,全球193個成員國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涉及17個領域169項具體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自此,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投資機構將ESG概念不斷深化,積極探索和實踐ESG投資,ESG成為全球監管機構以及市場各方普遍認可和共同關注的議題,并已逐漸發展完善成為一套關注企業責任、社會福祉和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理念和評價標準。

一、國際ESG標準化進展

(一)ISO ESG戰略研究進展

為加強ISO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與ESG國際標準的統籌協調,ISO技術管理局(TMB)于2021年9月批準成立ESG生態系統戰略咨詢組(SAG),旨在協調ISO各ESG相關技術委員會,研究提出ISO ESG戰略報告和工作建議。該SAG由加拿大專家擔任主席,英國和巴西專家擔任聯合主席,秘書處由英國和巴西聯合承擔,成員包括TMB代表推薦的專家、ISO成員國推薦的專家以及ISO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ISO/TC 207)等10余個相關技術委員會,ISO氣候變化協調委員會(ISO/TMBG/CCCC)、ISO合格評定委員會(ISO/CASCO)等推薦的專家近50人。經主管部門和相關技術委員會推薦,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的3名中國專家加入ISO SAG_ESG,全程參與ISO ESG戰略咨詢報告研討和起草工作,為ISO ESG戰略的制定貢獻了中國智慧。

2022年9月,ISO/TMB批準ISO SAG_ESG升級為環境社會治理協調委員會(ESG CC),旨在從整體上推進ISO ESG戰略實施,以避免當前國際零散混亂的ESG格局加劇市場失序,以及“漂綠”等現象。受相關技術委員會主席指派,我院專家已正式加入ESG CC,以期繼續為ISO ESG戰略實施及相關標準研制做出貢獻。

ISO ESG戰略咨詢報告,從戰略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當前以可持續發展為總體目標的報告框架和主要關注ESG對企業價值構成的風險的ESG報告框架的區別,如表1所示。

表1 現有ESG報告框架對比分析

此外,ISO ESG戰略報告還重點識別分析了ISO當前與ESG最為相關的技術委員會(TC/SC),包括ISO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ISO/TC 207)、ISO能源管理與能源節約技術委員會(ISO/TC 301)、ISO水回用技術委員會(ISO/TC 282)、ISO循環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 323)、ISO組織治理技術委員會(ISO/TC 309)、ISO可持續金融技術委員會(ISO/TC 322)、ISO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委員會(ISO/TC 260)、ISO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委員會(ISO/TC 283)等。并對上述與ESG相關的技術委員會制定發布的標準進行了初步梳理,共計527項ESG相關標準。

為了幫助制定ESG利益相關方參與戰略,ESG-SAG發布了一份調查問卷,以便更好地了解ESG利益相關方組成,以及他們對ESG的總體看法和期望。ESG-SAG識別的ESG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利益相關方包括:

——投資者(機構、聯盟):大投資者和投資基金越來越期望他們投資的組織報告ESG因素。

——廣義的聯盟和組織:更廣泛的關注ESG的團體建立起的聯盟,促進ESG的自愿承諾與披露。

——ESG報告框架制定者:各種制定了ESG披露報告指標體系的組織。

——標準制定者:通過制定標準,將ESG報告框架具象化,變得更加規范和詳細。

——鑒證機構:ESG報告需要由獨立的第三方(例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進行審計和認證。

——數據提供者:投資者和基金經理通常依賴第三方數據提供者收集和匯編ESG數據。

——政府和監管機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地要求其管理對象披露ESG信息。

考慮到利益相關方需求,ESG-SAG戰略報告還提出ISO應通過其現有的標準和工具來支撐ESG工作的開展,包括:利用現有標準及制定新標準,幫助利益相關方滿足現有ESG報告框架的要求;開發一個涵蓋廣泛的 ESG 用戶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政策、標準和驗證工具包,制定ESG“路線圖”,幫助企業和組織的高級管理層建立其ESG報告體系;聯合ISO/CASCO合格評定工具箱一起宣傳推廣,為ESG信息的測量、報告、監控、驗證提供保障等。

(二)ISO ESG相關標準化進展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相關標準化活動歷來是ISO的重點研究領域,截至目前,ISO已制定發布環境管理、溫室氣體管理、能源管理、社會責任、組織治理、綠色可持續金融等百余項與ESG直接相關的國際標準,其中以環境管理、溫室氣體管理、能源管理等環境維度標準數量最多。涉及ISO環境管理(ISO/TC 207)、ISO能源管理與能源節約技術委員會(ISO/TC 301)、ISO可持續金融技術委員會(ISO/TC 322)、ISO水回用技術委員會(ISO/TC 282)、ISO循環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 323)、ISO組織治理技術委員會(ISO/TC 309)等10余個與ESG相關的技術委員會。

ISO/TC 207是ISO專門負責制定環境領域國際標準的技術委員會,是ISO最為活躍的技術委員會之一,已制定和在研近80項國際標準。近年來,ISO/TC 207及其分技術委員會紛紛調整工作范圍,納入了可持續和ESG相關內容,加快研究制定ESG相關標準。近期,澳大利亞和德國已向ISO/TC207/SC2(環境審計和環境相關調查分技術委員會)提出兩項ESG國際標準提案,內容涉及ESG等可持續信息驗證原則和要求、驗證過程要求等。該兩項國際標準提案目前處于NWIP投票階段,已得到技術委員會成員國的普遍支持,擬成立ISO/TC207/SC2和ISO/CASCO聯合工作組,負責組織該兩項國際標準的制定。

與ESG相關的ISO國際標準的制定為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管理實踐和持續改進提供重要的標準化技術支撐,也為未來制定整合統一的ISO ESG國際標準奠定了基礎。

(三)國際機構ESG工作進展

1.ESG信息披露框架與報告方面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理事會(ISSB)等國際機構,歐盟理事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區域和國家也先后制定了一些ESG信息披露框架與報告相關標準規范。如:ISSB正在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和《氣候變化相關披露準則》,歐洲理事會于2022年11月28日通過的《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SEC發布的《面向投資者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標準化》提案等。

但是相關標準規范的信息披露原則和技術內容不統一,可比性和相關性有待提升,例如:ISSB制定的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將氣候相關披露作為優先制定的議題,SEC信息披露規則僅關注氣候相關披露,而歐盟CSRD涉及多項可持續議題。ISDS和SEC遵循“單一重要性”原則,即從對自身財務的影響考慮;而歐盟CSDR遵循“雙重重要性”原則,要求企業在ESG信息披露時既要考慮對價值創造產生影響的可持續發展事項,也要考慮主體對環境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可持續發展事項。同時,上述標準規范普遍缺乏對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中國可持續發展議題內涵的理解,部分指標和評價方法不適用于中國國情。例如:標準規范中經常提及的“社會公平”這個社會議題要素,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對其賦予的內涵可能就存在較大差異:在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可能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點;而在發達經濟體,則會更關注階層分化和財富分配的兩極化。

2.ESG評價評級方面

目前,全球已有600多家ESG評級機構開展企業ESG評價工作,由于各家評價機構對ESG的理解和出發點、落腳點不同,各自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和權重設置存在明顯差異,評價結果難以達成共識。以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幾家ESG評價機構為例:明晟(MSCI)ESG評級內容主要由環境、社會及管治三個主要層面構成,涵蓋10個議題和37個核心指標,重點關注企業ESG風險和機遇管理,評價等級與業內同行的標準和績效有關。晨星(Sustainalytics)的評估體系從ESG風險角度出發,根據企業ESG表現進行風險評估,按照企業ESG風險得分劃分風險等級。標普的CSA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涉及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層面,每年定期邀請目標企業填寫問卷,結合公開渠道信息,對企業的600余個環境、社會和經濟指標進行評分,并根據行業特性對各項分數按照權重進行調整得出最終得分。據新浪財經對MSCI、FTSE Russell、Sustainalytics、華證、商道融綠、社會價值投資聯盟、萬得等7家國內外ESG評價機構的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性的研究,兩兩機構的評級相關性在-0.09至0.62之間不等,相關性中位數為0.24.

二、我國ESG標準化研究進展

(一)ESG標準體系框架研究

ESG標準的制定實施廣泛涉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交易所、研究機構、實體企業、第三方評估機構等相關單位,涵蓋環境管理、氣候變化、能源節約、社會責任、企業治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等多個技術領域,是一項十分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全面、系統、有效規劃ESG標準化的全局工作,指導ESG標準化工作有重點、分步驟、系統性地開展,我院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初步構建了ESG標準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規劃建設標準子體系、分析評估標準子體系、風險與機遇管理標準子體系和ESG投融資標準子體系等5個部分,將支撐鋼鐵、石化、建材、電力、民航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ESG工作,面向企業和項目兩個層面的應用對象,充分考慮其行業、屬性、規模、類別等區別和特點,實現各類標準的協調配合。

圖1 ESG標準體系框架

基于環境社會治理(ESG)標準體系框架,本著“共性先立、急用現行”的原則,我院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等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針對目前各方對統一ESG標準的需求,牽頭聯合相關主管部門、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高校和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交易所、實體企業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等相關方,共同提出了《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要求》《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等兩項ESG國家標準項目建議。該兩項標準立足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等戰略目標需求ESG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基于前期ESG科研項目成果和我國企業ESG實踐基礎,參考借鑒了GRI、TCFD、ISSB等國際ESG標準規范框架,力求建立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統一ESG評價和信息披露規則。

(二)與ESG相關的國家標準現狀

環境管理、碳排放管理、節能節水、資源循環利用、社會責任、企業治理、綠色金融等ESG相關領域一直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方向,也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實體企業等ESG相關方普遍關注的重點領域。截至目前,我國已制定實施百余項與ESG直接相關的國家標準,其中環境維度涉及的標準規范數量約占到全部ESG相關標準數量的90%,其中相當數量的標準給出了可量化指標,成為ESG標準體系的堅實基礎和核心內容。

在資源環境領域,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07)、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48)、全國能源基礎和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0)全國回收處理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15)、全國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75)等與ESG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組織制定數百項與ESG相關的國家標準,涵蓋能效、能耗等190項強制性國標,還包括能源和環境管理體系、能源和環境績效評估、能源和環境審計、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項目減排量核算與核查、碳排放信息披露、太陽能、氫能、生物質等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標準。

在社會責任領域,我國制定發布《社會責任指南》(GB/T 36000)等3項國家標準,提出適合中國機構履行社會責任實際需要的原則和方法。

在組織治理領域,我國制定發布《合規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35770)等3項國家標準,涉及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

在綠色金融領域,我院支持人民銀行編制發布《金融機構碳核算技術指南(試行)》,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應用并形成國家標準,目前還在研制綠色項目資產活動環境準則、金融機構可持續原則實施指南等標準,為金融機構開展綠色投資和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但直接規范指導企業ESG工作的國家標準尚屬空白。

三、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ESG相關的標準已初具規模,但面對“雙碳”目標背景下建立健全ESG體系的新形勢、新要求,ESG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先進性都有待提升,標準與政策銜接、標準有效實施機制、標準國際化水平等還存在不足。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ESG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不完善,標準對政策支撐作用不足。ESG工作涉及發展改革、生態環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人民銀行、證監、銀保監、市場監管等眾多主管部門,當前針對ESG標準化管理的責任不是非常明確,統籌協調機制不完善,導致國家標準尚未出爐,團體標準“各說各話”,例如:近期由不同社會團體組織制定發布和在研的名稱含“ESG評價”的團體標準有近10項,但是相關標準之間缺乏統籌協調、內容存在交叉重復矛盾,呈現“運動式”定標現象,相關政策難以“落地生根”,引起企業等標準使用者的混淆,造成市場混亂。

二是ESG關鍵技術標準缺失,國際標準適用性不足。ESG關鍵技術標準的缺失是制約ESG規模化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直接指導規范ESG工作的國家標準目前尚處于空白。國際上雖不乏GRI、TCFD、ISSB等機構發布ESG標準規范,但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經營理念和文化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差異,照搬套用國際現有ESG信息披露框架、評價評級體系和方法不能客觀反映我國企業ESG方面的真實表現和社會價值。舉例來說,ESG信息披露方面,標準中經常提及的“社會公平”這個社會議題要素,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對其賦予的內涵可能就存在較大差異:在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可能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點;而在發達經濟體,則會更關注階層分化和財富分配的兩極化。ESG評價評級方面,全球已有600多家ESG評價機構,評級方法和指標體系各異,很多機構對同一家公司的評價結果相去甚遠。同時國際ESG評級機構普遍缺乏對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響應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內涵的理解,造成對中國企業ESG評級結果系統性偏低,不利于中國企業吸引境外投資,有的企業甚至會被嚴格的ESG基金減持,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三是ESG國際標準化形勢日趨復雜。ESG已成為全球熱門議題,一些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標準涉足甚少的國際機構也制定發布了ESG標準規范,對ISO提出了新的挑戰,其中不乏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人權”等敏感概念和標準制定計劃。盡管ISO在TMB層面成立了ESG協調委員會,但互派聯絡員協調ISO內外部相關技術機構領域交叉、標準重復矛盾等問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專家資源。

四、ESG標準化工作建議

ESG標準化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為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標準有效實施,建議重點加快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ESG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建議盡快建立起跨行業、跨領域的ESG標準化協同工作機制,依托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機構在國際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平臺資源,并集合眾多ESG相關領域技術機構和專家資源組建全國ESG專業標準化工作組,對ESG相關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及地方標準進行系統梳理,明確本領域各級標準的關聯性和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ESG標準體系框架,形成ESG標準建設路線圖和時間表,整體規劃、推動形成統一協調的ESG標準體系。

二是加強ESG標準與政策銜接,充分發揮標準對政策的支撐作用。加強與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等相關主管部門的交流,特別是綠色投資、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雙碳”目標等相關政策對于標準的需求,加強ESG標準與相關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充分發揮標準對政策的技術支撐和必要補充作用。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時積極引用ESG相關標準,并給予財政或金融優惠政策,依據標準開展行業管理、產業推進和市場監督。

三是加快制定ESG關鍵技術標準,發揮標準的規范引領作用。梳理與ESG工作相關的各層級標準,研究標準內容與ESG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的協調性,盡快完成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本土市場特點的ESG評價指標體系、信息披露與報告、數據質量要求等重要ESG國家標準研究,為各類企業開展ESG工作提供統一依據,探索建立項目ESG分類評價規則。加強與現有節能、節水、低碳、環保、循環綠色等技術標準的協調,從整體上發揮標準體系對ESG工作的支撐作用。

四是積極參與ESG國際標準交流合作,提高我國ESG標準國際影響力。以加入ISO ESG CC為契機,積極開展ESG標準國際合作,組建ISO ESG CC中國專家工作組,加大對參與ESG國際標準研究與制定的中國專家的支持力度。基于ESG國家標準研究基礎,盡快提交1-2項ISO ESG國際標準提案。推進與ESG相關國家標準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項、同步制定、同步發布,提升我國在ESG標準化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努力拓寬ESG國際標準合作渠道,探索通過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標準化合作部長級會議、中歐標準化合作機制等平臺機制加強ESG國際標準交流合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

本文來源: http://www.rumin8raps.com/news/202301/xwif_35946.html

 
打賞
 
更多>同類認證資訊資訊
0相關評論

認證資訊推薦圖文
認證資訊推薦資訊
認證資訊點擊排行
ISO體系認證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蜀ICP備075049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彰化市| 临泉县| 平山县| 井冈山市| 岑巩县| 应城市| 开封县| 元江| 仙居县| 芷江| 保山市| 修文县| 普格县| 门头沟区| 贵阳市| 富锦市| 罗山县| 乾安县| 日土县| 睢宁县| 广元市| 永新县| 北宁市| 海南省| 厦门市| 临海市| 洛南县| 龙陵县| 呼图壁县| 昌江| 新沂市| 万安县| 左权县| 南京市| 莆田市| 商水县| 宕昌县| 察雅县| 中阳县|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