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交所披露,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定于2022年12月12日召開 2022 年第85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江蘇華陽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陽股份”)創業板IPO(首發)。
華陽股份主營業務為微特電機及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涉及微特電機及組件、精密給藥裝置等領域,主要產品包括微特電機及組件、精密給藥裝置及。其中,微特電機及組件包含微特電機、空調水泵、運動組件;精密給藥裝置包含電子式注射筆、機械式注射筆、智能微量注射泵,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產品毛利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受價格端和成本端兩方面變動的綜合影響。從價格端看,產品價格變動受市場競爭環境、下游客戶合作情況、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的影響,從成本端上看,產品成本變動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用工成本、生產管控效率等因素的影響。
報告期各期,華陽股份主營業務毛利額保持增長,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滑,2019年至2022年1-6月,華陽股份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03%、29.18%、26.05%和24.09%。
華陽股份的此次創業板征程,經研究發現除了存在毛利率低的問題外還存在研發薄弱身陷專利糾紛,零人供應商扎堆交易真實性存疑等諸多問題。
研發投入不及同行,身陷專利糾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華陽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02.42萬元、1.595.52萬元、1.967.99萬元和1.144.31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46%、4.03%、3.95%和4.54%。而同期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4.19%、4.36%、4.23%和4.66%,最近的連續3年華陽股份的研發費用率都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
(截圖來源于華陽股份招股書)
仔細研究之下發現,華陽股份不但研發費用率不及同行,研發人員的學歷也相對偏低。截止2022年6月30日,華陽股份共有研發人員58人,占員工總數6.61%。
(截圖來源于華陽股份招股書)
然而根據華陽股份披露的員工學歷,其本科及以上的人數僅為32人,也就是說假設這32人均為研發人員,其研發團隊還有44.83%的人員學歷為專科及以下。
(截圖來源于華陽股份招股書)
創業板對上市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頗為關注,其中創新性代表了高新技術、創新的業務模式或者兩者的有機結合,一般可以用研發投入、研發成果等指標衡量。報告期內,華陽股份研發費用率弱于同行、研發人員學歷普遍較低,明顯在此項指標上有所不足。
華陽股份在研發的“軟肋”,也讓其陷入專利訴訟。2021年浙江恒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森實業”),向杭州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認為華陽股份對其名稱為“電動閥”(專利號為ZL201320040295.6)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構成侵權。2022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上述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華陽股份立即停止制造、銷售侵害名稱為“電動閥”(專利號為ZL201320040295.6)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賠償恒森實業經濟損失2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0.91萬元,截止招股書簽署日,該判決尚未正式生效,華陽股份已提交上訴申請。此外,恒森實業還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兩項訴訟請求,分別請求確認華陽股份的“電磁線圈”(專利號為ZL201810542680.8)、電磁線圈的裝配方法(專利號為ZL201810542100.5)的專利權人為原告,并分別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各6萬元。目前上述案件尚在審理中。
綜合以上,華陽股份的研發能力或要打上“問號”,創業板“三創四新”定位存疑。
多家成立即合作的“零人”供應商扎堆現身,合理性存疑
經仔細研究發現,華陽股份似乎對供應商的選擇上要求并不嚴謹。報告期內,出現多家成立即合作的供應商,其中不乏諸多“零人”供應商和個體戶供應商。據公開信息顯示,其中系“零人”供應商的共3家分別為:豪創包裝材料(宿遷)有限公司、泗洪縣啟陽電子有限公司、江蘇新譽電子有限公司。除了上述三家“零人”供應商外,華陽股份還和三家新成立的個體戶有合作,分別為:泗洪縣瑞博電子廠、泗洪縣何藏電子加工店、泗洪億萊電子器件加工廠。
這么多“零人”供應商和個體戶供應商扎堆現身,一成立即和華陽股份合作,其中的合理性不由讓人打個“問號”。是華陽股份對供應商的篩選沒有合理管控?還是有不為人知的利益輸送?亦或是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交易真實性或遭“拷問”。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