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產人物 IP PEOPLE》訪談錄之‘知識產權行業職業成長的路該怎么走’相關的問答集錦。”
由IPR Daily海外事業部IPR Daily Global團隊主辦的《知產人物IP PEOPLE》英文國際期刊順利創刊(國際刊號ISSN:2790-7538),正式在海外出版發布。《知產人物IP PEOPLE》是全球范圍內專注于知識產權人物記錄的英文國際期刊,旨在記錄全球創新事業的發展、科技與產業進步中知識產權人物的事跡、思考與動向,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更豐富與更寬廣的視角。
IPR Daily依托IPR Daily Global海外30萬用戶及百余位海外知識產權觀察員,全方位覆蓋眾多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精英,關注那些影響中國和世界的創新事業和知識產權領域的人與團隊,發掘業內深度話題與熱點關注,傳遞前沿、高端的觀點與研究,向世界傳播中國的知識產權聲音,并為讀者呈現全球科技和知識產權大事中的人物。通過解讀企業的知識產權與創新智慧,揭示創新成功的秘訣,講述知識產權人物背后的故事,記錄為知識產權做出貢獻的人物。
《IP PEOPLE》 Issue1 / Issue2 封面
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為“知識產權與青年:銳意創新,建設未來”。青年一代作為創新主力軍的力量正在顯現,知識產權人才在創新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視。
本篇文章從《IP PEOPLE》以往的訪談中,將與“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等相關的問答做成集錦,看看這些知識產權行業的智囊團對相關問題做出了怎樣的解答,希望為讀者們提供一些思路。
《IP PEOPLE》:目前,國內知識產權領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尚屬稀缺,優秀的企業知識產權實務型人才需要長時間培養,格力也一直很注重人才的自主培養,請問格力內部知識產權人才是如何培養的?您對他們有什么期望與要求?
董明珠:格力電器的人才隊伍建設始終堅持自主培養,以公司發展經驗和文化底蘊為基礎,逐步形成以自主人才引進渠道、自主培養與發展機制、全方位激勵保障體系為核心的人才自主培養模式。
在如今人才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格力還是堅持加快速度培養自主人才,人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沒有人才一切回歸為零。多年來格力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結構持續升級,目前格力電器共有員工9萬人,其中科技研發人員1.5萬人,技術工人3.6萬人。對于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格力電器主張只要你想做就給你機會,公司盡可能打造一個平臺,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去研究。
目前格力已上線的自動化生產線,都是由格力自己的人才自主研發成功的,研發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在格力都能夠充分發揮能量。所以在我們看來企業的創新,還在于敢放開手腳,給年輕人提供時間、平臺和機會,營造一個無后顧之憂的研究環境。
摘自:對話董明珠:創新,是品牌的靈魂
《IP PEOPLE》:在AI領域,人才是各國各大企業都持續爭奪的重要資源。據了解,商湯科技的研發人才隊伍占員工總數的70%,在科技企業中已經是相當高的占比數,那么對于研發人才,商湯科技是如何建設人才體系,激發創新活力的呢?
王曉剛:商湯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以人才發展為根本,積極投入大量資源,搭建符合員工職業發展路徑及全生命周期的學習體系。為夯實員工的職業發展體系,職業發展中心為員工提供不同階段、不同崗位的專業力培訓。針對校招新員工,安排了AI領航員和AI先鋒等學習項目,集中賦能與在崗培訓實踐聯動,助力員工提升崗位勝任力;面向社招員工,商湯建設了豐富的線上學習內容以及線下集中培訓。
公司組織頂尖專家團隊,開發各專業方向微課,同時,輔助公司的通用力培訓體系,匹配內外專家講授的軟技能課程,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面向不同發展階段的管理者,基于商湯自身的領導力模型,結合豐富的內外部資源,我們設計了面向不同層級管理者的領導力發展體系。同時建設線上學習平臺,通過持續不斷的賦能員工,商湯著力在新時代下打造學習型組織,促進員工和公司的共同發展。
摘自:
《IP PEOPLE》:從事知識產權工作,在企業和服務機構之間應該如何選擇,您對行業內的年輕人有怎樣的建議?
盧蓓:對于初入知識產權行業的年輕人來說,企業和服務機構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兩者肯定又是差異挺大的兩份工作,我會建議初入行者認真仔細地剖析一下自己的特長和喜好。如果愛好特別廣泛,各種東西都想學一點,又比較善于和人打交道,溝通能力強,這樣的人可能更適合在企業內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相反,如果相比于泛泛地學習很多問題更愿意深入鉆研一兩個問題,獨立工作能力特別強,喜歡簡單的匯報線,這樣的人可能更適合在服務機構內工作。當然,如果想要做得好,最終是殊途同歸,不論在企業還是服務機構,都要均衡發展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
摘自:
《IP PEOPLE》: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下,您認為知識產權行業從業者應如何進行自我提升?
鹿藝:知識產權目前看起來在國內還屬于不是很大眾的行業,但也不能算小眾行業。知識產權從業者其實是個大概念,代理人、企業IPR、專利律師、專利分析師、技術經紀人等等都算是這個行業的。我認為做一行精一行,可以做通才,對什么都懂一些,但一定要學會聚焦,抓住一兩個點做專才;發現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對知產行業發展需要具備充分信心、積極投入,具備長線思維,同時又要觀察入微,把握熱點操作。
摘自:
《IP PEOPLE》:你認為未來的IP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馬駿:經營能力是關鍵。圍繞經營能力提升,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維度也會被拓展。此外,運用工具進行項目化管理也會進一步幫助IP從業者實現新的價值。
摘自:
《IP PEOPLE》:從事多年的知識產權工作,您是如何保持自己以及團隊在不斷進步的?
駱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譽為知識產權“黃埔軍校”的富士康,從進入富士康開始經過了系統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涉及中美專利法規、專利調查分析、專利撰寫實務、專利侵權及無效處理等等。所以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就感受到了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在麥克韋爾我們也有非常好的周會、月會、案件討論會及項目研討會議制度,在這些會議中我們不僅會探討案件處理中的難點問題或者心得,也會定期組織大家分享一些主題,比如說近期我們就在學習美國專利法。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在日積月累中不光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在學習中得到成長。
摘自:
《IP PEOPLE》:對于未來更多想要從事知識產權行業的新人,您有怎樣的建議?
王恩華:知識產權行業是具有包容性的,內向、外向性格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IP定位。首先,需要結合自我認識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其次,就是持續學習的能力。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也要多找機會多走出來交流分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并不是所有同仁都有實踐的機會,但是我們要跟實踐過的同仁多取經,培養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我覺得就是情懷。也許我們的付出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也許我們始終在平凡的一角堅守沒被重視,不管有多少“也許”,我們始終保持“我因從事知識產權行業而自豪”的初心,工作中尋求快樂,快樂成就個人價值實現。
摘自:
《IP PEOPLE》:對于剛進入知識產權行業的新人來說,您是更建議大家像您一樣常年深耕在一個領域,還是多做一些嘗試更好呢?
尹新:沒有標準答案,各有優勢。深耕會帶來質變,多一些嘗試會多一些方法論和見識經驗。如果非得要建議,還是希望能夠深耕一個領域,實現工作的質變,實現知識產權企業從業人員的核心價值體現。這也印證了前述問題中關于知識產權管理團隊的企業需求,穩定些更能實現雙贏。
摘自: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