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海寧市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海寧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海寧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為持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142”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助推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政策意見。
一、支持范圍和重點
支持有效投入,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
支持科技創新,打造協同發展的技術策源地。
支持數字賦能,促使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支持品牌建設,形成一批有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
支持綠色發展,構筑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支持市場拓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支持股改上市,提升優質企業產業引領能力。
支持重點產業,構建集聚發展的新格局。
二、支持對象基本條件
在我市依法登記注冊,稅務關系、統計關系在海寧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依法納稅并具備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財務記錄的制造業企業、社會團體等。
三、支持內容和標準
(一)有效投入。
1.支持擴大有效投入。
對我市重點鼓勵的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項目、泛半導體產業項目以及時尚產業的重點設備項目,通過遴選和評比方式,采用競爭性分配給予生產性設備實際投資額15%以內獎勵,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市經信局)
2.支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
對研發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上(在行政級別就高原則下統一使用嘉興市級或省級口徑數據)的企業,其營業收入超5億元且增長25%以上、實繳稅收增長15%以上,當年營業收入超20億元且增長15%以上、實繳稅收增長10%以上的企業,分別給予相應獎勵。(市經信局)
(二)科技創新。
3.加快研發平臺建設。
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研究院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按照上級要求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新認定的省級、嘉興市級、海寧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新認定的省級、嘉興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15萬元獎勵,國家級可一事一議。(市科技局)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設計企業(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獎勵。(市經信局)
4.支持科技研發投入。
對企業當年研發費達60萬元及以上,且占營業收入比重達3%及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除外),分類分檔給予研發費10%以內的獎勵,最高10萬元,同一家企業累計享受不超過3次。對研發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連續3年達15%(含)以上,且3年研發費總額超18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給予申報獎勵當年度研發費20%的補助,每家企業最高補助50萬元,每家企業僅享受1次。對研發費增長率達到20%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研發費增長部分10%的獎勵,最高獎勵30萬元。(市科技局)
對制造業企業購買20萬元以上的工業設計服務,按項目費用給予30%以內、單個項目最高50萬元的補助,單個企業最高80萬元。(市經信局、市時尚產業中心)
5.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經科技部門推薦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上級明確要求配套支持的除外)的企業,給予30%配套資金支持,其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承擔省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對實施海寧市科技計劃項目,根據項目類別和驗收情況,按項目研究開發經費的15%,給予最高30萬元的支持。(市科技局)
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100萬元和60萬元獎勵;對獲得省級技術發明獎或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企業,給予最高60萬元、40萬元和25萬元獎勵。(市科技局)
6.支持產品創新。
對新認定的首臺(套)產品、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按國家級、省級、嘉興級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并支持應用保險,按省級、嘉興級分別給予保費90%、60%的補助。(市經信局)
對新認定的省級重點高新技術產品、重點企業技術創新項目、浙江制造精品給予10萬元的獎勵,單個企業一個年度內最高30萬元。(市經信局)
7.鼓勵協同創新。
對列入海寧市協同創新示范項目的,給予項目牽頭單位平均100萬的經費支持,根據每個項目的驗收情況進行競爭性分配。(市科技局)
8.支持知識產權引領和保護。
企業累計新增發明專利達到10件以上的(以2021年末擁有量為基準),每新增10件獎勵10萬元;對引進本市以外的符合我市戰略新興產業導向的高價值發明專利的每件最高補助2萬元。通過PCT途徑申請的發明專利,在重點國家(地區)專利局獲得授權的,每個國家(地區)每件資助最高5萬元;在其他國家(地區)獲得授權的,每個國家(地區)每件資助最高3萬元。(市市場監管局)
對獲得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單位的,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給予20萬元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對企業通過質押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獲得融資的,給予50%的貼息補助,最高20萬元;對企業購買專利保險的,經備案后給予保險費支出50%的補助,單個企業年最高3萬元;對企業建立行業專利數據庫,圍繞我市重點產業開展專利分析、專利導航的最高補助20萬元;對專利維權按不超過核定后的費用總支出的50%予以補助,最高20萬元。(市市場監管局)
(三)數字賦能。
9.支持智能化改造。
對智能化改造購置生產性設備及購置符合工業機器人標準的企業,給予投資額15%以內,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獎勵。(市經信局)
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定的,給予最高40萬元獎勵;對企業(項目)獲評國家級、省級、嘉興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企業(項目)獲評國家級、省級、嘉興級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的,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企業(項目)獲評國家級、省級、嘉興級未來工廠的,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對實施智能化改造購買專項保險的,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市經信局)
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服務商(機構)實施企業和行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數字化評價,并完成診斷報告、評價報告。(市經信局)
10.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
對獲評嘉興級及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給予投資額25%以內、最高300萬元獎勵;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和連接設備數超一定規模的,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市經信局)
對企業(項目)獲評國家級、省級、嘉興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云上企業、云應用試點示范的,分別給予50萬、20萬、10萬元獎勵;入駐省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且年服務費超30萬元以上的,給予軟件費50%以內,分3年補助,每年最高100萬元;入駐行業級、區域級產業工業互聯網(創建)平臺、產業大腦的,給予單臺終端生產設備聯網改造投入50%以內(最高2000元),總額最高100萬元補助;列入年度計劃的5G場景應用建設項目,每項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市經信局)
對服務商實施工業APP開發項目的,給予每個項目投資額30%以內,最高50萬元補助。(市經信局)
(四)品牌建設。
11.鼓勵企業商標注冊。
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90萬元獎勵;新注冊核準證明商標、集體商標的企業,分別予以5萬元、3萬元的獎勵;境外注冊商標的企業,給予其注冊合同費用50%、單個企業年度最高10萬元的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12.鼓勵品牌創建。
對通過“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綠色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對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分別給予60萬元(30萬元)、20萬元(8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主導制定“浙江制造”團體標準的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對獲批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并通過驗收的,根據項目建設的進度和成效,最高給予150萬元的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13.加強行業標桿培育。
對新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制造業“隱形冠軍”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為國家單項冠軍產品的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市經信局)
14.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對新認定的省級信用管理示范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獎勵;鼓勵質量創新,對獲得海寧市“市長質量獎”的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五)綠色發展。
15.支持企業節能低碳改造。
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導向,強化能源結構優化和消費側管理,對重點節能低碳改造項目,按實際設備投資額給予15%以內的獎勵,對其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獎勵比例上浮三個百分點,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對實施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改造的,按實際設備投資額給予15%以內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300萬元。(市發改局)
16.鼓勵企業能源管理智慧化建設。
以科技力量支撐碳中和實現,支持企業實施能源管理智慧化建設,單位產品電耗下降3%以上的,按實際投資額給予20%以內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市發改局)
17.鼓勵企業節能示范。
列入市重點節能示范工程項目的,按實際投資額給予50%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200萬元。(市發改局)
對評定為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園區)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市經信局)
(六)市場拓展。
18.鼓勵企業參展。
對參加境外重點支持展會(以市商務局發布的年度重點境外展會目錄為準)的企業,給予每個標準展位3.5萬元以內的獎勵,年度重點支持展位不超過4個,其他境外展會給予每個標準展位2萬元以內的獎勵,對獲得廣交會非分配性緊缺展位的企業,給予每個標準展位3萬元以內的獎勵。對抱團特裝參加廣交會的企業,給予特裝費用50%以內的獎勵。對參加商務部門統一組織的線上廣交會企業,給予每屆實際發生的線上展位費用50%以內、最高2萬元的獎勵。單個企業年度獎勵最高50萬元。對按上級要求舉辦的任務性線上境外市場拓展交易會(數字展)給予獎勵,每年累計最高50萬元。(市商務局)
對企業參加國內展會實際支出的展位費給予每個標準展位1萬元以內的補助,單個企業年度支持展位數不超過10個且展位費補助最高5萬元。對企業參加時尚類重點展會(以市時尚產業中心發布的目錄為準)的特裝費給予1000元/平方米以內的補助,每家企業每年特裝費補助最高10萬元。對參加上級部門指定的任務性展會委托相關協會等組織參展的展位費給予補助。(市商務局、市時尚產業中心)
19.鼓勵企業對外拓展業務。
對參加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給予實際支付保費50%以內、最高80萬元的獎勵;對上年度自營出口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生產型出口企業和省級外綜服代理的出口業務實行政府統保,年度保費總額最高400萬元。(市商務局)
對參加反傾銷應訴等活動的企業,以及組織企業參加行業無損害抗辯的協會,給予實際支付應訴費用80%以內、最高30萬元的資助;對企業在境外設立或收購營銷網絡,自境外項目實際運營后經營場所發生的租賃費、購置費、建造費等費用,給予實際發生費用一次性30%以內、最高50萬元的資助。對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投保關于境外投資的保險,給予實際支付保費30%以內、最高30萬元的資助。(市商務局)
20.鼓勵發展服務貿易。
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的給予最高30萬元的獎勵;企業當年發生離岸業務且增幅10%以上的,當年度離岸服務外包每執行1美元給予不超過0.1元人民幣,單個企業最高50萬元的獎勵。(市商務局)
21.鼓勵電商新業態發展。
對規上企業開展直播電商業務,按硬件投入給予30%以內的一次性補助,最高20萬元;對其推廣費給予30%以內的補助,單個企業當年度最高補助10萬元。(市商務局)
22.鼓勵跨境電商創新發展。
對注冊跨境電商綜試區平臺并已啟動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給予每家企業一次性1萬元的獎勵。經認定跨境電商企業通過9810出口達到20萬美元的,每20萬美元給予1萬元的獎勵,經認定跨境電商企業通過9610、9710出口達到50萬美元的,每50萬美元給予1.5萬元的獎勵,每家企業年度補助金額最高50萬元。(市商務局)
對企業自建或租賃海外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給予50%以內的建設費或租金補助,每家企業年度最高80萬元。(市商務局)
對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含嘉興市跨境電商平臺)發生的數字營銷費,給予30%以內的補助,每家企業年度扶持金額最高10萬元。(市商務局)
(七)股改上市。
23.減輕上市(掛牌)培育過程中優化整合成本。
上市(掛牌)培育過程中,以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和除股票溢價發行外的其他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或實收資本、以及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等轉資本公積形成的地方綜合貢獻,全額獎勵給相應貢獻人(涉及到外資股東的,獎勵給企業)。(市金融辦)
上市(掛牌)培育過程中,因上市(掛牌)需要根據股改上市方案對相關資產股權優化整合:關聯資產股權的并購或剝離、非關聯資產股權的并購或剝離、為優化股權結構存量股轉讓的(因客觀原因不適用增資形式),形成的地方綜合貢獻,在優化整合完成后全額獎勵給相應貢獻人。(市金融辦)
24.減輕上市(掛牌)中介成本。
企業境內IPO上市,包括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一次性獎勵累計最高1000萬元,分階段兌現:其中完成上市股改后,獎勵100萬元;完成證監局輔導驗收后,獎勵100萬元;上市申請材料報中國證監會(或交易所)受理后,獎勵200萬元;通過中國證監會(或交易所)發行核準后,獎勵100萬元;上市成功后,對首次募集資金投入海寧市的,給予實際到位投資額1%獎勵,最高500萬元。我市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主體在海寧的,同企業境內IPO上市政策。(市金融辦)
企業境外IPO上市,首發募集資金在人民幣1億元及以上,且上市主體(或主要運營主體)在海寧、上市當年營業收入和實繳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均達到50%及以上在海寧的,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市金融辦)
我市企業北交所上市成功的,報輔導、報交易所受理及發行核準獎勵參照境內IPO政策的80%予以兌現,首發募投獎勵同境內IPO政策。(市金融辦)
企業新三板掛牌,一次性獎勵累計最高100萬元,分階段兌現:其中完成新三板股改后,獎勵50萬元;新三板掛牌后,分類給予20-50萬元獎勵。企業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對浙江股交中心成長板掛牌的,最高獎勵5萬元。(市金融辦)
25.鼓勵限售股本地減持。
我市上市企業和新三板企業自然人、員工持股型合伙企業原始股東在我市證券營業部開戶并辦理限售股轉讓,按其解禁減持后形成的地方綜合貢獻,給予一定的補助給相應貢獻人。(市金融辦)
26.鼓勵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我市上市公司主動發起在境內、境外實施并購重組(含發行股份或直接購買),被并購企業注冊地和納稅地遷至海寧或核心業務到海寧并設獨立法人的,并購交易實際發生額達到3000萬元及以上的,在完成重組資產產權過戶后,按照并購交易實際發生額的5‰給予一次性獎勵,單家上市公司每年獎勵最高500萬元。(市金融辦)
我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外優質企業后,將該企業注冊地和納稅地遷至海寧或核心業務到海寧并設獨立法人的,自遷入次年起,3年內所形成的地方綜合貢獻,給予一定的補助給相應貢獻人。(市金融辦)
鼓勵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收購兼并大股東資產實現整體上市或者收購市內其他公司股權、資產和業務做優做強,并購方和被并購方涉及并購重組形成的地方綜合貢獻,在并購重組完成后給予一定的補助給相應貢獻人。(市金融辦)
27.支持上市、擬上市企業招引
對股權投資機構、市內上市公司及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并推動市外優質上市后備企業在海寧落地且五年內成功上市的,對直接參與團隊或個人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市金融辦)
優質境內上市公司將注冊地遷入海寧的,最高給予企業1000萬元的獎勵,分階段兌現:其中在遷入當年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從企業遷入滿一個會計年度開始,按企業年度地方綜合貢獻給予一定獎勵,連續獎勵3年,此項獎勵最高800萬元。(市金融辦)
(八)其他。
28.支持軍民融合發展。
對新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證書一級、二級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書一類、二類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取得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A類、B類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取得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證書的企業(單位)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軍民融合示范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補助;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分別一次性給予500萬元、100萬元補助。鼓勵民營企業與軍工央企開展直接合作,對直接供貨軍工央企或其下屬一級企事業單位的企業按實際完成合同金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鼓勵設立軍民融合技術、計量、檢驗、測試、標準資源共享、技術交易、中介服務等平臺,對符合條件的軍民融合發展中介服務機構(平臺)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市經信局)
29.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到資。
對當年實到外資在600萬美元(含)以上的先進制造業企業以實到外資的3‰比例獎勵。境外投資者屬于世界500強、全球行業領先企業的,在上述獎勵基礎上再增加2‰比例獎勵, 單個企業獎勵最高300萬元。(市商務局)
30.支持小微園區規范提升。
對我市評定為嘉興及以上的五星、四星、三星級的小微企業園,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獎勵。(市經信局)
31.支持行業協會高水平發展。
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經產業主管部門認定,在爭創國家級榮譽、承擔行業發展重點研究項目、開展行業監測等方面作出貢獻,有力促進行業發展的行業協會給予一定獎勵。(市經信局、市商務局)
(九)時尚產業專篇。
時尚產業專篇支持范圍是指皮革、經編、家紡、服裝、襪業等時尚產業的企業。
32.鼓勵創建塑造品牌。
鼓勵企業以收購、兼并等方式收購國外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對收購兼并后品牌運營納入海寧結算的按項目直接投資額對照同期銀行LPR利率給予資金使用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期限為12個月。(市時尚產業中心)
支持企業為提升品牌競爭力而實施的品牌戰略規劃、品牌定位等專項提升項目(不含廣告營銷項目),按照項目投資給予最高30%的一次性補助,單個項目最高30萬元;對企業在我市首次引入生產運營或新創建的時尚品牌,視銷售和納稅等情況給予一次性最高100萬元獎勵。(市時尚產業中心)
33.鼓勵時尚平臺建設。
支持知名大學(學院)、行業組織、時尚創意機構在海寧設立時尚研發設計、教育培訓、檢驗檢測、品牌營銷、創新創業孵化等各類服務平臺,經認定給予總投入50%一次性補助,最高50萬元;實際運營滿3年且對產業轉型發展有明顯帶動作用的,經評審后給予一次性運營獎勵60萬元。(市時尚產業中心)
34.鼓勵企業對外開拓。
支持企業在國內外知名商業街區和重點商業城市新開設海寧總部統一核算并納稅的線下直營店,給予直接投資(首年的商鋪租賃費用和硬件裝修費用)30%以內獎勵,每家企業每年補助最高100萬元。(市時尚產業中心)
35.鼓勵參加知名時尚產業活動。
對經產業主管部門備案,在國內知名時裝周上舉辦走秀、專場對接會、發布會等活動,給予每場活動實際支出(不包括宣傳、服裝制作成本、餐飲消費、差旅費等開支)50%以內的補助,每場最高20萬元,每家企業每年補助最高50萬元。對在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知名時裝周單獨舉辦時裝秀等發布活動的,給予每場120萬元以內的一次性補助。(市時尚產業中心)
(十)泛半導體專篇。
泛半導體專篇支持范圍為列入當年度海寧市享受泛半導體產業政策企業庫名單的企業。
36.鼓勵企業研發應用。
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開展符合一定條件的工程產品首輪流片,按照該款產品掩膜版制作費用的60%或首輪流片費用的30%給予最高200萬元研發支持,同一企業每年最高500萬元。(市經信局)
鼓勵本地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購買IP開展高端芯片研發,按照IP購買費用的40%給予補助,同一企業每年最高200萬元。(市經信局)
37.支持設立研發機構。
對新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按照項目設備投資的50%給予資助,每家資助最高800萬元/年,支持期限為5年。(市科技局)
38.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對于企業申報并成功列入省、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的,給予上級補助經費1:1配套,最高500萬元。(市科技局)
39.鼓勵產業鏈協同。
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裝備、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領域,支持產業鏈重點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制造和配套合作,鼓勵重點產業鏈“示范產品(技術)”應用,對重點企業采購應用產業鏈“示范產品(技術)”的,按其采購額分類分檔給予10%以內,單個企業最高100萬元的獎勵。(市經信局)
(十一)生命健康專篇。
生命健康專篇支持范圍是指符合海寧市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支持的生命健康產業重點領域企業。
40.鼓勵產品研發創新。
支持醫療器械臨床前研究和成果轉化,對獲批納入國家醫療器械優先、創新、應急審批通道的第三類醫療器械、其他第三類醫療器械、二類醫療器械通過臨床試驗審批或備案或屬于免于臨床試驗醫療器械品種,按實際研發費用20%給予補助,每個項目最高分別為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單個企業每年資助最高500萬元;完成臨床試驗研究后取得注冊證并在我市落地產業化的,按項目實際研發費用30%給予獎勵,每個項目最高分別為1000萬元、500萬元、200萬元。經認定屬于臨床急需、重大技術突破的高端醫療器械、國內首創醫用材料研發類項目可參照執行。(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鼓勵企業和醫院聯合開展醫療科研項目,優先給予科技項目立項和經費支持。(市科技局)
支持創新藥品研發。對已在國內獲準臨床、開展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本市或同意落地本市的注冊申請人獲得許可并在本市生產的1類化學藥、1類生物制品,按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經評審給予不超過研發費用40%,單個品種最高分別為300萬元、600萬元、1200萬元、3000萬元資金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額度最高6000萬元。(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支持改良型新藥研發。對已在國內獲準臨床、開展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本市或同意落地本市的注冊申請人獲得許可并在本市生產的2類化學藥、2類生物制品,按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經評審給予不超過研發費用30%,單個品種最高分別為150萬元、300萬元、600萬元、1200萬元資金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額度最高3000萬元。(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提升創新國際化水平。 對首次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日本藥品醫療器械局( PMDA)等機構批準,獲得境外上市資質并在相關國外市場實現銷售的藥品,每個產品給予最高 100 萬元資助。對已取得國內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首次取得 FDA、EMA、PMDA 等市場準入資質并在相關國外市場實現銷售的,每個產品給予最高 50 萬元資助。每家企業每年累計支持額度最高 500 萬元。(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41.支持企業資質提升。
對獲得創新藥品注冊證書的企業,給予每個注冊證300萬元獎勵;對獲得改良型新藥藥品注冊證書的企業,給予每個注冊證100萬元獎勵。對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企業,給予每個注冊證100萬元獎勵;對獲得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企業,給予每個注冊證50萬元獎勵。每家企業享受獎勵不超過2個注冊證書。(市市場監管局)
42.支持企業加大投入。
鼓勵新項目建設,對取得第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和生物制品注冊批件并在我市實施產業化的項目,總投資1億元以下的,給予生產性設備投資額15%獎勵;總投資1億元(含)以上的,給予生產性設備投資額20%獎勵。單個項目最高3000萬元。(市經信局)
鼓勵GMP生產車間和中試平臺建設,對建成并經認證的GMP生產車間和中試平臺按總投資(廠房除外)的20%給予獎勵,最高500萬元。(市經信局)
43.加大服務平臺建設。
對新建的各類生命健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研究院等,經認定后,按照項目總投資的3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2000萬元。支持建立海寧市生命健康產業聯盟(或協會)、高層次顧問專家智庫,并給予一定經費保障,用于開展技術創新協作、交流、組織培訓及舉辦高端論壇、展會等活動。(市商務局、市經信局)
加快培育引進行業排名全球前50、全國前20的行業龍頭合同研發機構(CRO)、合同外包生產機構(CMO)、合同定制研發生產機構(CDMO)等生物醫藥產業專業技術平臺,按項目設備投資的50%給予補助,最高5000萬元。(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二)航空航天專篇。
航空航天專篇支持范圍是指從事航空航天產業相關研發、制造和服務的企業、社會團體。
44.支持航空航天企業有效投入。
對航空航天企業生產性設備投資額超1億元(含)以上的項目,給予生產性設備投資額20%以內的獎勵;對生產性設備投資額1億元以下的項目,給予生產性設備投資額15%以內的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3000萬元。(市經信局)
45.鼓勵企業開展資質認證。
企業通過航空質量管理體系AS9100/9110/9120認證的,給予8萬元獎勵。企業通過國際國內主機廠、發動機廠供應商認證的,給予20萬元獎勵,同一企業最多可獎勵3個;企業通過Nadcap工藝認證的,每份認證證書給予20萬元獎勵;對取得局方PMA 認證的,每份證書給予30萬元獎勵;對取得關鍵件的局方適航認證,給予50萬元獎勵。(市市場監管局)
46.加強航空航天產品責任保險。
對企業產品進入主機廠、一級供應商等體系后需購買航空航天產品責任險的,每年給予購買保費30%的補助,在政策有效期內連續享受不超過3年。(市經信局)
47.支持服務平臺建設。
支持設立研發、測試和特種工藝加工等服務平臺,對新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航空航天分析檢測中心、航空航天特種工藝加工等服務平臺,經認定后按照項目設備投資的50%給予補助,每家每年最高800萬元,在政策有效期內連續享受不超過3年。(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附則
(一)對重大產業投資項目或產業轉型升級、品質提升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進行支持,享受“一事一議”政策的企業不再重復享受面上政策。
(二)支持資金堅持績效優先的原則:
1.本政策視企業畝產效益績效評價情況實施差別化獎勵,單個扶持項目獎勵(資助)起獎點金額原則上不低于1萬元。
2.同一企業、母子公司原則上不得就同一事項重復申請支持,同一項目符合我市多個政策規定的或符合本政策多項規定的,不重復獎勵,就高執行;享受省級及以上資金獎勵的企業就同一項目符合本政策規定的,不重復獎勵,就高執行,上級要求配套獎勵的除外;對同一政策內容遞進式的獎項實行補差獎勵。
3.堅持績效掛鉤的扶持機制,除第1條、第3-7條、第9條第1點、第24條、第29條、第36-38條、第40條、第42-44條、第47條及獎勵對象為公共服務平臺和協會等社會團體外,對企業的財政補助(獎勵)原則上不超過企業在我市的地方綜合貢獻。
4.建立財政獎勵清算機制。對1年內有效投入和智能化改造獎勵達到50萬元以上的,由項目屬地與企業簽訂相關書面協議,并于協議到期后做好企業地方綜合貢獻和財政獎勵的清算工作。
(三)享受本政策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如在能耗管理、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根據相關規定給予減少直至取消獎勵(資助)。
(四)本《意見》自2022年1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海寧市支持泛半導體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海政辦發〔2018〕100號)、《海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寧市支持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的通知》(海政辦發〔2020〕71號),在政策重疊的有效期內,按就高不重復原則執行,到期后按新政策執行。原《海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推動工業舊廠房改造促進企業零地技改實施辦法的通知》(海政辦發〔2019〕81號)廢止,其他管理辦法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