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碳中和的做法將成為品牌的真正競爭優勢。品牌還可將實現碳中和視為轉型、創新、提升競爭力的杠桿……為未來可能普遍化的重額碳稅提前做好準備。
碳中和:全新的企業社會標準?
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市值前40大企業(CAC 40)中的40家企業于2020年12月簽署了一項協議,承諾他們采用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標準。該協議的目標是:截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如果該協議預示著一個強大的信號,那么私營領域也代表著一個同樣強大的力量。這些奢侈品、金融、汽車或工業領域的巨頭們同樣沿襲著同行踐行的路徑:將企業社會責任制約轉變為經濟增長杠桿,將他們的環保道德實踐變成競爭優勢,這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形象,而且還能贏得公眾青睞。
讓碳中和成為競爭優勢
事實上,50%的B2B采購者關注供應商在環保和社會方面的績效。而這一趨勢也越來越全球化,因為它是名副其實的社會變革的一部分:消費者現在將企業的環境承諾作為品牌選擇的標準之一。大約1/3至1/2的消費者甚至愿意接受環保產品更昂貴的價格(根據YouGov的相關數據,涉及人口比例為:60%的德國人、58%的美國人、53%的澳大利亞人、27%的日本人)。
在制造流程,在供應商和原材料選擇方面,大膽創新,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已成為提升競爭力的杠桿。
因此,一些企業會考慮到氣候變暖問題的利害關系,而這些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較其他企業高出18%(根據CDP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的研究)。實施碳稅的國家更鼓勵了這一增長趨勢。
企業的碳中和指的是什么?
“碳中和”并非“零排放”:對于企業而言,“碳中和”一方面涉及平衡碳排放,另一方面涉及通過天然“碳匯”(森林、海洋和土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在實踐中,企業都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碳中和:
1
通過減少旅行和能源消耗,優選可再生能源,改變供應來源等,最大程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
通過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森林恢復、高能效設備分配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
如何實現碳中和并令自身做法更具價值?
在實踐中,碳中和的承諾是個長期工程,需要逐步進行:
實施“碳值評估表”(Bilan Carbone),了解企業自身的碳排放量和碳來源。
制定減少直接碳排放的戰略,根據企業及其業務情況,該戰略可有多種形式:促進生態設計,反對過時淘汰現象,以循環經濟模式促進材料的再利用與回收,提高能源性能……相關做法可以是針對性的(針對重大的二氧化碳影響項目),也可以是系統性的(在整個組織中)。
根據新標準對供應商和分包商進行更嚴格的挑選,由此減少間接碳排放
對殘留排放采取補償措施——根據眾多標準(永久性、驗證和外部認證等)仔細評估碳封存單位。
驗證減少的凈排放量,以透明的方式向合作伙伴和客戶溝通減排努力的結果。
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僅需要企業在所有層面做出努力和承諾,而且還需要企業具備堅實的技能,例如在識別和量化碳排放量(或碳減排量)方面,在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行動計劃方面。因此,最好選擇一家專業合作伙伴來協助企業,從而幫助企業:
擁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工具以識別和減少碳排放或選擇補償行動。
由公正的第三方機構驗證行動并衡量相關結果。
對承諾和成果授予標志認證,以向客戶和合作伙伴宣傳品牌的進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