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重資產的企業生存壓力很大,資產精簡是一種與風險投資或運作衍生企業截然不同的創新方式,該理論認為:無論從內從外都不要做這件事(創新商品化)。根本就不要做,而是要將其虛擬化,把重擔給別人挑。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在新經濟中,真正的價值存在于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中。只要建立以知識產權資產為中心的公司,建立嚴密而積極的法律和財務結構(比如專利權和許可證交易),財源隨后就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產權運營”“專利運營”。
知識產權運營模式的魅力在于你實際上不需要做很多具體的事情,只需擁有并操控主要的智力資產以及相關的無形資產,創建一個通過授權收集現金的虛擬公司,同時將在不能盈利的資產、工廠以及設備上的真實資金投資降到最少,以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很多人還舉高通、朗科和諾基亞的例子來進行佐證。
如果你是處在專利授權公式另一端的一方(例如被許可人),知識產權授權模式看起來也是有意義的。你可以降低自己的研發風險,從使用別人的發明成果中獲利,并且只需在需要時取得其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即可。虛擬的、精簡資產的知識產權授權模式對雙方來說似乎都是一個雙贏模式。
可事實上,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迅速轉型,或是圍繞知識產權授權模式建立一個核心機構。沒有幾家公司能夠創建一個單以知識產權為中心,具有伸縮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戰略。多數純粹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公司,甚至是那些靠此取得巨大收益的公司(諾基亞),依然是夾縫中的小型或實體落寞之后的無奈之舉。
如果說原始知識產權是巨大的寶藏,那么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就可以賺取大筆的專利權使用費,可現實并不如此。就算是處于高科技經濟中心的是那些最精英型的理工院校,它們的技術專利使用權的收入也只占其總收入的1%~10%。純粹的知識產權、資產精簡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其自身而言,原始知識產權的價值有限。知識有可能是力量,但產生不了利潤。任何一種產業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于“行”,而不只是“知”。顧客們花大價錢購買切實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且,古往今來,將知與行分離是很困難的。
一個單純經營知識產權的公司,如果在實際中沒有密切涉及商品化與競爭的各個細節,它就很難繼續創造新技術和新想法。最后,這些公司可以通過改進對知識產權的利用獲得顯著效益,但無論其利潤看起來多么豐厚,通常也都只是邊際利潤。而這一公式的另一端——即被許可人——主要依靠從他人那里獲得重要創新的專利使用權。這樣容易產生大量無法預料的成本,給企業帶來很多限制和不確定因素。
所以,無論獲取還是轉讓專利使用權,都需要從戰略上和財務上進行認真考慮。一個積極而結構合理的知識產權計劃能夠對復雜的創新戰略有所補充,卻不能將其替代,因為在一切應用場景開發出來之前,你的這些知識產權規劃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