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州:“十三五”期間實現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大跨越
廣州“十三五”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和任務,期間累計申請專利85萬件,有效發明專利量7萬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60億元,為“十四五”的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始終把知識產權作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三五”時期,廣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知識產權戰略部署,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全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不斷提升全市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織牢織密知識產權保護網,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實現全市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和任務,期間累計申請專利85萬件,有效發明專利量7萬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60億元,為“十四五”的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11月13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開幕式暨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大會在廣州舉行
戰略布局 全力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
“十三五”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在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建設、政策制定、資金扶持方面連續精準發力。先后印發實施《廣州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關于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意見》《廣州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廣州市專利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和管理機制,推動知識產權與科技、經濟、產業深度融合。
2016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這是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改革試驗田,改革經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第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和典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廣州市勇嘗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頭啖湯”。2019年1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掛牌成立,實現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的統一管理。2020年5月,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建設,為廣州市知識產權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廣州先后印發《廣州市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行動計劃(2017—2020年)》和《廣州市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年)》,知識產權強市和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建設齊頭并進,在全市推動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提升、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優化三大工程。
紅利政策 釋放知識產權“廣州活力”
“十三五”以來,廣州市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采取出政策、投資金、搭平臺、育生態等多種形式??萍紕撔铝α繃娪勘虐l,知識產權創造數量、質量指標實現較高增速,形成了較為厚實的知識產權發展基礎,在全國保持前列水平。
為培育創新主體、激發企業創新動能,廣州印發實施《關于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我市PCT專利申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18—2020年度廣州市市屬國有企業專利工作統計評價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間,全市專利申請量累計850123件,年均增長34.8%;專利授權量累計458988件,年均增長31.4%;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55109件,年均增長17.9%。截至2020年末,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累計達71342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15.8件)的3倍。在商標方面,全市商標申請量累計1848193件,年均增長27%;商標注冊量1178466件,年均增長23%。全市有效注冊商標量達到151.4萬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43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件,地理標志商標12件。全市農產品商標突破10萬件,有效期內廣東省名牌產品超700個。在版權方面,到2020年,全市作品著作權登記量達455761件,年均增長15%。
為了有效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廣州大力組建了4000萬元規模的廣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探索開展風險分擔“5311”的廣州模式,發行全國首單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興業圓融—廣州開發區專利許可資產支持計劃”,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十三五”時期,全市專利權質押融資總額達158.13億元,其中2020年專利權質押融資額66.77億元,同比增長23.3%,惠及企業464家,商標質押融資額6.66億元,同比增長3864.6%,惠及企業11家。推動知識產權保險市場化運作,共開發各類保險產品17類,實現知識產權類相關保險保額共計2.02億元,投保專利4800余件、商標6500件。
2020年5月14日,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落地
2020年6月18日,廣東省首家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揭牌
與此同時,廣州還組建了6億元規模的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重點投向廣州市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2020年末,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項目9個,投資金額超過2.83億元,有力支持了一批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做大做強。
多方協同 知識產權保護走在全國前列
《廣州市專利行政執法辦法》《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廣州市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過去五年,廣州市一連串知識產權政策“加碼”推動符合廣州知識產權保護需要的法規政策體系的形成,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在強化政策保護的同時,廣州不斷出重拳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等工作,不斷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工作銜接機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作用。同時立足本市實際和產業特點,加強展會和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以“廣交會”為代表的廣州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獲得全球參展商高度認可。
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效能,針對電商領域專利侵權假冒行為組織“春雷”“閃電”“秋風”“霜雪”等專項行動。部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開展“質檢利劍”等專項打假行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清網行動”,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全市處理專利侵權及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1272件,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5936件,案值8199.38萬元。2016年至2018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績效考核中,廣州連續三年獲得全國第一。
五年來,隨著廣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迎來新需求。對此,廣州采取多元保護和多方協同雙管齊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充分發揮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廣東省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中國廣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廣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機構的知識產權保護作用,構建司法、行政、海關、仲裁、人民調解有機銜接、相融互補的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協調全市39個部門共同簽署《關于對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主體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初步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聚智聚才 知識產權服務內生動力強勁
南沙區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商標受理窗口,廣州開發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越秀區、天河區分別獲批建設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試驗區……“十三五”期間,廣州市知識產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為全市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過3000家,其中專利代理機構達到188家,占全省專利代理機構的40%,執業專利代理師超過1000人,國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機構(創建機構)9家,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10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3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3家。與此同時,廣州持續開展“藍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黑代理”“掛證”“代理非正常申請”“以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等突出違法違規行為,促進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十三五”時期,廣州加大知識產權中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構建以高層次領軍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實務人才為主體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基地建設。2018年3月,廣州知識產權人才基地揭牌及奠基儀式在暨南大學舉行,推進建設“知識產權大樓”,開展知識產權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學科建設、公共服務、技術孵化等,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持續推進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知識產權學院建設。截至2020年末,全市擁有國家級知識產權人才72人,知識產權專業中級以上職稱人才132人。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回首“十三五”,廣州知識產權工作交上一份碩果累累的成績單;展望“十四五”,廣州將緊抓歷史機遇,以更大的魄力積極作為,為創新驅動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出新出彩”深挖潛力、釋放動力、注入活力。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