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為加快推進我國檢驗檢測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自2011年起國務院陸續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將檢驗檢測定位為“高技術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檢驗檢測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中重要的技術實踐與應用環節,在“十三五”時期得到了持續、穩健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合格評定基礎作用,為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質量技術支撐。
檢驗檢測管理制度和體系進一步強化
“十三五”時期,中國特色檢驗檢測制度和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1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將“實驗室”和“檢查機構”概念統一為“檢驗檢測機構”,從“人機料法環”和管理體系六個主要方面明確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條件,規范、簡化了資質認定審批程序,延長了資質認定證書時限并加大了檢驗檢測違法違規處理力度。
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成立,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以下簡稱認可檢測司)作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29個司局之一,負責統一管理我國檢驗檢測工作,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改革,規范檢驗檢測市場,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指導協調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堅持統一性、開放性、便利性原則,認可檢測司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依法界定了資質認定范圍,整合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實現檢測機構“一家一證”,持續改進審批系統流程,試點創新并推行“告知承諾”“自我聲明”“文審派員”等業務模式,優化準入服務;積極探索建立“互聯網+”行政審批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審批系統。相關政策措施有效地激活了檢驗檢測市場主體活力,同時,認可檢測司進一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和檢驗檢測能力驗證技術能力考核,加大對檢驗檢測機構證后監督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我國檢驗檢測行業規范發展。
中國檢驗檢測產業保持高速增長
“十三五”時期,隨著國家對檢驗檢測產業政策激勵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國檢驗檢測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各類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44007家,較2015年增長了41.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25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79.2%;全行業從業人員128.47萬人,較2015年增長了35.9%;共擁有各類試驗儀器設備711萬臺套,儀器設備資產原值3681億元,分別較2015年增長了59%和22%;2019年全年共出具各類檢驗檢測報告5.27億份,較2015年增長60%。同時,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各類實驗室、檢驗機構10619家,較2015年增長43.3%,認可類別已拓展到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檢驗機構、能力驗證提供者、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生產者、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動物機構和科研實驗室等八個類別。
在市場主體結構方面,我國事業單位制檢驗檢測機構的比重從2015年的38.1%降低至2019年的25.16%;民營檢驗檢測機構蓬勃發展,全國的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從2015年的14265家,增長至2019年的22958家,增加了61%。
服務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取得更大的進步
2019年,檢驗檢測行業服務高技術制造業取得收入242.59億元。其中,醫藥制造業領域檢驗檢測收入37.26億元;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檢驗檢測收入41.14億元;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檢驗檢測收入99.07億元;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檢驗檢測收入27.68億元;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檢驗檢測收入31.81億元;信息化制造業檢驗檢測收入5.64億元。
2019年,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收入248.13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檢驗檢測收入31.29億元;高端裝備業檢驗檢測收入38.1億元;新材料檢驗檢測收入27億元%;生物產業檢驗檢測收入25.43億元;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收入58.27億元;新能源檢驗檢測收入29.28億元;節能環保檢驗檢測收入38.77億元。
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長期以來,我國檢驗檢測認證供給側存在較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具體體現在檢驗檢測資源、機構布局不盡合理,普遍存在“小、散、弱”現象,低端檢測供給過剩和高端檢測技術服務供給不足矛盾并存。“十三五”期間,我國檢驗檢測在市場化、集約化、品牌化方面取得了長效發展。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年營收千萬元以上)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達到5795家,其中,年收入過億元的檢驗檢測機構從2015年的255家增加至2019年的423家,增長了66%。
“十三五”期間,檢驗檢測行業新增的主板上市公司包括金域醫學、國檢集團、建科院、廣電計量、迪安診斷、鋼研納克、設研院、中國電研等,其主營行業涵蓋了醫學、建工建材、校準、食品、新材料、電子電器等;同時,國內也培育出了中檢集團、賽寶、華測、譜尼、金域等一大批優秀的國有和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品牌,打破了以往外資檢驗檢測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
在新興產業領域推進專業檢測機構建設
“十三五”期間,市場監管總局在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裝備、信息技術、大數據、節能環保、食品農產品安全、化學品安全等新興產業檢驗檢測領域,結合行業和地方需求,支持建設了一大批技術有特長、服務有特色的國家產品質檢中心,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先后批準籌建了智能電網分布式電源裝備、光電成像及顯示產品、衛星導航與定位服務產品、化學儲能材料及產品、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射頻識別產品、電子基礎元器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產品、軟件產品、光伏材料、傳送網產品與系統安全、大數據系統產品、激光器件、電動汽車充換電系統、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國家產品質檢中心200余家。
結語
測量和檢驗檢測通過量化世界的過程產生數據,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技術手段;測量和檢驗檢測的精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科研、軍事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設施。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臨近,檢驗檢測在服務國家治理、提升質量安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展空間巨大。新興產業及新興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新技術的持續升級,帶來了新的檢驗檢測服務需求,也為檢驗檢測創新服務模式、增強服務能力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充分運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加快互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全面提供從研發到生產、銷售“一站式”綜合服務,將是檢驗檢測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時期,我國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領域取得了長遠發展和突出成果,但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創新發展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下一步,建議市場監管部門繼續深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不斷優化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專業培訓,鼓勵新興領域檢驗檢測標準研發,推動國產儀器設備、試驗耗材的研發與應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檢驗檢測行業治理體系,構建完善“放、管、服”三位一體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