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優良案例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的通知》。2019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在化工、金屬、機械、光電設備、信息技術等5個行業開展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試點工作,并編制了《小微企業應用ISO 9001提升質量管理的實施指南》和《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優良案例》。《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優良案例》涉及5個行業,現分享化工行業優秀案例給大家。
化工行業
案例1: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質量管理體系,走創新發展之路
一、 企業簡介
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門優巨)成立于2012年,位于江門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研發、生產、應用及銷售一體化服務的全球供應商。企業現有員工45人。其中博士生3人、碩士5人,本科生15人,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聚亞苯基砜(PPSU)樹脂、聚醚砜(PES)、聚砜(PSU)樹脂的生產,是目前為止中國唯一一家可同時生產這三種高分子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完全依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開發,建成年產 6000 噸聚芳醚砜 PARYLS 系列產品的工業化生產線并成功投產,打破了該項技術及產品的長期國際壟斷,成為名副其實的聚芳醚砜系列產品全球第三大供應商。
為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4年開始建立并運行 ISO 9001 質量管理體系,并于2017年完成 ISO 9001 體系換版工作,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企業切實感受到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實現企業戰略的有效途徑,并期望通過不斷完善已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 企業急需解決的質量管理問題
江門優巨成立至今,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一步步從創業逐漸走向產業化,發展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對于長遠發展,企業致力在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技術領域當標桿做示范,將“優巨”打造為民族領軍品牌。為實現這個目標,企業需要借鑒國內外在質量管理領域的先進理念,提升對標準的正確認識和深入理解,將質量管理體系的系統方法與企業業務管理相融合。2019年7月,國家認監委開展的 “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提升行動”為企業提供了一次整體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的時機。企業期望通過此次行動,在人員質量意識提升、關鍵業務流程管理精細化等方面進一步強化,以實現產品質量的穩定以及顧客滿意程度的持續提升,助力實現企業創新發展規劃。
三、 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經驗做法
1. 做好頂層策劃,構建質量提升整體方案
為做好質量提升工作,江門優巨成立了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工作專項小組,明確各級人員及其職責。通過對各部門職責權限、既有規章制度和管理文件、產品或服務主要流程和關鍵質量控制點、質量分析報告或經濟運行報告進行系統梳理,全面剖析目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查找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系統梳理后針對發現問題建立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升方案,為后續工作開展建立良好開端。
2. 全員積極參與,樹立“主人翁”意識
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組織,企業自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以來,一直推行員工積極參與其中,發揮“主人翁”責任感,在體系管理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但僅僅機械地學標準,員工積極性不高,也不能與自身工作相融合。在本次提升行動中,企業體系管理者代表及質量代表專程從江門飛往天津市武清區,參加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培訓班,系統學習了化工小微企業提升指南文件,理解了質量標準的深層次內涵,對整體小微質量提升工作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回到企業后立即組織分崗位、分層次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了 ISO 19001 標準培訓,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化工企業核心過程質量管理控制指南》要求,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簡單化、通俗化,使得企業各層級人員對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企業具體工作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3. 深入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不斷調整市場戰略
目前,企業的現有產品在價格和市場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企業仍然依據質量管理體系要求進行了市場調研,在充分了解顧客需求后,充分認識到特殊功能化產品開發的市場空間更大。過去企業對此類產品開發僅停留在
- 增加研發投入占比,進一步優化產品性能和等級;
- 從依托產品價格優勢為盈利來源,向以服務增值作為盈利增長點的方向轉變,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服務,以培養忠實客戶;
- 轉變銷售模式,采用大客戶直銷和渠道商相結合、傳統銷售和專業互聯網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4. 嚴格管控,確保關鍵過程策劃和實施執行到位
企業主營產品PSU\PESU\PPSU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企業完全依靠團隊自主研發、原創性工業設計、先進的生產工藝,建成了亞洲首家聚芳醚砜樹脂生產線,與此同時形成獨立自主知識產權23件。
為確保產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依據識別、確定的產品質量要求、生產流程及工序要求,確定關鍵過程是:PSU、PPSU、PES聚合反應過程。在本次提升行動中,企業依據《化工企業核心過程質量管理控制指南》方法,從加強配方管理和工藝過程質量管理控制等方面入手,經系統梳理發現工藝文件、研發和生產過程控制等20余項問題,其中涉及關鍵工藝過程管理的問題為9項,如生產部造粒工段三區和五區的部分實際控制值不符合工藝指標要求;未對生產過程中的設備、人員及安全等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工序檢驗記錄不便于后續質量追溯;對關鍵造粒工序的關鍵指標揮發份和熔融指數的檢驗頻次規定不清楚,導致檢驗隨意,不利于系統發現問題等。
企業結合以往質量目標實現情況及標準要求,及時修訂了生產設備管理程序、配方管理制度2個關鍵文件,強化了過程控制,同時對相關記錄進行了整理。對于關鍵工藝過程控制,進一步優化了《各崗位操作規程》,對各關鍵崗位任務、生產原理、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工藝參數、異常情況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以PPSU關鍵工序過程為例,針對PPSU(F1350奶瓶料)出現晶點的問題對工藝過程進行改進:①增加溶料釜和過濾泵;②聚合溫度245℃降至240℃,聚合時間不變。通過改進取得良好效果:①增加一臺溶料釜后縮短了生產時間、加快了生產進度;②增加過濾器過濾了原料中的雜質,提高產品的質量;③聚合的溫度更改,改善了產品的質量,也降低了電的消耗。
企業依據《工程變更控制程序》(UJU-QP-21)對工程變更進行控制,雖然對產品和服務過程的變更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缺少工藝變更后的對產品的質量進行風險評價的內容,不利于最終產品質量的有效控制。企業對此進行了積極整改。同時,又進一步強化關鍵生產過程產品的檢驗管理,強化了對最終產品質量有影響的關鍵PSU、PPSU、PES聚合反應過程(含設備)工藝參數的監視要求,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全面受控,確保最終產品質量穩定且持續滿足要求。
四、 質量提升效果
“別人是做產品,優巨是做民族品牌。”江門優巨始終有著這樣的目標定位。正是這種信念,激勵著優巨在行業里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產品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質量管理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通過近幾年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及質量提升行動,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得到顯著改進,通過人員意識的提升,使每名員工敬崗愛業,全員積極參與質量管理;通過加強配方管理,按照標準對產品設計和開發的要求進行配方和工藝的創新,如不同的生產階段采用不同濃度的高固含量生產工藝、采用高沸點的芳香烴分水劑,可溶于水的高沸點環丁砜為溶劑,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省生產成本,比現有技術更高效和環保,具有國際先進性。
通過關鍵生產過程的精細化管理,使企業的生產管理程序更加規范,生產中嚴格按生產計劃、工藝要求進行生產,在2019年度第三季度,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9.86%,雖然完成了當季指標,但是企業還是對產品質量問題高度重視,力爭達到100%,因此對于不合格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在第四季度及2020年第一季度,產品質量合格率為100%,使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品好,就能獲得用戶良好口碑,同時社會也會給予更大的回報。企業通過開發產品及工藝專利技術,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比2018年增長50%。企業的創新成果也深受認同,2020年4月16日召開的江門市科技創新大會中,企業項目《特種工程塑料聚醚砜(PES)工業化開發》榮獲“廣東省2019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五、 啟示
對于小微企業,如何在市場變化日益復雜、產品更新迭代較快的環境下,更加快速的發展,江門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案例給了很好的啟示:基于組織產品特色,應用質量管理體系的思維和方法,著眼于產品配方創新研發,打造了特種樹脂產品特色品牌;借助質量管理體系工具不斷加深關鍵工藝過程的規范管理,確保最終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