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意見
枝府發〔2017〕10號
馬家店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枝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為深入貫徹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引導和鼓勵企業堅守實業、做強主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切實提高工業經濟發展質效,促進市域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助推枝江爭當“五個示范”、加快實現“三大目標”。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力支持科技創新
1.鼓勵科學技術創新。設立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分別設立3個等次:一等獎獎勵20000元、二等獎獎勵10000元、三等獎獎勵5000元;企業技術創新獎每家企業獎勵10000元;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每兩年評審一次,每人獎勵50000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
2.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水平。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設立本級專項引導資金,每年重點培育、扶持10-20家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并爭取納入省、宜昌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對獲得國家、省、宜昌市獎勵的企業和個人,按照上級獎勵標準給予配套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3.加強科技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宜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研究院)、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一次性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企業自主建設并經我市認定的產業研究院,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對新批準設立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動站)、博士后產業基地、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資助;對新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批準設立的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一次性給予10萬元資助。對新批準設立的宜昌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一次性給予5萬元資助。(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4.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對新認定及重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省級創新型企業及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5.扶持科技孵化器建設。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增并建成投入運營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按每平方米1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枝江經濟開發區)
6.加快新型園區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局、枝江經濟開發區、安福寺工業園)
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7.鼓勵企業申報專利。設立知識產權工作專項經費,對每件申請發明專利給予1000元補助,對每件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分別給予4000元、1500元、1000元補助。對已完成產業化利用的發明專利,根據轉化效果給予每件3-5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8.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訂和開發新產品。對主要負責起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企業,給予每項標準5萬元獎勵;對參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修訂或制訂省級地方標準的企業,給予每項標準2萬元獎勵;對通過國家認定(包括列入國家科技部重點新產品計劃)或省級鑒定的新產品,每項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獎勵;對通過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每項獎勵1萬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質監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9.加強技術交流合作。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高新技術項目,或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并產業化,每項按企業實際支付技術合作經費的30%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10萬元。高等院校、省級(含)以上科研院所獨立在我市建立研發機構,給予專項資金支持;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發機構的,經有關部門考核確認,給予每家5-1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10.積極培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發展科技成果評估、技術交易、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知識產權代理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每年對1家業績突出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給予2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三、加快人才引進和培育
11.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對新引進(全職為枝江企業工作、年薪在20萬元以上)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以上人才的企業,按照支付年薪的10%的標準給予引才補助,最高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5萬元,補助期限最長為3年。企業每引進一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年薪20萬元以下、在枝江工作2年以上),分別給予一次性2萬元、1萬元獎勵。柔性引進的人才與企業簽訂協議且服務滿2年,給予企業引才補助,補助標準為企業支付薪酬的10%,最高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5萬元,補助期限最長為3年。(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委統戰部、市財政局)
12.支持科技人才創業。對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來我市實施轉化的科技人才(博士研究生、教授以上),經專家評審后,可申請10—50萬元的創業科研資助資金。對我市產業發展特別需要的項目,可實行“一事一議”。(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委統戰部)
13.建立高技能人才獎勵機制。對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和綜合評審取得高級技師、技師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企業職工,分別給予個人一次性2000元、1000元、500元補助;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表彰的人員,分別給予4萬元、2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湖北省技能大師、湖北省技術能手、湖北省首席技師表彰的人員,分別給予1萬元、5000元、5000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14.完善企業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全職為枝江企業工作),分別按5萬元、3萬元的標準發放安家補貼,分5年支付,每年集中支付一次。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全職為枝江企業工作),從引進之日起5年內每月分別給予1000元、500元專項生活補貼。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全職為枝江企業工作),按規定辦理各項社會保險,經本人申請,可以夫妻同調,并妥善安排其配偶工作,協調安排其子女入學入托。(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委統戰部、市教育局)
15.建立人才引進激勵機制。與我市簽約的中介機構、人才工作聯絡站、社團組織每全職引進1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我市工作,并由我市申報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百人計劃”,經認定后給予中介機構等2萬元和1萬元的獎勵。從省外全職引進且經省委人才辦直接認定為省“百人計劃”的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給予1萬元的獎勵。同一海外高層次人才多次入選相關獎項的,按“從優、從高、不重復”的原則進行獎勵,在低等次已給予獎勵的,晉升到高等次后只獎勵差額部分。(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委統戰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四、加快產業信息化建設
16.鼓勵企業“兩化融合”。對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的示范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1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17.鼓勵企業“管理換腦”。支持企業利用信息化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對企業實施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上的信息化項目,并按規定備案核準的,按項目實際完成信息化設備和軟件投入總額的8%給予補助,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
18.鼓勵企業“機器換人”。對購置工業機器人等“機器換人”智能設備投資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項目竣工投產后按項目設備實際投資額的2%給予補助,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19.鼓勵企業“商務換型”。對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或自建官網銷售平臺開展網上銷售,當年網上實際銷售額在我市排名前五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電商辦、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20.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對企業當年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的技改項目,新購設備屬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項目竣工投產后按項目設備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貸款貼息,單個項目最高額度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21.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在本市實施并按規定備案或核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設備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給予獎勵。對事關枝江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責任單位:市招商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五、加強財稅金融扶持
22.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在縣域經濟發展調度資金中重點支持收入貢獻大的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性強的科技企業及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枝江市中小企業應急周轉資金重點為生產經營正常、市場前景好、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按時還貸、續貸提供臨時短期墊付服務的資金。加大助保金貸款業務的推廣力度,提升金橋投資擔保公司服務能力,優化擔保流程、改善融資環境,全力服務小微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經信局、金潤源集團)
23.組建產業基金。積極引導本市企業申報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和宜昌市三峽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制定出臺《枝江市股權投資基金實施方案》,整合財政資金,募集社會資金,組建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市內成長型企業快速發展。(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經信局、金潤源集團)
24.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在主板上市且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在本市,稅收在本市的企業,一次性補助300萬元;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且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在本市,稅收在本市的企業,一次性補助200萬元;對注冊地在我市的第一家上市企業,額外補助100萬元。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且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在本市的企業,稅收在本市的,一次性補助50—100萬元;在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且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在本市的企業,稅收在本市的,一次性補助30萬元;在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科技板塊成功掛牌,稅收在本市的,一次性補助10萬元。(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六、實施“名人、名企、名牌”工程
25.大力表彰優秀企業經營者。當年在本市入庫稅收超過1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3億元、5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授予企業經營者“枝江市經濟發展優秀企業家”榮譽稱號、“枝江市經濟發展杰出企業家”榮譽稱號、“枝江市經濟發展功臣”榮譽稱號、“枝江市經濟發展杰出功臣”榮譽稱號、“枝江市經濟發展特別獎”獎牌。對當年銷售收入首次超100億元的,授予企業經營者“枝江市經濟發展百億跨越獎”獎牌。(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26.支持開拓市場、培育優強企業。對參加境內省級以上展會的工業企業,每個展位給予1萬元補貼;對參加境外展會的企業,每個展位給予2萬元補貼。對企業通過HACCP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認證、藥品GMP認證、FDA美國食品與藥物認證等出口產品國際市場認證的,每獲得一次認證,獎勵5萬元。對獲得中國出口名牌、省級出口名牌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創辦境外企業,每新辦一家投資額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境外生產性投資企業,按每100萬美元投資1萬元人民幣的標準給予獎勵。對當年成功并購境外企業的,并購額每達100萬美元獎勵1萬元人民幣。對產值過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的工業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1萬元、5萬元、1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進規工業企業按照每家3000元標準獎勵辦公電腦1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質監局、市食藥監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27.支持企業品牌創建。對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的企業,給予5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湖北名牌產品或湖北省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6萬元獎勵;對新獲得省級老字號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宜昌市知名商標的企業,給予3萬元獎勵;對新核準注冊的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的商標權主體,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單位或企業獎勵20萬元;對新獲得有機產品(含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1萬元獎勵;對新獲得三峽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品牌認定過期、再次申報獲得相應認定的企業,按照首次獲認定的標準減半獎勵。(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財政局)
七、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28.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工程。對被納入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100個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100家資源綜合利用骨干企業)的園區和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29.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技術。對被納入國家萬家企業節能活動且完成當年節能減排任務的企業,給予1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列入國家和省級清潔生產項目和能源管理中心的企業,按國家和省補貼的資金給予10%的配套。對列入國家和省淘汰目錄且按期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企業,按省獎勵資金的50%予以配套。(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30.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于建設多層廠房(不含高8米以上的單層廠房)的重點工業項目,按實際建成多層廠房建筑面積給予10元/平方米(不含第一層面積)的獎補扶持。(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
枝江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