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的著作權遭侵犯,作家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作者作家周梅森和七家出品方訴至法院索賠1800萬元,一審敗訴后其提出上訴。22日,記者從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了解到,二審期間,劉三田撤回上訴,目前,認定《人民的名義》不構成侵權的一審判決已經生效。

這也意味著,圍繞《人民的名義》產生的兩起被指侵權案件均于今年內有了法律上的結果。
伴隨熱播而來的“侵權”
這兩起案件都要從2017年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說起。
2017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后引發廣泛關注。但隨之而來的是作品被指“侵權”。
2017年《人民的名義》播出后不久,李霞認為《人民的名義》在多方面存在抄襲、剽竊自己2010年出版的小說《生死捍衛》,將作家周梅森和北京出版集團訴至法院,要求周梅森賠償80萬元,出版社賠償20萬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同年,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及制片單位等八被告告上法庭,指其侵犯劉三田小說《暗箱》著作權,并索賠1800萬元。
彼時,劉三田律師曾向媒體表示,原告方認為“2015年開始創作的《人民的名義》文字劇本和影視連續劇,完全模仿抄襲了原告2010年6月發表的《暗箱》,兩作品在總體結構和故事演進脈絡上,完全雷同模仿。”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海報
持續近3年的審理
2018年,“李霞訴《人民的名義》抄襲案”一審宣判,北京市西城區法院駁回原告李霞的全部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認為,涉案兩部小說在李霞主張的破案線索的推進及邏輯編排、角色設置、人物關系、情節、具體描寫五個方面的表達上不構成實質性相同或者相似。
李霞不服,上訴到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今年5月,法院做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結果,周梅森勝訴,不構成侵權。
而另一案件也有著類似的經歷。
2019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劉三田訴《人民的名義》抄襲案”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侵犯著作權不成立,駁回了原告要求停止侵權、道歉并索賠1800萬元等一系列訴訟請求。
此后,劉三田上訴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今年8月,劉三田以二審法院不對涉案作品進行司法鑒定為由,申請撤回上訴。二審法院予以準許,此前的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人民的名義》 寄予 文 攝
如何認定沒抄襲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張廣良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當一部電視劇很火爆的時候,常常會有侵權案件的發生。
對于此類案件,他指出,“同樣的題材,如果是公有領域中的表達,任何人都是可以用的。所謂獨創性,作者是要有獨立性的創作,不是抄襲別人而來的。如果是已經在公有領域中,比如借刀殺人這樣的說法、喝咖啡等等日常的表述,即便是你書中寫出來的,但是并不受到著作權的保護。”
周梅森代理律師金杰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曾提及,作品指的是作者對思想、情感、主題等方面的具體表達,不是指抽象的思想、情感或者主題等本身。
“在作品著作權侵權判定時,先要判斷權利人主張的元素是屬于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思想,還是屬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具有獨創性的表達,同時要剔除屬于公有領域的表達和表達方式有限的表達。”金杰說。
據了解,劉三田也曾對媒體表達過與此相關的疑惑:“當原創者達成獨特的結構時法院認為是思想表達,而思想不受保護。但是當原告方提出相似情節對比時,法院又認為情節是抽象的,抽象也不受保護。”
“作者僅僅對自己做出獨創性的表達享有權利,要求故事的線索、組成故事發展脈絡的情節要有獨創性。事實上,類似語言的表達的風格就不屬于著作權保護的內容。”張廣良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新京報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