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愿意,是想申請也得看自身條件吧!
科技是國家第一生產力,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企業通過了國家高企認定之后,將有不少的好處。
那為什么科技型公司不愿意去申請技術企業認定呢?我總結了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企業未達到申請高企認定的條件
現在國家對高企認定的政策是非常嚴格,如果未達到高企認定的八大條件中的任意一條,就會被拒之門外。
比如說:
高新技術及產品不符合領域。生產國家違禁品,例如康泰克,從藥物中提取出麻黃堿,即使技術很高、很精密,也不能申報高企。
企業類型。不屬于企業法人,例如分支機構、辦事處、分公司、個體經銷商等等,不具備法人單位資格,不能申請。并明確規定,港澳臺地區企業不允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收入指標。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開展研發活動,形成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要求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低于60%,意味著不符合根本性條件。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確認的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共6個,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41.27%,沒有達到比例要求60%以上,則不滿足高企申報條件。
4、研發費。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為:
①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低于5%;
②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低于4%;③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低于3%。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低于60%,則不符合高企申報條件。
5、企業發生重大事故。申請認定前一年內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重大安全、質量事故屬于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法律風險,要求企業不僅要重視企業效益,同時更要重點安全生產和產品的質量,否則同時會面臨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五年內不得重新申請。例:某生物制品公司因生產11批凍干人用狂病疫苗存有故意造假之嫌,被撤銷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格,并且5年內不再受理其認定申請。
6、知識產權。特別強調,企業無知識產權,或知識產權數量不足,可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1)轉讓、申請專利2)申請軟著。短期之內也可以通過專利轉讓和申請軟著來獲取知識產權。一般專利轉讓一個半月,實用新型的申請是自受理之后7到14個月授權下證。軟著周期,自申報日起1至35個工作日內下證。具體下證時間按版權中心的加急要求。
知識產權數量少,成長性,銷售收入逐年下滑,此項都是可以申請高企,只是按照高企得分決定是否能成功申報。
高企認定的八大條件,缺一不可!
第二,很多科技型公司,只是借著“科技”這個空殼在運營,并沒有真正投入大量的人才財力去搞科研。沒有研發人員,沒有專利版權,也沒有研發設備,可能只是依靠一個研發中心的空殼機構,這樣是沒有辦法順利成為高新企業來享受優惠政策的。
第三,企業負責任人并沒有長期發展主義和高質量發展意識。
第四,不了解政策,不知道自己企業的自身條件是否符合申報條件,或者說,不知道要怎么規劃高企認定路線。
第五,碰到不靠譜的中介,只會資料做假,就算申報成功了,也在維護過程中出現亂子,導致摘帽等問題出現。
對于高企,他不是靠項目申報專員把“大厚本”按照資料清單堆積并提交就完事了。
高企規劃是一件邏輯性非常強的事情,這里面涉及到研發項目、項目成果、知識產權、產品等存在緊密的聯系,也可以一個長期規劃、籌備、各部門之間、企業與科技咨詢機構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緊密配合,是量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一般建議企業,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來做。為了順利通過高企,一定一定要找專業的科技咨詢機構來配合。而且,很多企業其實一直存在一個誤解,就是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需要完全達到條件后才能申請,從而忽視了前提的規劃準備階段,還有申報高企前的培育獎勵政策,最終耽誤了申報的最佳紅利期。
在企業未達到高企條件時,企業可以先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接受主管部門支持、孵化。另外,申報之前可以提前1年做知識產權規劃、財務指標規劃、研發人員規劃、研發項目規劃等。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