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申請上市、掛牌新三板;
希望產品利潤高,所得稅少;
獲取科研經費支持和財政撥款;
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中標率;
落戶名額,吸引市場核心人才;
......
這些訴求,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全部實現——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很多企業對申請高新技術企業不了解,誤解頗多,今天科技牛為你揭開高企真相!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首先要破除既有的誤解,對高企的申報有真實的了解。以下就是幾種常見的誤解,看看有沒有自己中招的?
1、達到條件再申請
很多企業默默努力,打算等到一旦條件具備了,立刻申請高新技術企業。但同樣不夠條件的競爭對手企業,人家申請了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獎勵,在政府的扶持下,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力度明顯加大,技術研發進度加快,結果是別人比你先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申請高新,請從申請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開始,先接受政府的孵化,申請高新就會快很多,別再傻傻等待。
2、只有制造企業才可以申請
一想到高新技術企業,大家自然會認為都是制造型企業,工業企業。當得知某服務企業也屬于高新技術企業時,很多人不理解:這種沒有生產過程,只有服務性收入的企業怎么也能申請為高新企業呢?因為人家也有很多專利,研發投入也很大。
3、只有工程技術才能申請專利
申請高新要看專利,一想到專利,很多人就認為一定是工程技術方面的專利,其實專利也可以是服務業務過程中的技術。例如:某公司從事人力資源測評業務,申請的專利包括“......人力資源測評方法”,這是一種服務方法,也可以申請專利。
親愛的的服務企業們,你們申請了各種專利了嗎?你為什么不申請呢?
4、研發費用比例難以達到
很多企業被研發費用比例要求攔在了高新之外。
首先,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范圍比較廣,包括直接研發發生的支出,也包括了間接支持研發發生的費用,企業不要混淆了認定高新和研發費加計扣除的范圍。
其次,從2016年起,新的認定規定研發費用比例降低了。
5、投入研發費用太多不劃算
有一個奇談怪論:投入高額研發,申請了高新,降低了10%的企業所得稅,不劃算。投入研發是一種資本支出,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技術儲備,提供企業未來的競爭力,與日常的消耗支出完全不同。
降低企業所得稅是切實減少現金支出,減少所得稅支出,增加凈利潤。如果研發開發成功,競爭力提升,還可以降低所得稅,何樂不為?
6、沒有專利不能申請高企
申請高新,首先得有專利。
如果企業有軟件著作權、生物新品種,這些也可以作為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依據。因此,凡是產品基于某些軟件系統,而系統又屬于自行開發的,或者企業是基于系統平臺對外服務,系統有著作權的企業都可以申請高新技術企業。
至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需要多少個專利,說法不一。總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15-18個專利
那企業究竟該如何準備呢?
第一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這個說法是有明確的依據的。即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準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我們常說的打分系統中,總分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為30分。
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準為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
這里是高企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準,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15-18個專利
這種說法不完整。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
也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于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于5個專利。
這種說法來自于哪里呢?
這種說法其實來自于對高企申報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和全面權衡。
高新技術企業評審的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總分100份,知識產權部分占30份,科技成果轉化占30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長性指標占20份。
除知識產權部分,科技成果轉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轉化的細化得分標準如下:
平均年成果轉化5項及以上得分為 25-30分
平均年成果轉化4項及以上得分為 19-24分
平均年成果轉化3項及以上得分為 13-18分
平均年成果轉化2項及以上得分為 7-12分
平均年成果轉化1項及以上得分為1-6分
平均年成果轉化0項及以上得分為 0分
由此可以看出,
平均年轉化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
則能得到最高檔分。
同時我們將專利數量和研發費用結合來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而言,合理的研發費用占比越高,通過率越高。而研發費用的歸集在于研發本身,而專利作為研發成果是研發工作開展的最有力證明。研發成果越多,與之相對應的研發越容易被認可,產生的研發費用就越高,研發費用的歸集相對越容易。
一個企業,若三年內只產生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其開展研發項目的費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對于一個中型的年銷售額5000萬的企業而言,其而研發費用至少應達到250萬。平均到5個實用新型專利上。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發費用高達五十多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么是申報材料作假,要么研發管理制度存在問題。而如果按照15個專利來看:產生一個專利所需的研發費用為17萬。這就相對正常了。
高新技術企業審核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要達到60%以上。也就說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于高新技術產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術產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術產品的證書,但一定要有專利和檢測報告等證明文件相對應。因此,專利越多,所覆蓋的產品范圍越廣,可計入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產品就越多。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膚淺解讀。看似為企業省錢,其實是讓企業冒著非常大的不通過的風險,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中,專利申請的費用,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審計費,檢測費,查新費等其他費用也非常高。若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不通過,會造成審計,檢測,查新費用的浪費,以及企業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的付諸東流。
而要求企業提供15-18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深入解讀和綜合權衡后得出的結果。看似讓企業多支付了費用,其實為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可靠且強大的保障,讓審計,查新,檢測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順利,讓企業員工的辛苦工作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
還有不明白的?不要緊,聯系我們,免費為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申請診斷,讓申請準備一目了然。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