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
為了規范工業企業安全管理,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在努力探索安全生產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自1996年我國一些職業健康安全學者從研究職業健康安全國際一體化(HSHS)的過程中注意到國際上早期出現的OHSMS活動以后,引起了國家安全健康主管部門以及工業企業的重視。首先,石油天然氣行業推行了《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石油地震隊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規范》(HSEMS)、《石油鉆井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指南》,繼之,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發出了《關于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OHSMS建立、實施及認證工作。
自1997年以來的不足10年間,礦業、機械、化工、冶金、石化、電力等行業已有數百家企業嘗試了自律性的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然而,煤炭企業的實踐表明:引進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煤炭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現狀有較大的“隔膜”,表現為OHSMS與管理現狀(傳統管理)存在著“兩張皮”,難以有效推行等問題。因此,探討OHSMS與煤礦傳統安全管理的結臺途徑,有效運行OHSMS,對實現煤礦安全生產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筆者通過多年來OHSMS咨詢、認證的工作實踐,就OHSMS如何與煤礦傳統安全管理實現良好結合,發揮最大管理效益,進行了粗淺的探討,希望能給煤礦推行OSHMS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1、現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實踐回顧
1.1南非五星評估系統(NOSA)
NOSA評價標準南非國家標準,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該國的礦山管理,屬星級評價方法。主要內容為廠房和廠務管理;機械、電氣及個人安全防護;火災風險及其他緊急事故的管理;事故記錄和調查;安全、健康、環境組織機構的管理共5個單元,721.4整合體系
NOSA/環境管理體系(NOSA/EMS),將NOSA的內容與環境管理體系結合起來,形成NOSA/環境管理體系(NOSA/EMS),這種管理模式符合NOSA/ISO14001,且前在我國少數發電廠采用;整合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QMS/EMS/OHSMS),這種管理模式是將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合起來,形成三標一體化,符合ISO9001/ISO14001/GB/T28001標準,目前,在我國礦山、煉焦、發供電企業推行;整合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EMS/OHSMS),合ISO14001/GB/T28001標準,目前在部分礦山、部分火電廠和水電廠企業采用;NOSA/“三標”管理體系(NOSA/QEO),符合NOSA/ISO9001/ISO14001/GB/T28001標準,目前,在少數發電廠推行。
2、OHSMS運行取得的成效
(1)促進了執行法規的自覺性。推行OHSMS的煤礦,對遵守法規做出了承諾,并做到定期評審以判斷其遵守的情況,從符合法規的角度,鞏固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成果。
(2)推行OHSMS后,初步形成了目標分解、實施、檢查、考核機制。
(3)部門、區隊崗位職責、權限及其間接口關系明確,促進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4)生產和管理過程控制規范化,確保可控、在控,并可追溯考核;過程方法、閉環管理和持續改進已成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完善和理順了煤礦管理機制,通過體系的運行保證了煤礦技術性規范、安全質量標準化等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的貫徹落實。
(6)逐步形成災害預防和改進激勵機制,安全生產和環境績效水平明顯提高,為取得卓越績效奠定了基礎。
(7)生產、工作環境改善,員工健康、安全得到保障,企業凝聚力增強。解決群眾性的熱點、難點問題,企業形象有明顯改善。如:改善作業環境,提高危險區域的安全系數,進行職工健康體檢、監護等。
(8)許多煤礦將思想政治工作和礦務公開列為管理體系重要內容,豐富和完善了企業文化。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