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產品遭“新形態”侵權--版權申請
2月27日,由維權騎士、鯨版權、士值傳媒發布的《2018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下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以超過5萬名的優質創作者和超過150家知名企業的版權狀況,以及海量版權監測數據、騎士版權聯盟成員平臺的內部版權治理數據為主要依據,觀察版權環境的整體變化。報告顯示,版權監測方面,遭遇侵權的作者占比兩年來下降18%,而內容產品遭新形態侵權。
報告指出,2018年遭遇侵權的作者占全體作者的41%,而2016年這一比例高達59%,兩年來已經下降18%。在內容層面,平均每篇內容的遭遇侵權量為7次,在2017年則是8次,已經有所下降。在轉載層面,2018年平均每篇內容的合規轉載次數為2次,在2017年則是2.1次,并無太大變化。此外,在內容付費領域仍有新形態的侵權方式成為版權保護的挑戰。報告認為,社交傳播成為知識付費侵權的重災區。侵權者借助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小程序等社交渠道,以免費名義利誘用戶轉發盜版課程的海報,從而吸引更多人群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者加入盜版內容群,以獲取盜版的知識付費內容。根據監測,在短至3小時內,這樣的盜版群即可達到500人。粗略計算,付費內容的生產者幾小時內損失即可達數萬元。這種通過微信群、小程序傳播盜版內容的方式,給創作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報告還對版權治理和版權交易情況進行了介紹。報告指出,在版權治理方面,版權治理力度整體提升,但平臺間差距明顯;版權交易方面,國際版權貿易逆差逐步縮小,理順版權鏈可降低版權風險。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