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版權,從把“小事”當大事開始---版權申請
“你知道嘛!我把你兩會采訪時拍的董明珠照發在我的今日頭條賬號上,不到一個小時閱讀量已經達到2.1萬,這還是我頭一次碰到呢。”一位同行將筆者微信朋友圈的照片轉發后,給筆者發了這條信息,并附了一條鏈接。點開一看,發現筆者拍的照片已經被這位同行打上了附著其名字的水印,而這條圖片新聞最終的閱讀量是6萬。
在自媒體興起的當下,這位同行利用“名人效應”蹭流量的做法已經見怪不怪。但從這件“小事”上,我們不難發現,即使在記者同行中,尊重和保護他人的著作權,也還有不少需要普及的角落。如果作為一位記者,連尊重同行照片的著作權都意識薄弱的話,那么他的保護著作權報道,能發自內心嗎?
記者是各類新聞作品的創造者,但由于包括一些記者在內的社會群體版權保護意識的欠缺,其作品經常成為自媒體隨意開采的“無主富礦”。同時,由于記者的職務作品版權屬于所在媒體,不少媒體本身又缺乏版權意識和有效手段,從而導致本是新聞產品最大生產者的記者群體,出現了不但被人侵權,甚至自己也隨意侵權的怪象。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新聞媒體自身維權的行動越來越多,各種版權保護聯盟相繼成立,政府部門組織的版權保護培訓已經在新聞界產生效果。不過,和兩會傳遞出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強音相比,和新聞出版產業自身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渴求相比,我們還應該更自覺地把保護包括自己的作品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意識深植內心,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寫出讓人信服的報道來。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融入了知識經濟的宏大背景中。對于記者,保護知識產權不應只是一個選題,更應是時時從自己做起的行動。作者:李婧璇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