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工智能寫的詩版權到底算誰的?
人工智能在很多行業成為不可多得的助力,無人駕駛、語音翻譯、人臉識別等技術形成了新的產業,也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在一些創造性的領域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以打官司時要寫的訴狀為例,以前要找專人幫忙撰寫,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北京互聯網法院已經開發出人工智能訴狀生成機,可以幫助當事人完成6類案件的訴狀撰寫,累計已完成4萬次,方便了當事人。
“寫訴狀這項業務可能就要從律師的傳統業務中逐步消失了。”張雯說,“我們還開發了類案智能推送系統,通過大數據的推送和預測,有助于輔助法官決策,規范尺度,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量。下一步互聯網法院可能會有人工智能法官了”。
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工智能的“創作”也帶來一些新課題。比如,人工智能產生的作品,他們寫的歌、做的詩,有沒有版權?版權到底算誰的?如果訴狀有版權,版權又該屬于誰?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技術或者算法,并不在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人里。但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作者”,又確確實實在創作。
“春天麗日照晴川,十里桃花映滿山。燕子呢喃尋舊夢,清風拂面柳如煙”。如果不提前說明,有多少人能夠猜到,這是百度APP“為你寫詩”功能根據“春天的桃花開了”這句話寫下的一首詩呢?
利用這個功能,用戶只要上傳圖片或者任意輸入題目,就會自動生成一首詩。測試表明,只有50%的普通人可以正確分辨出來哪些是真人創作的詩歌。
那么,這首詩的版權屬于百度公司還是屬于輸入了那句主題詞的用戶?張雯在實踐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們用了三四個月來考量案件,請來了技術專家、法學專家一起研討。”最終達成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作可能跟著作權沒有直接的連接關系,而是民法上的權屬利益,“這個權屬利益應該歸于軟件的所有權方。如果權屬上能夠進行確定,我們就應該對所有權方的版權進行保護”。不過張雯強調,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
目前國內對人工智能創作的版權歸屬尚無定論。從國際上來看,這也是個全新課題。
微軟小冰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任何人對小冰說出指令“一起寫詩吧”,就能進入聯合創作模式。有意思的是,為了避免爭議,微軟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宣布小冰放棄創作版權。這意味著和小冰一起創作的人能夠獨享作品的全部權利。
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版權歸屬暫時還不好界定,但是人工智能由大數據驅動,因此確定用戶數據的歸屬問題至關重要。
騰訊公司法務總監刁云蕓認為,個體數據信息就是每個用戶自己的頭像昵稱、點評內容、購買信息等,這些信息都是個體信息,是歸屬于個人的權利。但是當這些個體信息匯總形成能夠被分析的大數據時,大數據權益應該歸屬于平臺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萬勇則認為,“不管是自動駕駛,還是人臉識別,開源可能不是做公益性的事業,而是在收集數據。建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應當建立一套監管體系,明確數據歸屬,因為加工之后的數據是最值錢的”。(佘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