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商標失效仍在售--商標注冊
原標題:包裝設計傍名牌 “怡慷”水商標失效仍在售
“怡慷”飲用水(右)與華潤“怡寶”對比。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針對去年3·15晚會曝光的山東棗莊地區山寨飲料問題,新京報記者自3月5日起對山東省棗莊市北城批發市場和部分涉事企業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一款名為“怡慷”的飲用水與華潤怡寶產品十分相似,經核查企業相關商標已失效。
對此,棗莊市市場監管局3月11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近半個月以來并未發現違規生產現象,對記者反映的問題將進一步調查。
“怡慷”飲用水商標失效仍在售
3月5日,新京報記者在山東省棗莊市北城批發市場購買到一款名為“怡慷”的飲用水,其外包裝設計與華潤“怡寶”極為相似。據商家介紹,這款“怡慷”飲用水批發價為9元一包,每包24瓶,零售價每瓶1元,產品包裝顯示的生產廠家為“棗莊偉宸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隨后,新京報記者按產品包裝地址來到一家工廠,發現該工廠門口沒有任何公司名稱。從工廠內院大門向里眺望,可以看到一些水桶及塑料瓶隨意擺放在地上。即便是工廠員工,也要核實身份后才能進入內院。
對于參觀請求,該工廠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不方便讓外人進入工廠,“去年3·15晚會曝光了,現在棗莊市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都不讓陌生人進入,都很謹慎,我們工廠也不是隨便進的,你得有預約。”
對于“怡慷”商標,新京報記者在中國商標網查詢發現,棗莊偉宸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6月1日對“怡慷”第32類商標申請注冊,2018年12月被駁回,2023年1月29日被駁回復審,目前處于失效狀態。
此外,棗莊偉宸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還申請過“怡之慷”、“怡漮”等近似商標,但目前分別處于“等待實質審查”、失效狀態。
3月11日,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聯系上偉宸食品一位招商人員。據該招商人員介紹,目前“怡慷”飲用水因為與其他品牌出現相似、近似等情況,相關商標未申請下來,早已暫停生產,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怡慷”飲用水使用的是之前剩余的標簽。
然而新京報記者購買的“怡慷”飲用水顯示,其生產日期為2023年2月19日,這意味著在該商標被駁回復審后的至少20天內,該公司還在繼續生產。新京報記者試圖聯系棗莊偉宸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進行核實,但其官方電話未能接通。
對于這款“怡慷”飲用水,3月11日,華潤怡寶相關負責人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該產品非怡寶公司產品?!斗床徽敻偁幏ā分斜砻鳎洜I者不得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近似的標識。2023年通過法律維權將是公司工作重點,對于該產品也會與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溝通。
監管部門稱將進一步調查
針對新京報記者反映的“怡慷”飲用水的相關問題,3月11日,棗莊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近半個月來,棗莊市相關領導聯合各部門進行了深度調查,目前并未發現違規生產現象,會根據記者反映的情況進一步調查。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自去年3·15晚會曝光山寨食品以來,棗莊市執法部門對市場進行了整頓,多家被曝光企業被關停,其中就包括山東金順源食品有限公司。3月7日,新京報記者對該公司進行實地探訪,發現該公司生產車間及產品已被封。
盡管問題企業均已受到處罰,但仍有“頂風作案”者。2月17日,棗莊市曾舉行全市蛋白飲料、風味飲料標簽虛假標識專項整治行動新聞發布會。經調查,市場上的產品還存在商標和包裝混淆問題,如 “特侖牧業”、“特侖經典”等易混淆名稱、圖案;標注虛構注冊地在香港等地區委托加工企業的名稱、地址;非保健食品使用尚未完成注冊的“養胃”、“養胃多”等TM商標,暗示具有保健功能。
針對山寨食品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營養健康經理史玉東表示,山寨食品問題屢禁不止,主要是因為可以獲取暴利、處罰相對過輕、執法標準不一、存在地方保護以及辨偽意識薄弱,因此建議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推廣攔截方案,凈化電商渠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