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款游戲
相差幾個月上線
游戲玩法和規則很相似
這算不算“換皮”抄襲?
請和鵬法君一起來看看這個案例!
案情簡介
2018年,A公司開發了一款網頁版的電子游戲《AA》。2023年2月至7月,A公司陸續在不同移動端上線該款游戲的APP。期間,A公司對《AA》移動端APP軟件進行了軟件著作權登記,并對該軟件包進行了電子版權認證。《AA》的網頁端與移動端內容相同,且后續的同步更新并未對涉案軟件的規則和機制進行實質更新。A公司主張該游戲的規則及互動機制具有獨創性,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2023年11月,B公司在移動端發布上線《BB》游戲。A公司認為,《AA》的游戲規則及互動機制具有獨創性,而B公司開發的《BB》游戲在核心規則、畫面、界面布置等方面均與A公司的游戲高度相似,B公司的行為侵犯了其著作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遂將B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B公司辯稱,二者的整體畫面表達完全不同,不構成實質性相似,B公司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法院審理
A公司的《AA》,其動態畫面由文字、圖案、影像、聲音等元素組合而成,具有獨創性且可復制,符合視聽作品的認定標準。但游戲規則和玩法屬于“思想”范疇,而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僅限于“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智力成果,因而游戲規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盡管B公司的《BB》在核心玩法、系統設置等游戲規則方面與A公司游戲高度相似,但二者的視聽表達差異顯著,不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B公司未侵犯A公司的著作權。
雖然游戲規則尚不能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智力創作成果法律不應給予保護。法院認為,B公司的行為系抄襲A公司的游戲規則與玩法,未通過合法智力勞動參與競爭,違反了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
綜上,法院判決B公司停止抄襲A公司《AA》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A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0萬元。該判決已生效。
鵬法君說法
電子游戲的動態畫面是開發者將規則設計、數值設定等編寫成代碼,通過玩家操作指令調動游戲素材,在終端屏幕上呈現的綜合視聽表達。這種表達在開發者預設范圍內,相當于將游戲素材“攝制”成可視動態畫面,因此電子游戲整體可認定為視聽作品。
鵬法君提醒,在認定游戲為視聽作品的情況下,保護范圍僅限于連續動態畫面,不包括游戲規則、玩法等“思想”層面的元素。只有當這些元素具有情節的敘事性與可表演性時,才可酌情認定為視聽作品的情節進行保護。
盡管游戲規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同行抄襲具有商業價值的具體規則,即使“換皮”使視聽效果大相徑庭,也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法條鏈接
向上滑動閱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筑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視聽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件;
(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第四條 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作品的含義: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
(三)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
(四)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臺演出的作品;
(五)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六)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
(七)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
(八)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
(九)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
(十)攝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
(十一)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十二)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
(十三)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體作品。
(原標題:游戲規則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