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梳理了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在旗幟、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等的署名文章和專訪,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觀點,秋凡科轉簡單總結梳理如下(供參考):
1、提高成果轉化效能,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2、統籌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3、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4、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研究制定新時期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
5、統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鏈條各環節,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建立覆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全鏈條科技創新平臺基地體系。
6、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
7、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做優做強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
8、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融合發展、良性循環。
《旗幟》2025年第2期刊發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 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文章提到:
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等優勢,強化國家戰略導向和場景驅動、需求牽引,統籌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確保重大科技成果“攻得出、用得上”。
建立覆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全鏈條科技創新平臺基地體系,科技基礎條件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 人民日報 》2024年11月15日第11版刊發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強化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章指出:
研究制定新時期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 人民日報 》2024年8月22日第9版刊發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撰文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文章多處提及科技成果轉化,如:
必須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讓各類先進優質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推進校企協同創新,提高成果轉化效能。
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建立科技保險政策體系。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便利性。
新華社2024年7月30日刊發文章《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提到: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抓住支撐產業鏈、企業主體地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重點環節,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制度政策體系。
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研究制定新時期推動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文件。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通過產權激勵進一步調動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協調推動重大科研成果示范應用,做優做強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求是》2024年第7期刊發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讓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動能》。文章提到: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只有將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下堅實基礎。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以企業生產技術的整體提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世界各國競相布局的制高點,要準確研判前沿科技發展趨勢,以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催生培育未來產業,推動科技與產業互相支撐、迭代升級,力爭成為新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賽場的重要主導者。
《人民日報》2024年3月31日第2版刊發文章《加強科技創新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文章提到:
科技部將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統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鏈條各環節,依托我國廣闊市場空間和豐富場景優勢,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
二是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大需求,強化系統觀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謀劃、一體設計,在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重點領域協調推動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試點示范,支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增強我國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是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兩大需求為牽引,堅持支撐科技攻關和服務實體經濟同步推進,綜合運用信貸、基金、債券以及科技保險等金融手段,為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提供靈活充足的資金供給,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