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的北京,智慧激蕩,動能澎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成為高頻熱詞。圍繞如何讓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躍上生產線、奔向大市場,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加強產學研融合,讓創新要素高效集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結合生物醫藥領域實踐認為,產學研融合不足導致創新成果轉化困難。對此,他建議,鼓勵以民營科技企業為主導,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探索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科技成果產權歸屬與收益分配制度,同時,推動人才在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流動,“以人才流動帶動技術流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戴彩麗則強調,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動力源。“國家有關各方面應該加強監督指導,鼓勵企業和高校院所采取聯合申請、聯合共有的形式創造及運用知識產權,充分肯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產學研合作中知識創造的貢獻,完善利益共享機制,充分調動研發積極性,從而產出更多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戴彩麗表示。
完善轉化機制,打通轉化“最后一公里”
產學研合作的深化需要制度護航,而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機制的完善正是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一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和市場服務。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張格明指出,我國軌道交通產業雖在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上取得進展,但商業化路徑模糊、高價值專利占比偏低、國際布局能力較弱等問題仍制約成果轉化。他建議,在國家有關部委指導下建立軌道交通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整合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的創新資源,依托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推動路地協同合作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助力產業升級。
針對高??萍汲晒D化中遇到的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司徒國海直言,需求對接不暢、服務體系薄弱、收益分配機制不完善等是核心癥結。他呼吁加強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的專業化建設,引入法律、市場等專業團隊,并優化激勵機制與金融支持。“應設立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資金保障。”司徒國海強調。
探索多元模式,讓創新成果“叫好又叫座”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踐中,知識產權的價值變現更需要探索多元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科技型企業發展釋放了大量資金活力,成為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一種重要體現,但其規模占比仍偏低。他呼吁拓寬質押標的物范圍,探索“最高額質押”等靈活方式,充分挖掘知識產權的潛在價值,同時完善評估、擔保與風險補償體系。“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質押融資平臺,降低融資成本,提升安全性與效率。”孫東明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志峰關注科技成果拍賣市場,認為科技成果拍賣對于推動知識產權交易、提升知識產權市場轉化率、促進創新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搭建更加完善、公正的第三方平臺,暢通拍賣方與需求方對接渠道;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加大通過科技成果拍賣實現創新成果轉化的交易量和覆蓋面;注重對科技成果拍賣的宣傳推廣,提升大眾對科技成果拍賣這種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方式的接受度與普及率。
2025年全國兩會圓滿落幕。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書齋到廠房,代表委員們的真知灼見正在匯聚成磅礴力量。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知識產權將真正“活”起來,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力,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書寫輝煌篇章。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