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到部委都明確:2025要加快零碳園區建設!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到“零碳園區”的概念。
2024年12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會議指出:要深入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工業節能降碳行動,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促進工業資源規?;?、高值化利用。
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新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加大工業節能降碳攻堅力度,探索推進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提升工業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水平,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
2025年1月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會上表示,統籌謀劃“十五五”碳達峰行動,研究綜合評價考核辦法,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園區。
2025年將迎來零碳工廠、零碳園區的建設風潮!
本文將為大家梳理零碳工廠、零碳園區相關概念、等級分類、建設路徑、實施流程、評價標準、常見誤區、創建難點等內容。
1
零碳工廠
1、什么是零碳工廠
所謂“零碳工廠”是在一定范圍時間內從事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零”的生產工廠,即從原料生產到廢棄物處理的全生命周期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
“零碳工廠”可視為綠色工廠的升級版本,其通過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及負碳技術,最大程度實現“應減盡減”。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全部得到了消除,意味著二氧化碳“零排放”。
2、零碳工廠等級分類
《零碳工廠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對零碳工廠的分類和評估辦法做了明確指示。根據核算邊界內中和的溫室氣體源類型,零碳工廠分為Ⅰ型及Ⅱ型兩種類型,其中:
Ⅰ型零碳工廠針對直接排放及移除的溫室氣體、輸入能源導致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這兩種工廠溫室氣體源,實施零碳工廠策略。
Ⅱ型零碳工廠在Ⅰ型零碳工廠基礎上,增加來自交通運輸、組織所使用產品等導致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源,實施零碳工廠策略。
兩種類型的零碳工廠根據評估結果,可分別進一步細分為四個等級,其中六星是最高等級。對于六星評估,Ⅰ型零碳工廠的要求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以及實現100%抵消;Ⅱ型零碳工廠的要求則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以及實現100%清除。
每種類型根據評估結果,分別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等級。
(圖源: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
3、零碳工廠創建路徑
▲ 國內外企業零碳工廠創建案例(圖源: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
國內企業實現“零碳”工廠路徑可根據國情分為三步走。
(1)快速減碳:我國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約為0.49 tce/萬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發達國家的2.1倍,提升能源效率是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最直接、最快速、最經濟的方式。能效提升技術主要包括采用工業通用節能設備、能源梯次利用、實現循環經濟等。國際能源署(IEA)研究表明,能效提升的累計碳減排貢獻率約為20%。
(2)強力減碳:能源系統的快速“零碳”化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必要條件之一,“零碳”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力(光伏、風能、水力)、核能、氫能、生物質能等。近年來,光伏、風能、水能、氫能、生物質能等“零碳”能源技術成本大幅下降,在價格上相對于化石能源已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光伏,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潛力。預期碳減排貢獻最顯著的依次為氫能、風電、光伏,這三種能源到2050年的減排貢獻率總計可達70%左右。
(3)深度減碳:當減碳潛力充分釋放后,剩余部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只能通過深度脫碳行為來中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化利用的減排技術。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碳匯措施,同樣是實現深度減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50年,CCUS將貢獻約14%的CO2減排量。
4、零碳工廠實施流程
(1)確定目標和策略
在開始創建零碳工廠之前,需要明確目標和策略。設定零碳工廠的目標,比如要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碳中和,并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策略應包括采用哪些技術、如何管理能源消耗、如何減少或中和碳排放等。
(2)進行能源規劃
為實現零碳目標,需要對能源進行規劃。這包括根據工廠的能源消耗情況,制定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利用計劃,如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同時,需要考慮如何建設配套設施,如儲能設施、智能電網等,以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建設智能控制系統
通過建設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更好地監控和控制能源供應、能源使用和能源儲存。這些系統可以通過實時數據監測和優化算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實現產業協同
零碳工廠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碳排放,還需要考慮整個產業鏈的碳排放。因此,需要與供應商、制造商等建立協同機制,共同減少碳排放。例如,可以通過供應鏈優化、共同采購等方式,降低整個產業鏈的碳排放。
(5)系統建設
為實現零碳目標,需要對工業園區進行改造和升級。這包括建設系統化的能源管理和環??刂葡到y,如能源管理中心、智能環保設施等。這些系統可以提高園區的環境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建設能源供應設施
為了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需要建設相應的能源供應設施。例如,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等,以提供清潔、可再生的電力。同時,還需要建設儲能和調峰設施,以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7)環??刂?/p>
在實現零碳目標的過程中,環??刂剖遣豢苫蛉钡囊画h。需要建設相應的環保設施,對園區內的廢氣、廢水、固廢等進行處理和處置。例如,可以安裝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廢水處理設施等,以實現園區的環??刂啤?/p>
5、零碳工廠評價指標
隨著近年“零碳工廠標準”等越來越多的標準出臺,將為工廠在減碳目標設定、低碳項目改造、新建項目規劃等方面提供明確的依據和路徑指導。目前零碳工廠還沒有形成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
目前國內采用較多的是中國節能協會2022年發布的《零碳工廠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團標號:T/CECA-G 0171一2022。《零碳工廠評價規范》是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遠景科技集團、鈦和認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測認證、聯合利華、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上海市能效中心等20多家機構和企業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個“零碳工廠”完整、可量化的建設標準和評價細則。
從合規要求、管理要求、基礎設施、能源和碳排放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統、能源和資源使用、產品生態設計、溫室氣體減排實施、碳抵消實施八項一級指標對企業各項條件進行綜合評評分,對企業創建結果進行總結和建議,并頒發第三方授權評價機構認證的零碳工廠證書。
6、零碳工廠創建三大誤區
隨著國內“零碳"工廠創建的火熱,很多企業在零碳工廠創建時爭做”第一",各種媒體上不斷出現”XX行業第一家零碳工廠““XX省市第一家零碳工廠"等報道,但往往企業在零碳”工廠創建的路上走入了誤區,主要有:
(1)碳排放核算誤區
企業的碳排放包含范圍1、范圍2、范圍3.我們所謂的零碳工廠至少包含范圍1和范圍2.而有些企業僅僅關注了范圍2中的電力,而忽略了范圍1及范圍2中的蒸汽。
其次,對于電力的碳排放因子選擇有很多方法,有省市級碳排放因子、區域級碳排放因子、國際通用碳排放因子,不同的碳排放因子對碳排放量及評價結果影響很大。
(2)購買碳匯誤區
在碳中和規則下,允許企業通過購買碳信用方式中和其多余的碳源,致使部分企業在自身節能隆碳工作還有很大空間的情況下直接通過購買綠電、CCER等方式進行中和,以達到“漂零”的宣傳效應。
(3)短期行為誤區
“零碳工廠創建是個短期目標,而持續保持碳減排及“零碳 是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涉及碳信用的購買成本,往往一些企業僅拿到一年的"零碳認證之后就不再持續開展節能降碳工作,不再保持證書的有效性。
7、零碳工廠創建兩大難點
(1)快速減碳具有普遍適用性,強力減碳主要依托于國家“零碳"能源的整體轉型,深度減碳需要依托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因此,對企業而言,在實現快速減碳后,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相應的碳信用的方式來實現碳中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共同環境效益。
(2)不同規模的企業在實零碳的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不同。
從能耗規模分析,低能耗企業實現“零碳較容易,可快速實現零碳,重點用能單位以下的企業通過一定時間的創建及購買碳匯,也在短期內實現“零碳,重點用能單位尤其是萬噸標媒企業有80%以上的碳排放需要購買碳匯來實現中和,每年帶來的經濟支出占能源費用的15%左右,隨著碳市場價的持續增長,費用可能成倍增加,實現“零碳”難度較大,需要依托我國新能源的低碳轉型。
2
零碳園區
1、什么是零碳園區
隨著全球氣候危機的加劇和“雙碳”目標的提出,零碳園區建設已經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零碳園區通過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的技術集成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區域范圍內的碳中和。
2、零碳園區排放源
園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于3個方面。
園區物理邊界或控制的資產內直接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如燃煤鍋爐,園區擁有的燃油車輛等。
外購電力和熱力間接排放企業因使用外部電力和熱力導致的間接排放。
其他間接排放,因園區生產經營產生的所有其他排放,如物業運營、員工通勤、上下游產品(購買設備、辦公室裝修或耗材等)所有前端供應商產品中的碳排放。
3、零碳園區相關政策
近年來,國家政策、地方試點和企業實踐的共同推動,使零碳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并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力支持零碳園區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新加坡政府發布的《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歐盟的《建筑能源性能指令》(EPBDII)立法提案、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等,重點在建筑和交通領域向零碳轉變。
我國也積極推動園區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013年啟動了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創建20個國家低碳產業示范園區,推動開展1000個低碳社區試點,創建100個國家低碳示范社區。
2021年,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目前,零碳園區在國內已初具規模。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創建6個低碳省、81個低碳城市、51個低碳工業園區以及400余個低碳社區。
4、零碳園區相關標準
國際標準如ISO14064和PAS2060已成為園區零碳認證的重要依據;
國內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也在積極探索,如浙江省發布的《零碳工業園區建設評價導則(2022版)》和相關評價規范等,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5、零碳園區建設
零碳園區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樣需要從能源、產業、資源、技術和政策等維度協同推進,逐步形成科學、全面的零碳發展路徑。
(1) 構建綠色能源體系
綠色能源是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支撐。園區應積極引入分布式光伏、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同時通過智能微網和儲能設施優化能源協同管理。
(2) 推動產業鏈綠色升級
產業低碳化是零碳園區的核心目標。園區需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降碳、綠色工藝推廣和清潔生產技術應用,推動產業全面轉型。
同時,園區應優先引入低碳高效產業,并推動傳統高耗能產業的綠色化改造,形成綠色產業集群。
(3)實現資源利用高效化與循環化
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循環化是零碳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園區應通過余熱余壓回收、廢水處理和固廢資源化等措施,建立資源閉環管理體系。
此外,通過制定園區循環化改造指南,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共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 智慧化與數字化賦能
智慧化和數字化技術為零碳園區的高效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通過部署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園區可實現能源供給、分配和消費的精準控制;借助工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時監測和優化園區碳排放。
(5) 增強碳匯與碳補償能力
通過自然和技術手段增強碳匯能力,是園區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園區可通過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措施提高生態碳匯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參與碳市場,購買碳信用或開發碳匯項目,彌補剩余碳排放。
(6)強化政策支持與金融保障
政策支持和綠色金融創新是零碳園區建設的有力保障。政府應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綠色債券等手段,為園區提供政策激勵。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