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企業問到開香港公司能拿什么補貼政策。還有一些朋友通過高才和優才計劃申請香港身份,但拿到身份只是其中一步,后面的續簽才是重頭戲。
而通過在港創辦企業,不僅可以完成續簽,更是可以通過香港創業,實現在香港扎根的夢想。
除了要了解清楚在香港開辦公司的流程、要求、手續等外,知道香港設立的各項企業補貼也至關重要。
近年來,為了搶人搶企業,香港設立了不少針對本地中小企業的補貼。
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香港針對企業的補貼都有哪些?希望對大家在港創業有幫助。
1、香港補貼設立背景
香港本土市場小,加上國際形勢低迷,品牌出口難度加大。再加上香港本土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高,香港中小企業想搶贏大企業談何容易?
在這樣的困局下,港府注意到中小企業或初創企業人不夠、錢不夠的難處。
因此為了協助香港企業把握經濟機遇,提升競爭力,港府推出多項補貼計劃來鼓勵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
由于涉及的項目和主管政府機構比較多,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補貼種類繁多。為方便大家查看,只做簡要介紹。
2、香港對本地企業及中小企業的補貼
一、工業貿易署
(1)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簡稱EMF)
資助對象:以“本地市場”為目標的展覽會及網上貿易展覽會的機構主辦或營運。
資助目的:為中小企業提供資助,以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出口推廣活動,以協助其有效擴展海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申請資格:
01在香港按照《商業登記條例》(香港法例第310章)登記的非上市企業。
02在申請基金時,企業須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空殼公司或在香港境外從事主要業務運作的企業,均不會被視為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
03如果企業以前曾獲得基金資助,那所獲的累計資助金額不能超過基金規定的累計資助上限。擁有相近商業登記資料(如業務性質、地址、聯系電話、股東/董事)的申請企業會被視為關連企業。如果是關連企業,那會被視為單一企業,所獲得的累計資助金額會被合并計算并不能超過累計資助上限。
04企業并非申請所涉及的推廣活動及相關服務的主辦/協辦機構/服務供應商或主辦方/協辦機構有關聯得公司。
資助上限:港幣100萬元。
(2)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簡稱TSF)
資助對象:針對非分配利潤組織推行的項目,如工商組織、專業團體、研究機構等。
資助目的:通過資助項目,提升香港整體或個別行業的非上市企業的競爭力。
申請資格:
01所有非分配利潤組織均可申請基金。
(非分配利潤組織是指不派發紅利給其董事、股東、雇員或任何其他人士的組織,如工商組織、專業團隊或研究機關等。)
02申請機構須為法定機構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法例下注冊的機構。
03申請機構可委聘執行機構協助推行項目。申請機構須在申請表上提供證明(例如項目小組主要成員的履歷),以顯示執行機構能有效地執行項目。
04申請機構也可尋求相關機構(牟利商業團隊或具有政治背景的組織除外)的支持,作為項目的合作機構。
資助上限:港幣500萬元。
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1)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補貼(簡稱BUD專項基金)
資助對象:內地計劃及與香港簽署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市場的項目。
資助目的:支持香港企業發展品牌、進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地市場。以提高企業在目標市場的競爭力,促進業務發展。
申請資格:
所有按照《商業登記條例》(第310章)在香港登記,并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非上市企業,均符合資格申請資助。不論是從事制造或服務行業,或是否已在內地、自貿協定或投資協定經濟體有業務運作,均符合資格申請資助。
自主上限:港幣700萬元。
(2) 科技券計劃(簡稱TVP)
資助對象:本地企業和機構。
資助目的: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升生產力或進行業務流程轉型。
申請資格:
01根據《商業登記條例》(第310章)在香港登記的企業;或根據《公司條例》(第622章)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公司;或根據有關條例在香港成立的法定機構。
02并非香港上市公司,亦并非政府資助機構或任何政府資助機構的附屬公司。
03在提交申請時在本港有實質業務運作,而該業務須與申請項目相關。
資助上限:港幣60萬元。
(3) 中醫藥發展基金(簡稱CMDF)
資助對象:整個中醫及中藥界不同層面的從業員和機構,從業員包括在職中醫師、相關護理人員及中藥業從業人員。機構包括中醫診所、中成藥制造及批發商、中藥材零售及批發商等,以及中醫藥相關的專業團體、商會或學會等組織、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
資助上限:港幣275萬元。
(4) 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
資助對象:非上市香港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
資助上限:港幣100萬元。
(5) 回收基金
資助對象:香港再生資源行業的企業
資助目的:提升回收行業的作業能力和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廢物回收和再造。
資助上限:港幣1.500萬元。
(6) 智慧交通基金
資助對象:創新科技研究和應用,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網絡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駕駛安全的企業或機構。
資助上限:項目成本的50%。
(7)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簡稱CPPP)
資助對象:鼓勵位于香港及廣東的港資工廠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和作業方式,以締造更清潔的環境。
資助上限:港幣65萬元。
三、創新科技署
(1) 企業支援計劃(簡稱ESS)
資助目的:鼓勵香港本地企業的科學研發及業務發展提供資助,以推進香港的技術創新及科技發展。
資助上限:港幣1.000萬元。
(2) 專利申請資助計劃(簡稱PAG)
資助目的:鼓勵本地公司及發明者申請專利。以保護智慧成果,轉化為資產。
資助上限:港幣25萬元。
(3) 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簡稱CRS)
資助目的:鼓勵私營機構增加研發投資,并鼓勵企業與公立科研機構加強合作。
資助上限:項目開支40%(如申請金額超過3000萬港幣,需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
(4) 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簡稱TSSSU)
資助對象:六所大學(城大、浸會、港中大、港理工、港科大、港大)。
資助目標:支持初創企業,商品化研發成果。
資助上限:港幣150萬元。
(5) 一般支援計劃
資助范圍:非研發項目,如會議、展覽會、研討會、工作坊、推廣活動、研究和調查、科普活動、提升產業水平和推動其發展的活動或項目等。
資助上限:項目總成本的40%。
(6) 創新及科技基金-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
資助對象:研發中心、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和大學。
資助上限:港幣1.000萬元。
(7) 伙伴研究計劃(簡稱PRP)
資助對象:研發中心、本地公立科研機構與公司合作進行應用研發項目。
資助上限:項目總成本的最少50%。
四、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揭保險公司)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簡稱SFGS)
資助目的:為本地中小企業和非上市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協助其從合作貸款機構獲得所需資金,滿足業務運營需求。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通過擔保計劃支持企業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擔保金額:港幣1.800萬元。
五、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
(1) 數碼港加速器支援計劃(簡稱CASP)
資助對象:適用于現時參與科技園公司創業培育計劃的公司、科學園現有伙伴企業及已完成科技園公司創業培育計劃的畢業公司。
資助限額:最高港幣30萬元。
(2) 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簡稱CCMF)
資助對象:有潛力的數碼科技創新概念及初創企業。
資助限額:最高港幣10萬元。
(3) 數碼港培育計劃
資助對象:協助科技初創企業發展業務,為企業提供科學園內租金優惠的工作空間及共享設施、津貼資助、技術與管理支持、市場推廣與發展支持及業務發展支持。
資助限額:最高港幣50萬元。
(4) 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
投資對象:數碼科技創業家及其項目,助力公司業務拓展,推動香港創業投資生態發展。
資助限額:最高港幣2.000萬元。
六、香港設計中心
(1) 設計創業培育計劃
資助對象:為各設計新晉企業在創業初期,提供硬件及軟件的支援。
資助限額:港幣26萬元。
(2) 時裝創業培育計劃(簡稱FIP)
資助目的:通過提供財務資助、培訓指導及創意資源,啟迪、引領并支持新興時裝設計師及其品牌的穩步發展。
資助限額:港幣25萬元。
七、香港旅游業議會與香港旅游發展局
(1) 旅游行業發展金
資助目的:通過資助旅行社參與培訓及宣傳推廣活動,提升香港旅游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資助限額:最高港幣60萬元。
(2) 本地特色旅游活動先導計劃
資助對象及目的:向具備香港本地特色或獨特魅力的藝術、文化、節慶、餐飲或體育活動,提供營運活動和市場推廣及宣傳的資助,以發展多元化旅游活動,吸引本地及海外傳媒報道,增加訪港旅客人數,并豐富旅客的旅游體驗。
八、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
(1)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資助對象及目的: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項目,為有意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青年提供起動資金,同時為創業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協助他們應對創業初期所遇到的困難,扶持他們建立和發展業務。
資助限額:港幣60萬元。
(2)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
資助對象及目的: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城市(涵蓋內地各省市)創新創業基地的體驗項目,加強香港青年對于內地的雙創基地及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認識,從而協助他們日后考慮落戶相關基地創業。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