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媒體與民調再次未能準確預估特朗普的影響力。共和黨此番不僅一舉奪下了全部七個搖擺州,還極有可能掌控參眾兩院,加之美國最高法院已呈現保守派絕對主導的態勢。特朗普因此或將成為近幾十年來權力最大的美國總統,其未來施政所受的制約將大為減少,對全球各領域的影響力亦將不可小覷。在此,我們首要分析這一變化可能對我國科技與知識產權領域帶來的影響。
盡管特朗普在國內擁有不少支持者,但他過去對我國的態度并不友好。讓我們回溯一下相關的時間脈絡。
2018年3月5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向特朗普說中美兩國汽車關稅的問題,大概啥意思美汽車進入中方要繳納25%的關稅,但中方的汽車到美僅繳納2.5%,10倍的差別。美車企不允許在中方擁有超過50%的產權,但在美方有5家產權100%歸中方的電動汽車公司”。
隨后特朗普隨后與馬斯克互動。
同年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布將對從中方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方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在簽署備忘錄前,特朗普還引用了馬斯克的推文內容。
2018年4月4日,特朗普再次發表推文:
“我們沒有在和中方貿易戰,這場貿易戰多年前就被當時代表美國的那些愚蠢無能的人打輸了。現在我們一年有5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另有3000億美元知識產權被偷竊。我們不能讓這繼續了!
特朗普的套路清晰可見:先找“證據”證明貿易不公,如巨額的貿易赤字,再宣稱每年有巨額知識產權被“竊取”。這里的“知識產權竊取”并非傳統知識產權領域的術語,而是美國部分人士專為針對中國而創造的。
2013年,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C. Blair),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Huntsman)、以及前英特爾CEO貝瑞特(Craig R. Barrett)等人,在美國成立了一個所謂跨黨派的知識產權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全名叫應對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the Theft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這個委員會向奧巴馬政府遞交了知識產權委員會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所謂的知識產權委員會定義了“知識產權竊取”,并且對這個概念做了詳細的說明,主要包括專利侵權(patent violations)、商業秘密竊取、商標侵權(violations)、著作權侵權(infringement)。這里專利侵權與商標侵權都沒有用傳統的infringement,而是用了violations,報告中稱中國企業申請大量的實用新型專利,將已經是現有技術的方案申請實用新型,進而給進入到中國的企業造成障礙,這種情況也算作violations,而在商標的violations中還提到行權的障礙等。總之這里的violations比傳統的知識產權侵權范圍更廣。報告還給奧巴馬政府提供了應對所謂“知識產權竊取”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的方案。
然而,奧巴馬政府并未完全采納該委員會的建議。只在報告提到的加強網絡安全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因此在奧巴馬任期內,知識產權委員會未進一步發布信息。
特朗普上任后,該知識產權委員會再次更新報告,于2017年發布了《知識產權委員會報告更新版》。新版報告夸大了“知識產權竊取”問題的嚴重性,聲稱美國因此每年損失2250億至6000億美元,并詳細“計算”了每種知識產權竊取方式造成的具體損失金額。特朗普對此深信不疑,并直接采用了相關說法。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重啟對中國一家通訊公司的出口禁令。
2018年6月1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正式對中國500億美元產品施加25%關稅。美國海關將從7月6日開始對第一批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征收關稅,第二批160億美元產品的清單正在審核中。
當時美國商務部聲明:增加關稅的產品主要針對受益于《中國制造2025》政策的工業領域,包括航空、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和汽車。清單不包括美國消費者日常購買的移動電話和電視。
2018年11月初,美國司法部啟動了“中國特別行動”,美國司法部長親自發表聲明,要求對涉及到中國的“竊取知識產權”案件優先處理。此后辦理了一系列和中國相關的知識產權案件。
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發布行政令,確保信息和通信技術與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制裁中方通信企業。
從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的策略來看,他主要采取了三大舉措:
其一,他以貿易不公為由,力求縮減貿易赤字,其核心手段便是大幅提升關稅,尤其針對高科技產品施以高額稅率。
其二,他頻繁提及“竊取知識產權”問題,聲稱每年有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被竊取,以此為由對中方施壓。
其三,他著力打壓高科技企業,通過“中國特別行動”等行政與司法手段,對中方企業及科技人員施加壓力。
這些舉措的意圖明顯,即不愿看到中方產品掌握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從而在產業鏈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盡管特朗普尚未公布完整的政策藍圖,但從他競選時的言辭中不難窺見,他大概率會圍繞上述三點繼續采取行動。尋找優勢產業的瑕疵,動用行政與司法力量,搜尋所謂的“竊取知識產權”證據,進而給相關企業與科技人員帶來麻煩。中國企業對此需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從美國國內而言,共和黨一直傾向于站在專利權人的角度。
2022年6月8日,美國司法部聯合專利商標局(USPTO)和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宣布撤回特朗普政府關于標準必要專利(Sep)政策的聲明,即《自愿Frand承諾的標準必要專利補救措施的2019政策聲明》。
拜登政府撤回2019年Sep政策聲明
有意思的是,奧巴馬政府在2013年發布了關于Sep政策的聲明,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在2019年撤回了奧巴馬政府發布的《2013年Sep政策聲明》,然后發布了《2019年Sep政策聲明》,拜登政府上臺后又撤回了特朗普政府的聲明。在標準必要專利的政策上,美國的三屆政府反反復復連續改了三次。這實際上與美國其他的政策類似,特朗普上臺把奧巴馬的政策都反過來,拜登上臺又全面撥亂反正,把特朗普的政策逐一推翻。標準標準專利的政策不過是其中之一。
整體上,美國政府在標準必要專利上的政策是:奧巴馬政府主張限制標準必要專利的行權措施,打擊標準必要專利持有人的專利劫持行為。奧巴馬政府的理由是標準必要專利的禁令不利于相關產品的創新,也因為過高的專利許可費,轉嫁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上,讓消費者的利益受損。
奧巴馬政府2013年Sep政策聲明
特朗普政府偏向保守主義,更強調專利權人的利益。這里要說明的是,美國政治上保守主義和改革主義,也就是通俗的左派和右派與中國的說法完全不同,美國的左派更支持改革,更強調對專利政策的改革,而右派更保守,不支持對專利權的限制,思想更靠近美國傳統的專利法。這一點類似于美國在控槍與反對控槍,支持墮胎與反對墮胎兩大議題上的爭論,左右兩派的觀點截然相反。在Sep政策上也有這個傾向,民主黨政府似乎更強調專利系統改革,主張對專利權進行適當的限制,包括反對標準必要專利的禁令,打擊NPE方面的措施都是這個理念的體現。共和黨更加保守,強調專利法的本意,認為過分限制標準必要專利的禁令補救措施會傷害創新。
特朗普政府2019年Sep政策聲明
但是在Sep政策上,兩黨的分界并不像其他領域那樣涇渭分明。這次有兩位民主黨參議員也對拜登政府撤回2019年Sep政策聲明持反對意見。原因很簡單,美國的大企業在標準必要專利政策上的利益訴求完全不同。以高通為代表的標準必要專利的主要持有者肯定希望支持禁令補救措施,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企業肯定反對標準必要專利的禁令補救措施。支持禁令的一方還有愛立信、諾基亞、以及NPE,反對的一方除了蘋果,還有亞馬遜、VerISOn、索尼等。
在Sep政策上,奧巴馬出臺限制專利權人,特朗普上臺撤回,主張減少對專利權人限制,拜登上臺又撤回特朗普的Sep政策,這次特朗普上臺是否又會撤回拜登的Sep政策?
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依然至關重要。特朗普的政策在科技和知識產權領域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企業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政策調整。
(原標題:特朗普當選,對科技和知識產權的影響)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