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已成為大眾休閑消遣的重要途徑,
亦成為商家進行宣傳銷售的重要渠道。
與此同時,
與短視頻相關的著作權侵權糾紛
也呈現上升趨勢。
作為短視頻制作者,
隨意“套用”他人視頻
使用其畫面、文案
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
又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呢?
近期,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
(以下簡稱青浦區人民法院)
審結一起因商家“套用”他人短視頻引發的
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案情回放
橙子公司(化名)在某視頻平臺注冊了賬號,粉絲量超100萬,商品銷量合計近90萬件。為介紹宣傳“美粒”(化名)品牌面罩及相關產品,橙子公司創作并錄制了多條短視頻,并發布在其賬號中。
后來橙子公司發現,栗子公司(化名)未經許可,為宣傳、銷售同類面罩產品,擅自使用了自己已發布短視頻中的文案及配音,制作侵權視頻并發布在栗子公司的某視頻平臺賬號上。
發現短視頻被栗子公司“套用”后,橙子公司隨即向青浦區人民法院起訴,認為栗子公司實施的行為分別侵犯了自己的文字作品(短視頻文案)及視聽作品(某視頻平臺短視頻)的著作權,并要求栗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橙子公司著作權,刪除侵權視頻并賠償橙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8萬余元。
原告視頻截圖
被告視頻截圖
對此,栗子公司辯稱,橙子公司主張的相應文案系產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功能介紹,不具有獨創性,所以不構成文字作品。并且橙子公司創作的視頻僅依據視頻配音或演員的復述介紹產品的使用方法和佩戴方法,是使用手機在固定位置進行機械化的一次性拍攝,無場景變換,不具有獨創性,所以也不構成視聽作品。
人民法院裁判
青浦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短視頻文案的內容在內容、部分句式上均具有一定的重復性,文案簡短、內容單一,亦未使用個性化的修辭方法,不構成文字作品,短視頻因同樣缺乏獨創性,應認定為錄像制品。栗子公司在其賬號發布的短視頻中,使用了橙子公司的錄音,并將其與自錄視頻結合,栗子公司侵犯了橙子公司的錄像制作者權,理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案件審理期間,栗子公司已刪除了案涉視頻,侵權行為已停止。綜合考慮案涉視頻的發布時間、視頻錄制情況及被告主觀過錯程度、侵權行為性質等因素,青浦區人民法院判令栗子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12000元,并依法駁回了橙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裁判生效。
法官說法
季秋玲
青浦區人民法院西虹橋(進口博覽會)人民法庭一級法官
李德耀
青浦區人民法院西虹橋(進口博覽會)人民法庭法官助理
本案的依法裁判,有效保護了短視頻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體現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功能,既尊重原創,又鼓勵創新,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百花齊放的營商網絡環境。
一、短視頻的法律含義
短視頻屬于視聽表達,著作權法將視聽表達分為視聽作品與錄像制品。從著作權法的視角出發,短視頻應定義為短時長的連續視聽畫面。視聽畫面是短視頻的直接的外在表達形式,決定了其作為著作權客體的屬性,即可能作為視聽作品或錄像制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二、視聽作品與錄像制品的區分
簡單來說,具有獨創性的短視頻構成視聽作品,而缺乏獨創性的則屬于錄像制品。從作品屬性的視角來說,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具有獨創性的智力成果,獨創性是著作權法保護的核心要素。視聽作品的認定標準,除了內容的獨創性外,還需考慮作品的表現形式,如畫面的編排、剪輯等,能夠體現創作者的個性和智力創造。從著作權屬性的視角來說,視聽作品屬于作品,作者對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權,而錄像制品不屬于作品,權利人僅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等權利。
本案中,橙子公司錄制的短視頻因其獨創性不足,不足以構成視聽作品,故認定為錄像制品。而栗子公司在其賬戶發布侵權視頻的行為,侵害了橙子公司對其錄像制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三、短視頻的獨創性判定:看內容不看長度
視頻的長短并非獨創性評價的決定性標準。視頻的“篇幅”僅能反映其長度,正如文字作品的價值不取決于其字數一樣,短視頻的獨創性也不應以時長作為評判的唯一依據。即使是時長僅為1分鐘的短視頻,只要體現了作者的個性化選擇和安排,充分表達了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就具備成為作品的潛力。
實踐中,短視頻獨創性的認定可以參考視聽作品,視聽作品是個人美學觀點和智力創造的結晶,涉及劇本的改編、場景的安排、演員的指導、拍攝角度與距離的選擇、光線明暗的把握、后期的剪輯與編排以及加入蒙太奇等特技效果等。而本案中的商品宣傳短視頻,因其未使用個性化的拍攝技巧,亦未能體現作者的個性化選擇和安排,則應認定為錄像制品。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筑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視聽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件;
(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視聽作品、計算機軟件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視聽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項規定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第四十四條 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