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缺錢主旋律”,燒錢已成為造車企業的常態。
從2010年開始,我國有意識地通過補貼扶持新能源汽車。2015年中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眾多造車新秀異軍突起,從傳統汽車企業中突圍而出,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知識產權糾紛也呈多發之態,商業秘密、專利糾紛頻發。自動駕駛更逐漸成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重災區,特斯拉、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企業都曾發生了自動駕駛專利糾紛案件。
而同樣被稱作“四小龍”之一的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從2015年兩家新能源車企初起步到2023年這8年間,蔚來與威馬在相似的時間起步又擁有許多類似的經歷,都曾大招科技人才,歷經政策滑坡、陷入商業秘密風波等等事件。但如今,兩家企業面臨的境況卻大不相同。
進軍新能源:大招人才,專利研發初見成果
2015年,新能源的風刮遍了全中國,涌現出一大批初創公司。同時,國家大力補貼新能源汽車,也免除了創業的后顧之憂。這些公司,放棄燃油車路線,將電動化、自動駕駛作為賣點,統稱為“造車新勢力”。其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威馬汽車,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四小龍”。
2014年,曾在微軟和百度等知名企業工作多年的李斌創立蔚來汽車。
2015年,曾在汽車領域耕耘多年,任職過全球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之一的博格華納、汽車企業吉利集團重要崗位的沈暉創立威馬汽車。
進軍新能源汽車后,二者都不約而同地大招高技術人才,將眾多汽車工程師、汽車領域高管招致麾下,研發核心技術。
2015年至2017年間,李斌和秦力洪(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曾頻繁往返美國硅谷、德國、英國等國家為研發團隊“招兵買馬”。沈暉出走吉利時曾帶走一眾人才,也招攬了眾多汽車領域的高管。
2018年,我國宣布取消汽車制造行業的外資限制,尤其是新能源制造領域。新規發布1個月后,特斯拉即宣布在上海臨港自由貿易區建設超級工廠。政策的不斷加持,加上新能源車企自身的研發創新,我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開始涌現和蓬勃發展。
2018年,蔚來成為我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電動汽車企業。同樣是2018年,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EX5上市后連續數月位列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冠軍型。2020年,威馬宣布完成D輪100億元巨額融資,創造了中國汽車史上最大單筆融資金額。
據數據顯示,2019年是蔚來汽車在中國地區公布專利數量最多的一年,1230件。其中發明專利540件,實用新型437件,外觀設計253件。[1]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9月,威馬汽車申請和獲得的專利累計達到1157項,專利授權涵蓋了設計、三電系統、電池管理、安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多個智能電動汽車相關核心技術領域。[2]
陷入低谷:”內憂外患”,商業秘密風波不容樂觀
好景不長,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下跌,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繼續下跌,而我國連續十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也在2019年大幅退坡,直至取消。
新能源車企也在風光過后迎來了“至暗時刻”。
威馬:21億天價賠償商業秘密案件
2018年,勢頭強勁的威馬汽車被吉利汽車因“侵害商業秘密”為由索要21億天價賠償,一度是國內索賠金額最高的知識產權糾紛,似乎也預示著威馬汽車的新能源之路坎坷不平。
該案緣由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在2009年-2014年期間任職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從吉利汽車出走時帶走眾多吉利高管,并在一年后于2015年創辦威馬汽車。該案的拉鋸戰歷時4年,后期威馬敗訴,被判賠吉利700萬元,與21億元的金額相差甚遠。
但此后由于威馬汽車存在的巨大的隱性賠償款、銷量下滑、經銷商大面退網等等各種原因情況下,銷量不斷下滑。2021年,威馬在交付的榜單上滑到了第五。相比于同行的狂飆,威馬汽車似乎開始落下風。
威馬汽車情況不容樂觀,但知識產權糾紛也一直如同一座大山壓在威馬汽車身上。據威馬汽車的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底的年度綜合財務報表中,威馬預留了6120萬元預算,主要用于應對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糾紛、以及2022年底至2023年中期完成對涉及糾紛的技術方案或者專利的更換或淘汰。
創始人曾在汽車領域耕耘多年,對造車極具經驗,威馬汽車在開始是最被看好、最具潛力的勢力,但如今銷量連連下滑,在造車新勢力中的座次表也需更改了。
蔚來:陷入商業秘密“泄密風波”
而蔚來汽車此時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19年,蔚來汽車股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幅下跌,還面臨了被退市的風險。這段時間也被稱為蔚來汽車的“至暗時刻”。
除政策滑坡外,蔚來汽車其它地方開始頻發問題,銷量下滑、資金短缺、上海建廠意外中止等等系列事件讓蔚來汽車陷入低谷,面臨破產風險。2022年,蔚來汽車又因商業秘密“泄密風波”備受關注。
2022年12月,蔚來汽車被爆出其用戶數據被不法人士獲取,被勒索2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68萬元)等額比特幣,蔚來創始人李斌也在蔚來社區內發布道歉聲明,證實了消息的真實性。
黑客表示蔚來不愿買斷這部分數據,決定曝光蔚來相關數據。對此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就此次黑客盜竊數據事件致歉并表示“會對此次事件給用戶帶來的損失承擔責任”,并且不會與不法行為妥協。
圖源:蔚來APP
燒錢研發,企業發展走向大不相同
技術對新能源車企來說至關重要,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也都對其十分重視。
威馬:未持續投入研發,形成核心差異化優勢
據威馬汽車稱,公司運營在許多方面極為依賴技術,一直大力投資于產品的自主技術研發。威馬汽車在創辦后的第二年即2017年開始建設自己的生產工廠。2019年,威馬汽車還在美國硅谷設立了研發中心,進一步強化了其在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能力。
但著急建立生產線,抓住產能,在外界看來有些本末倒置。把錢拿去建廠、買生產資質,也導致威馬資金負擔過重,無法持續投入研發。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威馬汽車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研發合計開支28.66億元,而蔚來汽車三年研發開支合計115億元。
威馬汽車與蔚來汽車等“蔚小理”的研發投入差距差了一大截,“蔚小理”僅2021年的研發開支就超過威馬汽車2019-2021年三年的研發總投入。
數據來源:招股書
圖表整理:譚兆
此外,威馬汽車此前與吉利汽車的知識產權糾紛還在繼續,這也給威馬汽車的生產線帶來了一些影響。2022年9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發一審判決書,認定威馬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威馬需賠償吉利人民幣700萬元。一審判決要求威馬全部停用。缺少零配件替代,對威馬的新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威馬汽車的經營陷入困境,也曾3次沖擊IPO進行“自救”。早在2018年,沈暉就公開表示,威馬汽車將尋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但無一例外,沒有成功。
2023年10月10日,威馬汽車發布預重整的告知函。從最開始的數百億資金投入到如今的重組自救,威馬汽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接受采訪被問到威馬哪一些關鍵節點存在判斷失誤時,坦言“威馬的智能化,長期來看,并沒有成為核心差異化優勢。”[3]
蔚來:創新商業化模式,換電專利技術功不可沒
除了等待白衣騎士投資、政策補貼等等外部因素外,蔚來汽車開始了對電池技術的研發。動力電池技術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電池自研所需的資金投入巨大,稍不小心就會燒斷資金鏈。但電池成本也關乎著新能源車企的利潤,蔚來汽車也無可避免開始其電池自研之路。
早在2021年,蔚來就開始組建電池研發團隊。2022年5月,蔚來汽車宣布擬投資2億元租賃廠房用于建設電芯研發實驗室和試制線,為后續電池的規模化發展做探索。此后,蔚來汽車繼續與寧德時代、輝能科技、北京衛藍等電池廠商深度合作,共同研發設計高性能動力電池。
2023年9月21日,在蔚來汽車舉行的2023創新科技日上蔚來汽車公布了自研的第一款芯片產品——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楊戩”正式亮相,這顆芯片不僅提升車輛的性能也可以降低成本。截至目前,蔚來已經在全球6個國家的13個城市組建了1.1萬名研發人員的團隊,在全球獲得和申請的專利達到了7300項。
蔚來汽車也在品牌核心差異化作出一些新的嘗試,如“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梯次利用”創新商業化模式,NIO Power作為這一商業模式下的三大業務之一,目前已獲得+在申請專利數超 1400 項,成為蔚來汽車強大體系競爭力必不可少的一環。
2023年11月29日,就在長安汽車宣布與蔚來合作換電僅一周后,吉利控股與蔚來簽署了換電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換電電池標準、換電技術、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及運營、換電車型研發及定制、電池資產管理及運營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蔚來汽車的換電專利技術功不可沒,據財報數據顯示,最近4個季度,蔚來的研發投入維持在每個季度30億元人民幣左右,在營收占比達20%。李斌表示,蔚來將保持每季度30億元左右的研發投入,在研發領域,將在此次公布的12項關鍵技術領域中繼續深入。[4]
同為電車“四小龍”的威馬汽車與蔚來汽車,一個預重整避免破產,一個自研出第一款激光雷達主控芯片。兩者似乎走上了道路的兩端,但也許兩者都會在下一次再迎來各自的新高度。
市場涌動:自動駕駛成知識產權糾紛案高發地
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的走向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專利技術卻是行業之間默認的重中之重。
從技術研發方面看,不同的企業在技術研發的方向上投入精力不同。比亞迪多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體系,其研發的刀片電池是其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代表。
蘋果公司的投資重點主要在電動汽車電池包的技術研發,它采用更高效的電池技術,使電池同步到其它組件(如電機),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受到關注。特斯拉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的技術,實現了汽車與道路“互聯”,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同時也有利于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不僅僅是特斯拉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因智能化作為新能源汽車當下的主要競爭點之一,自動駕駛也被眾多新能源車企特別時國內外造車新勢力作為形成差異化優勢的賣點。
在高速領航領域,2020年底以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先后推出各自的輔助導航駕駛功能NOP、NGP和NOA;在市區導航領域,2021年以來,小鵬汽車推出城市NGP功能,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也擬推出市區導航輔助駕駛功能NAD和NOA。2023年9月,華為發布的問界新M7在智能駕駛領域更是實現“遙遙領先”的突破,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雖然自動駕駛被眾多新能源車企當作一個重要賣點,但人才極度短缺,技術尚處于探索階段。導致造車新勢力瘋狂“挖角”,自動駕駛也逐漸成為專利糾紛、商業秘密糾紛案件的高發地,而在相關訴訟里,重大知識產權案件總是有關于核心人員的流動。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23年,自動駕駛領域共發生12起知識產權類侵權糾紛,當事人包括特斯拉、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禾賽科技等公司,主要案由是商業秘密和專利侵權,糾紛點主要集中在激光雷達和源代碼兩個領域。
圖表整理:譚兆
小鵬汽車更是曾三次在自動駕駛專利技術方面陷入商業秘密泥潭糾紛,針對上述案件,小鵬汽車也多次對員工涉商業機密案件作出聲明,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保持關注,配合相關工作。
目前,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爆發式增長的狀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也愈發白熱化。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知識產權訴訟也愈發熱火朝天。
新能源汽車領域仍面臨許多挑戰,對新能源車企來說,這場遠征還在繼續。
注釋:
[1].換電是親兒子、自動駕駛剛起步…在蔚來3184條專利里,我們看到了這些.36氪的朋友們.https://36kr.com/p/1174067049562372
[2].威馬汽車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數突破百項.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網.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3202736/fa825xQKQCLhccG0aPCgET8g73ioPPfyhUxSiZ1m5foZ9OYAYrtjuSLIFzfAvfrCCA_iiLF1RdFUK1GQ2YXIKmV53hfwuvnGTjSN-XLeJtIdDsq911yaE_s
[3].沈暉反思威馬困境:融資是我的短板,產品亮點不突出.中國企業家雜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144963300642764&wfr=spider&for=pc
[4].三季度銷量創新高背后,蔚來的技術進擊.新京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623411520117301&wfr=spider&for=pc
(原標題:高光、低谷、專利泥潭,蔚來與威馬的這8年)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