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寧波長鴻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鴻高科”)發布了一則訴訟公告。公告顯示,長鴻高科與其子公司浙江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浙江長鴻”)陷入了一起涉案金額3億元的技術秘密糾紛中。
本次訴訟系此前聚友化工提起涉案2億的知產糾紛撤訴后,再次發起的技術秘密侵權訴訟。訴訟的原告為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下稱“聚友化工”),被告一為中科啟程新材料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啟程”),被告二為揚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通科技”),被告三為長鴻高科,被告四為浙江長鴻。
被起訴技術秘密侵權,涉案金額3億
2023年6月2日,長鴻高科收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2023)蘇民初5號)、民事起訴狀等相關訴訟材料。
在本次訴訟中,聚友化工起訴中科啟程、惠通科技、長鴻高科、浙江長鴻侵犯了其合法擁有的PBS與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索賠金額達3億元。
聚友化工的訴訟請求主要為以下4項:
1、判令四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PBS及 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立即刪除并銷毀所持有的原告的技術秘密資料、停止侵權項目的建設。
2、判令四被告連帶賠償原告因侵害原告專利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30000萬元。
3、判令被告中科啟程新材料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在其官網、《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公眾號、鏈塑網(網站:http://www.plaschain.cn/)和省級報紙及中國科學報上說明其PBS及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來源于原告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以消除影響。
4、判令四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對手的“出師”之由:通通侵權?
聚友化工提起本次技術秘密侵權訴訟的緣由可追溯至一樁十幾年前的“往事”,訴訟案由也是當前技術秘密侵權糾紛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大致為行業合作過程中,企業技術秘密遭遇泄露。
聚友化工聲稱:2010年4月,其基于自身研發的PBAT全連續降解樹脂成套制備技術和山東匯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匯盈新材”)簽訂《年產2萬噸PBS連續聚合生產裝置》合同,為匯盈新材提供連續聚合工藝以及裝置。
在此期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理化所”)通過匯盈新材料前述項目獲悉了聚友化工的相關技術。
2020年,中科院理化所發起成立中科啟程,將涉及可降解塑料裝置專有技術的相關專利及技術秘密投資入股給中科啟程。
另外,聚友化工表示,經分析發現,長鴻高科的60萬噸/年的PBAT生產線項目所采用的制備工藝與聚友化工的技術秘密相同。
由此,聚友化工認為,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定,長鴻高科及長鴻生物建設60萬噸/年的PBAT項目生產線的行為,以及中科啟程為長鴻高科提供PBAT制備工藝技術,揚州惠通為長鴻高科建設60萬噸/年的PBAT項目生產線的行為,均侵犯了聚友化工的“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相關的技術秘密,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被告之一的辯證之言:與我無關
對于本次技術秘密侵權訴訟,長鴻高科表示,經其公司自查,并未侵害原告的技術秘密,本次訴訟主要為聚友化工(原告)和中科啟程(被告一)之間的糾紛,長鴻高科將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積極應訴,對于原告惡意訴訟的行為可追究其法律責任。
長鴻高科在公告中指出,其于2020年11月與中科啟程簽署《年產60萬噸 PBAT 樹脂聚合技術許可合同》(下稱“《技術許可合同》”)。根據《技術許可合同》約定,若任何第三方主張長鴻高科對PBAT樹脂聚合技術或技術資料的使用或實施或者中科啟程提供的技術服務侵犯其知識產權,中科啟程應當負責處理前述第三方的權利主張,承擔由此招致的全部費用,并保證長鴻高科不會因此而遭受任何損失。
據長鴻高科2020年在上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當年11月份,其與中科啟程簽訂了《年產60萬噸PBAT樹脂聚合技術許可合同》,中科啟程將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樹脂聚合技術專利權及技術秘密的商業許可授予長鴻高科,許可費用為6000萬元。
其中,雙方在合同條款的第10條約定,若將來甲方為乙方提供的技術服務陷入知識產權糾紛,乙方將承擔由此招致的全部費用,保證甲方不會因此而遭受任何損失。
如此看來,即使被告在這起訴訟中敗訴,長鴻高科或不需承擔相應賠償。據悉,雙方本次許可的技術工藝為7項發明專利及相關的非專利技術。此前,長鴻高科在一次募投項目中回復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問答時說道,該許可技術為其生產經營所必須的核心技術。
專利被無效后再次出擊,索賠金額提高1億元
長鴻高科還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訴訟系聚友化工此前撤訴后第二次提起訴訟,首次訴訟時聚友化工以“侵害發明專利權及技術秘密糾紛”為由起訴中科啟程、惠通科技、長鴻高科、浙江長鴻等四被告,后因涉訴專利被國家專利局宣告無效,最終聚友化工向法院提起撤訴申請。本次聚友化工將侵犯發明專利權去掉后,又以類似的理由起訴上述四被告侵害其技術秘密。
據長鴻高科此前的公告顯示,聚友化工稱,其針對PBS及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的部分內容于2011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專利號為ZL201110401503.6的發明專利,并于2014年獲得授權。
2021年,聚友化工在江蘇高院起訴上述四被告侵犯了其第ZL201110401503.6號、名稱為“一種連續制備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的發明專利權及PBS與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索賠合計2億元。
在早先的這起訴訟中,聚友化工就專利侵權的索賠為8000萬元,就技術秘密侵權的索賠為12000萬元。
2022年5月,長鴻高科在發布的公告中表示,2021年10月,中科啟程對聚友化工的第201110401503.6號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專利無效宣告請求,該項專利經國知局審理后最終被無效。
今年4月份,長鴻高科的公告公布了雙方此前訴訟的進展:聚友化工撤回了對上述四被告的專利侵權及技術秘密侵權訴訟。彼時外界以為雙方的這起糾紛會就此結束,不料兩個月后,聚友化工再次于江蘇高院起訴上述四被告技術秘密侵權,并將索賠金額提高了1億元。
接下來,這起技術秘密糾紛到底誰是誰非,我們只能靜待法院的最終審理。
涉訴主要企業簡介(綜合相關企業官網、百度百科、企查查):
長鴻高科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熱塑性彈性體(TPE)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TPES)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聚友化工于2003年,主要專注于PET、PBAT/PBS、PBT、PTT等工程技術的開發和集成,并不斷拓展差別化聚酷(CDP、ECDP、低熔點、水溶性、陽燃聚酷等)、廢水廢氣中有機物回收等新的技術領域。
中科啟程成立于2020年,經營范圍包括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銷售、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
惠通科技創立于1998年,是一家專業的化學工程高端裝備及產品整體技術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及雙氧水生產領域的設備制造、設計咨詢和工程總承包業務等。
注:正文相關材料源于長鴻高科在巨潮資訊網、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相關公告
附:最新公告
(原標題:涉案金額3億!聚友化工專利被無效后索賠加碼)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