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支撐。在信息通信技術牽引下,5G技術、信息網絡、先進計算、AI等技術得到了全面創新發展。
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我國在十年間完成了三代通信技術的跨越。在通信產業飛速發展十年節點中,知識產權變得越來越活躍。隨著技術的角逐和革新,業內相關主體在知識產權中不斷取得創新和突破,也在不斷上演著合作與博弈的交迭。
今天,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正在影響著各個行業領域的變革,同時也與身處時代浪潮中的每個人息息相關……為此,IPR Daily梳理了通信產業發展中,技術更迭的脈絡與知識產權衍變的進程,以期展現中國通信行業近十年成長的軌跡。
突破:中國通信演繹“長江后浪推前浪”
20世紀七十年代后,通信技術相繼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地區開始走向產業化。1987年,在先進國家部署1G網絡接近10年后,廣州才出現了第一個1G網絡。三十余年過后,今天中國的通信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經過2G、3G時代技術的跟隨追逐后,在被稱為中國4G元年的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將我國寬帶網絡建設正式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并指出要著力突破寬帶網絡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2015年6月底,與4G關鍵技術相關的全球專利申請量達到34767件,其中美國(占比38%)、中國(30.6%)、歐洲(15.5%)、韓國(5.9%)、日本(4.5%)是最主要的專利首次申請國或地區。[1]
在4G應用成熟后,2017年,5G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實際部署。此時,中國移動牽頭完成5G網絡系統架構標準,華為推出全球首款小型化5G CPE終端,中國電信建成全球首個覆蓋最廣的商用新一代物聯網(NB-IoT)網絡……[2]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通信產業的發展,工信部2017年發布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信息產業發展指南》等政策文件,其中《指南》提到,建立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加強信息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和戰略布局,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
2018年,首個完整版的全球統一的5G標準出爐。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2021年,工信部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加強5G增強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完善5G融合行業應用標準,實現5G增強技術標準文稿和技術專利數量保持領先。2022年,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2年全球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前三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38%)、美國(26%)、日本(16%)。2022年全球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發明專利被引證數量前十名企業主要來自中國、美國、韓國、瑞典和芬蘭。其中,華為在2022年以5828件專利被引證數量位居第一,中國在TOP10榜單中占比40%,位列第一,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發明專利的質量及其行業影響力。[3]
在中國通信技術實現從4G同步到5G領跑的十年發展里,華為、中興等一眾中國通信企業已成長為全球通信設備龍頭企業。[4]
馳突:爭奪標準制定話語權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互聯互通的技術要求以及全球漫游的用戶需求,不同廠家不同設備之間采用全球統一的通訊標準成為必須。此種情況下,無線通信技術標準與專利制度相結合所產生的標準必要專利(SEP),成為無線通信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普及推廣技術標準、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手段。[5]
在3G、4G標準時代,中國企業已經逐步參與了一些標準的制定,[6]進入4G時代以來,中國通信行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中國通信企業正在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一步步提升了中國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促進了國際標準必要專利的規則制定與行業發展。
近年來,通過技術地位的提升和專利積累,中國通信企業為行業未來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中國信通院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從有效全球專利族占比來看,華為的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占比為14.59%排名第一,高通占比10.04%排名第二,三星以8.8%排名第三。排在第四和第十位的企業依次為中興、LG、諾基亞、愛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在該TOP10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比達到50%。
在5g標準化進程中,參會主體通過向3GPP提交提案的方式來推進5G的標準化工作。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貢獻度TOP10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比達40%,提案貢獻率排名分別為華為的17.48%(第一)、中興6.08%(第四)、大唐3.89%(第七)、中國移動2.80%(第十)。[7]
在萬物互聯時代,中國正在持續爭奪5G、6G及無線通信等關鍵通信技術的話語權,并逐步掌握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及標準必要專利。
博弈:SEP,行業中的一場硬仗
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中,企業之間的博弈無處不在,技術的比拼、市場競爭的較量、行業話語權的爭奪,無一不體現著市場主體的相互角逐。在通信領域,這十年來越來越頻繁的知識產權戰爭也正是該行業企業間激烈競爭的真實寫照。
縱向來看,在全球市場最先遭遇一系列專利訴訟的是中興和華為這兩家頭部通信基礎設施企業。但這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向全球,這成為更多企業面臨的挑戰。[8]同時,國際頭部通信企業之間圍繞標準必要專利等相關問題進行的訴訟也打得熱火朝天。
2011年到2019年間,華為就因專利許可費率糾紛與美國企業交互數字公司(IDC)進行多次專利訴訟。2016年,華為在深圳中院和美國加州北區法院指控三星侵犯其包括4G標準和智能手機功能的相關專利。同年,華為在美國向美國第四大電信運營商T-Mobile公司發起了4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后者非法侵犯了華為擁有的14件4G LTE標準必要專利。[9]此外,在2017至2020年間,華為與康文森公司因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在中、英、德法庭對峙時,最高院在2020年做出了中國法院第一個SEP禁訴令裁定,促成雙方達成全球和解。
此外,作為中國早期擴展市場的通信企業代表,中興通訊在專利訴訟上也“久經沙場”。
2011年-2014年,中興通訊曾先后遭遇美國6起337調查,其中4起獲得勝訴。[10]2016年,日立Maxell在美國法院起訴中興侵犯其8項專利。2018年,中興因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糾紛,在深圳中院向康文森發起訴訟,隨后康文森在德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最終,雙方達成公平、合理、無歧視的F R A N D許可協議并履行。2020年11月,中興在深圳中院撤訴,雙方歷時兩年多的訴訟得以解決。該案也成為了廣東省首例標準必要專利禁訴令(禁執令)典型案例,為進一步探索完善我國的禁執令制度提供了有益經驗。
而另一家通信企業小米,在擴展國際市場初期便也受到專利訴訟的狙擊。
2013年前后,小米開始在美國、歐洲進行專利布局。在尚未進入美國市場的情況下,小米在美國遭遇了BlueSpike公司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014年,在進入印度市場時,愛立信向印度法院起訴小米侵犯其AMR、EDGE、3G等相關技術的8項專利。歷經5年過斡旋,雙方才于在2019年達成和解。
伴隨著各國通信產業的角逐,企業間專利訴訟似乎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如iPhone和IPad早年在深圳中院約9億的索賠曾創下我國內地知識產權侵權索賠額最高紀錄,如前兩年OPPO與夏普因專利許可費率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如vivo與諾基亞在中、印、德等多國的專利訴訟,再如三星、愛立信因4G和5G SEP之爭于2020年在武漢中院對簿公堂……
可以看到,上述起訴大都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訴訟。當今世界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已經由普通的產品競爭演變為技術標準之爭,技術標準的競爭已成為通信行業最激烈的競爭之一。因而,技術標準掌握的多寡也成為中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中的“命門”,企業輕則因敗訴而賠償損失,重則失去國內外市場。[11]
合作:專利許可共促行業發展
在行業的發展中,合作和競爭是產業躍升不可或缺的兩個因素。合作可以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和市場開拓;競爭則可以激勵企業創新和提高產品品質,加速市場進程和提高企業效率。
通信行業在烽火連天的另一面,是企業攜手共進的發展圖景。為促進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國內外企業在知識產權上也進行了諸多合作。
早在10多年前,華為就已經開始和眾多跨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簽署、續簽一系列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其中不乏愛立信、諾基亞、高通、西門子等“巨無霸”企業。[12]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遠高于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的98件專利。[13]
2016年,高通公司與OPPO宣布達成了新的3G和4G中國專利許可協議。按照協議條款,高通授予OPPO開發、制造和銷售3G(WCDMA及CDMA2000)和4G LTE(包括 “三模” GSM、TD-SCDMA和LTE-TDD)終端的付費專利許可。[14]2022年,華為與OPPO簽訂了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與Nordic達成蜂窩物聯網許可協議。
此外,2016年,愛立信、高通、中興通訊和InterDigital等聯合推出了一個無線專利授權平臺——“Avanci”,類似手機市場專利池,Avanci將使設備制造商通過單一授權支付一筆統一費用,便可依據FRAND條款獲得上述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標準必要無線專利的使用權。彼時,在專利市場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巨頭朋友圈是罕見的,中興通訊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進入平臺聯盟,顯示了中國企業在專利市場上話語權的提升。[15]2022年7月,華為宣布作為創始成員加入Sisvel Wi-Fi 6專利池,使用者可以通過該專利池一次性獲得該專利池所有Wi-Fi 6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
宏論:任行業山雨俱來,IP妙策定乾坤
從5G網絡、物聯網到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技術的革新為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之路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在信息時代,通信產業已成為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來自市場及技術上的激烈博弈不可避免,行業的進步卻也需要產業鏈中的各個主體共同攜手推進。
而伴隨21世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諸多變革及輝煌的歷史促進通信領域現象級的成功的同時,也帶來了專利訴訟增加等陰霾,行業急需新突破。
在此背景下,國內知識產權領域最盛大的交流活動之一——GIPC 2023通信知識產權生態大會將由IPR Daily于2023年7月在京舉辦。大會將剖開行業發展現狀,展示相關前沿領域進展,傳遞通信產業關于專利的熱點議題。
通信行業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通過現有專利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和推廣,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而通信行業向智能終端行業許可模式轉換時又常常會面臨各種問題。同時,NPE也是中國很多企業避不開的話題。NPE自從在美國誕生以來就一直飽受爭議,當面對來自NPE的訴訟時,企業該如何應對?
大會中,來自通信行業的大拿將共同圍繞通信行業專利申請策略及壁壘、SEP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模式及發展趨勢、SEP的許可策略及費率、SEP的不同訴訟類型及策略選擇、SEP與NPE訴訟的應對策略及對比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為企業提供通信領域最新的技術趨勢和市場需求,為企業有效應對國際訴訟、規避知識產權風險運籌畫策!
接下來,IPR Daily將繼續跟進“GIPC 2023通信知識產權生態大會”的舉辦情況,傳播大會關于通信產業發展的新聲。同時,IPR Daily未來將持續關注通信產業新技術發展、知識產權新動態、企業動向等相關動向,與諸位讀者一同見證這個信息時代的風云變幻。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