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旬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議加快碳標簽推進力度應對西方國家碳關稅壁壘的提案”,由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一
關于碳稅
目前,我國初步建立了以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等稅種“多稅共治”,以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車輛購置稅等系統性稅收優惠政策“多策組合”的綠色稅收體系。其中,既有約束“碳排放”的稅制安排,如對成品油征收消費稅,對煤炭等能源礦產征收資源稅;又有鼓勵“碳減排”的稅費優惠政策,如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船稅和車輛購置稅,對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等一系列稅收制度安排。通過綜合運用以上稅收調節工具,對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減少碳排放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落實好現行綠色稅收政策體系中碳減排相關政策,發揮稅收服務國家“雙碳”目標的作用,同時根據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總體部署,綜合我國碳減排目標、能源結構實際、經濟發展、企業承受能力、各項碳減排措施的銜接等重要因素,進一步深入研究論證,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
關于應對碳關稅談判
在參加氣候變化相關談判中,我們堅持各國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及《巴黎協定》的要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堅持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自下而上”制度安排,維護碳排放和經濟發展的代際公平;倡導各國就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溝通,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共同推進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國際規則標準制定,采取與多邊規則要求相一致的碳減排措施,避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沖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損害國際社會互信和經濟增長前景,傷害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努力。
三
關于穩步推動碳市場
2018年以來,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前期工作和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從制度體系、基礎設施、數據管理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入手,扎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2021年12月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收官,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目前,我部持續強化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正在積極配合司法部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臺,并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關技術規范。下一步,我們將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研究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進一步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同時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研究針對碳關稅和綠色貿易壁壘等問題的應對措施。
4
關于碳足跡認證與碳標簽制度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工作安排,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成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研究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組織各地區開展了碳排放統計數據試算,并積極推動行業、產品等領域開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成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總體組,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一直積極參與碳足跡有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已發布《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ISO14067-2018),并基于已構建的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和試點經驗,積極研發碳足跡、碳標簽等認證制度,以增加碳相關認證制度有效供給。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積極研究行業、企業、重點產品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組織各重點行業抓緊研究在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中納入碳足跡相關要求,加快推動產品碳足跡等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完善體現消費責任的碳足跡評價核算方法;抓好《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落實,健全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加強與國際標準銜接,大力提升綠色標識產品和綠色服務市場認可度和質量效益,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五
關于碳標簽制度的行業試點
為推動輕工紡織業綠色低碳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了輕工紡織綠色制造體系構建,推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輕工紡織業低碳發展路徑研究等工作,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輕工紡織等行業綠色化升級改造,《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術指南(2019版)》推薦了一批綠色技術裝備,《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明確推進紡織品綠色設計、促進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等指導意見,《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聚焦消費者關注度高的工業產品,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鼓勵企業采用自我聲明或自愿性認證方式,發布綠色低碳產品名單。支持行業協會制定并發布輕工紡織產品碳足跡路線圖和碳排放量,提升產品附加值。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推動有關政策文件落實,培育一批綠色產品,積極推行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組織有關機構就輕工紡織產品碳標簽制度開展研究,加大綠色產品供給,引導綠色消費。
生態環境部
2022年8月19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