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經濟“新動能”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產業鏈競爭力的基礎力量,為穩鏈強鏈補鏈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天水市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政策支持,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能,進一步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大大提升了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今年6月中旬,天水市“專精特新”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班開班。來自兩區五縣、經開區經發局和3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戶“小巨人”企業以及部分“專精特新”培育庫企業負責人60余人參加培訓。
授課專家學者、金融機構從“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指南、各類各級優惠政策以及發展案例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讀,大到企業發展定位、“專精特新”政策頂層設計、培育體系,小到指標分值、申報材料需要突出的重點、格式、裝訂等細節,逐一為企業答疑解惑、精心輔導。這樣的“蓄能充電”讓參訓人員大呼過癮。
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是2020年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的。“企業要及時掌握了解國家政策,以新思維緊跟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提升企業專業化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特色化發展。”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汪學民在培訓班結課后說,通過系統培訓,企業對“專精特新”政策導向把握更加精準,搶抓國家政策、謀劃自身發展的主動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信心決心更加堅定。
今年以來,我市制定出臺一系列措施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制定《天水市工業企業達規入庫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建立2022年“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入庫培育企業49戶,實行動態監測調整和精準幫扶,預計全年新培育“小升規”企業31戶。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小升規”企業11戶,接近1000萬元的10戶;全年力爭新入規企業30戶以上。
我市大力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上半年爭取到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資金555萬元,共制定為“專精特新”企業辦實事清單23項,推薦海林中科入選國家工信部第三批建議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申報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全市新增天水風動、程達電器等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鑿巖機械與氣動工具大型現代化研制基地,打造了國內有名的“天風燎原”品牌。企業生產的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0%。今年3月,該公司被認定為甘肅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省上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列出辦實事清單,還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戶獎勵30萬元。實事清單重點聚焦財稅支持,推動傳統產業中小企業‘三化改造’,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利服務,還積極為中小企業搭建產品、技術展示平臺,助力拓展國內外市場。”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繼紅說,市委、市政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送管理、送服務、送技術”的服務讓企業發展信心更足,也為企業經營帶來了活力。
今年1月至9月,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1209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工業增加值33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8%;實現稅金600萬元,預計年底產值將達2億元。
市場蓬勃向前,蘊含無限熱情,蘊藏無盡可能。一個個中小企業在自己的細分賽道發光發熱、勇于擔當,描摹著“專精特新”的生動縮影,打造了天水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工信系統將堅持政策引領、企業自愿、培育促進、公開透明的原則,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激發涌現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好發揮其在“強工業”行動中的骨干支撐作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