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北區英才計劃實施辦法(江北委人才〔2021〕1號)
重慶市江北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于2021年7月29日發布了關于修訂《江北英才計劃實施辦法》的通知(江北委人才〔2021〕1號),項目部為方便企業查閱,特匯編如下,僅供參考。
一、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江北英才”,是指在江北區創新創業,在工業、商貿、金融、大數據智能化、科技、教育、衛生、文體等我區主導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有重大引領推動作用,根據《江北英才分類認定目錄》和有關規定認定的頂尖人才、杰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優秀人才(分別用A類、B類、C類、D類、E類代指)。
二、申報條件
(一)申報人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自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有愛國奉獻精神,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二)申報人應符合《目錄》相應條款,且在現有工作崗位上取得相應業績和成果。
(三)申報人所在單位應在江北區登記注冊經營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納稅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四)申報人在江北區全職工作的,應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及以上勞動(聘用)合同且在江北區工作1年以上,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和個人所得稅;開辦企業的,應為企業法定代表人或擔任首席執行官(總經理)、首席技術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職務,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和個人所得稅,企業須有實際經營業務和融資行為;柔性引進的(僅限A、B類人才),應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及以上項目合作協議,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或特聘專家等,且每年在江北區工作(服務)時間不少于30天。
(五)D、E類人才申報人原則上分別不超過40周歲、30周歲。《目錄》有進一步要求的,從其規定。
(六) 符合多個類別認定條件的,從高確定入選類別;已入選的江北英才在政策支持期間,如符合更高類別的認定條件,可申報提高入選類別。
(七) 入選國家級或重慶市級人才計劃的,經領導小組認定,可享受相應類別的支持措施。
三、江北英才入選者享受以下支持措施:
(一)安家資助。全職在江北區工作的新引進人才,分別給予A、B、C、D、E類人才100萬元、60萬元、20萬元、10萬元、3萬元安家資助,按50%、25%、25%比例分3年發放完畢。
(二)柔性引進支持。對柔性引進的A、B類人才,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人才補助,按50%、25%、25%比例分3年發放完畢。
(三)人才公寓。在主城九區無住房的,可以按《江北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申請租住人才公寓并享受租金補貼;未入住人才公寓的,對A、B、C、D、E類人才分別按房租的100%、100%、60%、50%、40%比例給予補貼(以租房合同為準),但不得超過人才公寓對同類入住人才補貼的60%,補貼為期三年。
(四)安居支持。在江北區內(在江北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取得產權登記證明)購買家庭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A、B、C、D、E類人才按購房價格總額的20%、10%、10%、10%、5%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3萬元。
(五)項目支持。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江北區主持開展符合我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且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前沿性、關鍵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經評審立項,可按項目實際投入的50%,給予A類最高200萬元,B、C、D類人才最高100萬元,E類人才最高30萬元的項目支持資金。評審后撥付預算支持資金的40%,結題后按核算的實際投入,計算撥付剩余資金。如前述項目獲得市級及以上部門立項支持的,根據立項金額,按1:1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配套資金支持。原則上每位人才只可申請該支持措施一次。
(六)團隊支持。對A、B類人才主持的科研或創業團隊人員,經領導小組同意,可適當放寬條件入選江北英才相應類別。
(七)金融支持。江北英才可在定點銀行享受金融服務,經評審,可分別給予A、B、C、D類人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8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人才貸款。
(八)崗位津貼。全職在江北區工作的A、B、C、D類人才,年度考核優秀的,分別給予每年5萬元、3萬元、1萬元、5000元的崗位津貼,該津貼發放周期三年。新引進的人才在安家資助發放完畢后才可享受此項支持。
(九)研修津貼。全職在江北區工作的A、B、C、D類人才,參加符合江北區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業培訓或學術交流活動,可申請享受研修津貼。其中,舉辦地在亞洲以外,給予1萬元/次津貼;舉辦地在亞洲(不含國內),給予5000元/次津貼;舉辦地在中國(含港澳臺,不含重慶),給予3000元/次津貼。每人每年申請研修津貼不超過2次。
(十)創業支持。自主創業且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等高管職務,符合我區產業發展方向,可由區級創業投資基金按市場規則給予其企業投資支持;其中屬于博士創業的,還可按有關政策入駐創業園區并享受相關優惠和創業服務;近兩年獲得市場融資500萬元以上且符合相關規定的企業和項目,可擇優推薦參選市級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優質項目;近三年獲得市場A輪融資、融資總額在1500萬元以上、產品已推向市場、現金流狀況良好的企業,經評審可給予其最高300萬元的創業獎勵金。
(十一)培育獎勵。對在支持期內新入選國家級和市級重點人才工程(項目)的全職在江北區工作的江北英才,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獎勵。同時入選國家級和市級重點人才工程和重點人才項目的,按從高從優不重復享受的原則執行。
(十二)引才獎勵。新全職引進A、B、C、D、E類人才的江北區用人單位或發揮關鍵作用的第三方,按20萬元/人、10萬元/人、5萬元/人、2萬元/人、1萬元/人的標準給予獎勵,每個單位每年累計獎勵不超過30萬元。
(十三)職稱評定。在市外取得專業技術資格的,按規定予以認可后,享受本區同類人員相同待遇。在江北區工作期間符合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時,優先評審。
(十四)特設崗位。公立學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可采用考核招聘方式聘用40周歲以下的江北英才,若相應等級崗位無空缺,可使用特設崗位聘用。
(十五)子女入學與配偶就業。A、B、C、D類人才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可由區教委統籌安排就讀區屬學校,其配偶愿意在本區就業的,可根據其原就業情況及個人條件,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由區人力社保局、意向就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及用人單位做好聯系協調工作。
(十六)醫療保障。A、B、C、D類人才在江北區工作或服務期間,每年為其提供一次區屬公立醫院免費健康體檢服務,享受區屬公立醫院看病就診便利服務。
(十七)落戶。A、B、C、D類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戶口可隨調隨遷。
(十八)便捷出行。A、B、C類人才可享受重慶江北機場要客通道服務,A類人才次數不限,B、C類人才每年分別不超過20次、12次。
(十九)企業注冊登記。辦理企業注冊登記時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即時受理、限時辦結。
(二十)信息咨詢。免費享受區級有關部門提供的科技咨詢、知識產權咨詢服務。
四、江北英才分類認定目錄
江北英才計劃的入選者按不同標準分為A類(頂尖人才)、B類(杰出人才)、C類(領軍人才)、D類(青年拔尖人才)、E類(青年優秀人才)五個類別。
一、A類(頂尖人才)
在江北區全職工作或柔性引進,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才: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其中之一;
2.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世界頂級科學技術獎項獲得者,或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或歐美發達國家最高層次科技獎獲得者;
3.國家自然科學獎或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前三名完成人,或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前三名完成人;
4.獲得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5.世界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6.近五年曾擔任國家實驗室或國家研究中心的主任或副主任;
7.近五年曾擔任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支撐(攻關)計劃項目其中之一的負責人;
8.在符合我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中擔任法定代表人或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職務,且現年薪超過200萬元;
9.近三年年納稅額江北區實得部分連續超過1億元的企業法定代表人;
10.在近三年年納稅額連續超過1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擔任首席技術專家;
11.擔任國際A類電影節主席及以上職務,或在前述電影節獲得世界級獎項,或擔任世界知名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紐約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等)音樂總監、指揮、聲部首席;
12.獲得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運動員或其主管教練,或者獲得勞倫斯世界體育獎;
13.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頂尖人才。
二、B類(杰出人才)
在江北區全職工作或柔性引進,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才:
1.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之一的二等獎前三名完成人;
3.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或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或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或獲得過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或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或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4.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或世界技能大賽二、三等獎獲得者,或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或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或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
5.近五年曾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其中之一的主任或負責人;
6.近五年曾擔任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撐(攻關)計劃其中之一的子課題的負責人;
7.在符合我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中擔任法定代表人或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職務,且現年薪超過100萬元;
8.近三年年納稅額江北區實得部分連續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法定代表人;
9.在近三年年納稅額連續超過50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擔任首席技術專家;
10.獲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國際金融理財師(CFP)、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跟單信用證專家(CDCS)、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會員(ACCA)及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資格證書其中之一,且在江北區擔任銀行一級支行副行長或其他金融機構副總經理以上職務三年以上;
11.持有中國或北美或英國精算師資格證,且在江北區金融機構擔任總精算師三年以上;
12.獲得國家級文藝、文創、影視類個人最高獎項(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舞蹈荷花獎、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等同層次獎項),或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或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3.獲得奧運會前三名、世界錦標賽前三名、亞運會冠軍其中之一的運動員或其主管教練,或獲得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等同層次全國體育獎項;
14.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杰出人才。
三、C類(領軍人才)
在江北區全職工作,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才:
1.省部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之一的一等獎前三名完成人,或省部級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2.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或獲得省部級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3.省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或省級杰出技能人才、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技術能手獲得者,或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獎項獲獎者;
4.近五年曾擔任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其中之一的負責人;
5.近五年曾主持省部級及以上重點科技計劃項目;
6.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的出站博士后,或者在江北區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并留江北區工作滿1年;
7.在符合我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中擔任管理、技術項目負責人或以上層級職務,且現年薪超過50萬元(每個單位不超過10人);
8.近三年年納稅額江北區實得部分連續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法定代表人;
9.在近三年年納稅額連續超過20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擔任首席技術專家、研發負責人(每個企業限3人);
10.獲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國際金融理財師(CFP)、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跟單信用證專家(CDCS)、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會員(ACCA)及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資格證書其中之一,并在江北區金融機構從事相應工作三年以上;
11.持有中國或北美或英國精算師資格證,且在江北區金融機構從事精算工作三年以上;
12.獲得亞運會前三名或全國運動會冠軍的運動員,或其主管教練;
13.入選“巴渝學者”計劃或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14.入選“巴渝工匠”;
15.入選重慶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或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6.入選重慶市中青年醫學高端后備人才;
17.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領軍人才。
四、D類(青年拔尖人才)
首次在江北區全職工作或在江北區自主開辦創業企業并擔任高管兩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才:
1.省部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之一的二等獎或三等獎前三名完成人;
2.出站博士后;
3.不超過35周歲,且入選時已在近兩年內取得全日制博士學位;
4.不超過45周歲,取得正高級職稱并在相應行業擔任管理、技術項目骨干職務;
5.不超過45周歲的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
6.在符合我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中擔任管理、技術項目骨干職務,且現年薪超過30萬元(每個單位不超過10人);
7.近三年年納稅額江北區實得部分連續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近兩年累計獲得專業投資機構風險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8.在近三年年納稅額連續超過10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擔任首席技術專家、研發負責人(每個企業限1人);
9.不超過35周歲,持有中國或北美或英國準精算師資格證并在江北區金融機構從事精算工作三年以上;
10.獲得全國運動會、全國錦標賽、全國冠軍賽其中之一的前三名的運動員或其主管教練;
11.其他相當于上述層次的青年人才。
五、E類(青年優秀人才)
首次在江北區全職工作或自主開辦創業企業的全日制碩士、本科畢業生,且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所在單位推薦且所屬行業符合江北區重點產業發展方向;
2.入選時已在近兩年內取得教育部最新發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碩士研究生學歷,或教育部認證的QS排名前100位國(境)外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或教育部最新發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本科學歷。
以上就是項目部匯編的重慶市江北區英才計劃實施辦法,具體申報政策以當年發布的申報通知為準。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