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科技創新專項資金
截止日期:2022-01-09
龍華區科技專項資金,計劃審核項目包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助類、企業研發投入激勵、人才和團隊創業扶持等15類小項目。項目一經審核通過后,將最高給予5000萬元的資金資助。
申報條件
申請軟科學資助,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深圳市內依法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不含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二)一個軟科學扶持項目只能確定一個項目負責人和項目承擔單位;
(三)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每年只能承擔一個軟科學扶持項目;
(四)已在區級部門預算管理單位安排項目支出的同一項目,不得重復申報軟科學研究項目;
(五)深圳市外研究機構可以作為合作單位參與軟科學扶持項目并應當與申請單位簽訂合作協議;
(六)項目實施期限為一年內。
軟科學扶持項目重點支持戰略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體制改革研究、法制研究、經濟分析、重大項目可行性論證,以及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等研究。
申請基礎研究項目資助,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龍華區依法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事業單位以及具有基礎研究能力的國家、省、市、區級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不含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二)項目負責人應具有承擔基礎研究項目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經歷,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2.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3.有兩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
(三)項目負責人(或主要參與者)必須是申請單位(或合作單位)的在職研究人員;
(四)項目負責人為博士后在站人員的,需提供合作導師簽字的單位承諾函;
(五)申請單位應具備較好的科研實驗環境,能提供良好的科研用房及儀器設備;
(六)有合作單位的,應注意以下事項:
1.申請書中填報合作單位名稱,提供合作協議書,并加蓋合作單位公章。協議書中須注明雙方研究內容分工、財政資金及自籌資金分配、知識產權歸屬等,申請單位應承擔大部分研發內容,資金分配比例大于等于單個合作單位資金分配比例。如果項目無合作單位,則明確填寫“無合作單位”。
2.有企業參與的,自籌經費金額應不低于區財政資金資助企業的金額,并提供自籌經費投入承諾書。
(七)申請單位、項目負責人每年度只能申請1項基礎研究項目;
(八)申請項目如獲資助,產生的知識產權歸屬申請單位(含合作單位),所發表的論文、著作等第一署名單位應為申請單位(含合作單位);
(九)項目涉及科研倫理與科技安全(如臨床研究、信息安全等)的相關問題,申請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原則。涉及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提供倫理審查委員會意見。
資助標準
社會公益科研項目資助的資助標準如下:
(一)軟科學資助。經評審通過的,對優秀定向項目給予每項30萬元資助,對一般定向項目給予每項20萬元資助。對優秀非定向項目給予每項20萬元資助,對一般非定向項目給予每項15萬元資助。每年資助的軟科學項目不超過十項。
(二)基礎研究項目資助。經評審通過的,對優秀基礎研究項目給予每項30萬元資助,對一般基礎研究項目給予每項20萬元資助。每年資助的基礎研究項目不超過10項。
軟科學扶持項目定向課題方向
項目一、龍華區撬動銀行信貸資金、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的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深刻把握銀行資金、社會資本與科技創新相互促進的客觀規律,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方向,探索銀行資金、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模式,補齊短板,完善體系,為龍華區內科創金融發展提供策略,助力龍華區科技創新領域實現自立自強。
(二)研究如何通過多措并舉提升金融對科技的支撐作用,提高科技金融實施效果,充分探索政府專項資金與銀行信貸資金聯動、政府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投貸聯動等模式,研究如何撬動更多的銀行信貸資金、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促進中小微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發展。
(三)研究如何推動形成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
項目二、龍華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政策鏈融合發展的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摸清龍華區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政策鏈融合發展現狀,探索獨具龍華特色的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政策鏈四鏈融合發展模式,支撐龍華區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括:
1.結合龍華區科研基礎設施、重點高校及科研機構集聚優勢,梳理龍華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時尚創意等主導產業領域創新鏈和產業鏈發展現狀,摸清龍華四鏈融合發展的優勢和短板,結合全球前沿產業發展趨勢,梳理主導產業領域需強鏈、補鏈、建鏈的環節。
2.繪制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分布圖、主導產業鏈上下游結構圖,制定科技發展路線圖等。
3.提出促進四鏈深度融合的科技產業項目,研究制定與之配套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項目三、龍華區推動“互聯網+科技服務業”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圍繞龍華區創新產業及科技服務業發展需求,通過對深圳市各區和龍華區科技服務業的整理,梳理出深圳市和龍華區科技服務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需求清單。
(二)提出如何推動龍華區互聯網+科技服務業融合發展,提供創新思路及可行性建議,整理出促進龍華區科技科技創新平臺化的對策建議。
項目四、龍華區未來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對國家、省市未來產業發展情況、扶持政策進行梳理。重點研究市政府加快規劃發展的區塊鏈、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細胞與與基因(生物育種)、合成生物、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深地深海、空天技術等八大未來產業,進一步摸清各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研究推出促進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舉措。
(二)對龍華區未來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摸底,梳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名單,分析龍華區未來產業發展優劣勢。
(三)重點研究區塊鏈、空天技術、細胞與基因(含生物育種)、合成生物、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等五個未來在產業在龍華區的發展基礎和發展策略。
項目五、數字孿生背景下龍華區推進數字城區建設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探索數字孿生推進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的頂層設計與實施路徑,打造數字全息的城市場景,實現虛擬和真實世界的雙向投影,以推進數字經濟、數字城區和數字治理為指導,服務于數字龍華的建設。
(二)向相關應用部門提供推進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的政策建議。包括:
1.總結數字孿生城市的建設經驗。國內層面,總結重慶、雄安的經驗;國外層面,總結英國、新加坡的經驗。
2.數字孿生背景下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的總體架構。從“三橫”:新型基礎設施、智能運行中樞、智慧應用體系,“兩縱”:城市安全和標準規范,研究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的總體架構。
3.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中關鍵數字孿生技術要素分析。從新型測繪、標識感知、協同計算、全要素表達、模擬仿真等維度分析數字城區建設中的關鍵數字孿生技術要素。
4.數字孿生背景下龍華區數字城區典型應用場景建設。圍繞城市公共空間,構建未來碧道、未來場館、未來園區、未來街道、未來景區等多種數字全息未來場景。
5.數字孿生背景下龍華區數字城區建設的實現路徑。從數據、技術、平臺、產業、空間、制度等多個維度提出數字孿生背景下推進龍華區數字城區的建設路徑。
項目六、龍華區研發機構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結合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深入調研龍華區研發機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深圳市范圍內典型新型研發機構為樣本,總結提煉成功的新型研發機構主要特征(包括出資結構、治理模式、人員結構、科研組織、產學研融合、財務管理、經費管理、創新產出、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
(二)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績效預警以及引進前甄別指標體系,為龍華區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建設提供參考。
項目七、龍華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從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等角度出發,系統分析龍華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現狀與特征,總結提煉龍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經驗,梳理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全面挖掘龍華高新技術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結合深圳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龍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形成《促進龍華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具體包括:
1.全面搜集龍華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鏈數據,重點挑選不少于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摸底分析。
2.分析龍華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鏈在產業中的競爭優勢。
3.剖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區域內形成的優勢產業鏈及其產業驅動作用。
4.提出發揮區域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重要作用的不足和具體建議。
項目八、龍華區醫療器械產業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對龍華區醫療器械產業現狀分析及布局,把握發展方向與趨勢,了解產業存在問題和企業需求,并提出問題分析和措施建議。
(二)為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布局和提高創新醫療器械轉化效率,提供輔助決策和諫言策略。
(三)對醫療器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注冊檢驗、核心技術和材料等問題進行調研,輔助龍華區醫療器械產業健康發展。包括:
1.分析國內外、深圳市、龍華區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和龍華區產業鏈布局情況、企業發展現狀、急需引進企業目錄等,把握發展方向與趨勢,了解產業存在問題和企業需求,并提出問題分析和措施建議。
2.圍繞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領域的醫療器械需求,提出龍華區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布局方向、研發經費投入、主題園區建設等政策建議和保障措施。提升龍華區高端醫療設備生產制造和整體產業水平。
3.提出提高創新醫療器械轉化效率與策略。通過建設和有效運營醫療器械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服務平臺,帶動龍華區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實現路徑分析。
項目九、龍華區電子元器件卡脖子關鍵產品和技術分析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電子元器件產業概述。包括內涵和外延、細分領域和產業鏈構成、發展電子元器件產業的意義。
(二)分析總結國內外及深圳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概況。包括:1.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電子元器件產業概況和趨勢。2.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科技發展概況。3.深圳電子元器件產業科技發展概況。
(三)分析總結龍華區電子元器件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包括:1.發展現狀;2.特點和優勢;3.細分領域科技發展狀況;4.面臨的問題。
(四)龍華區電子元器件卡脖子關鍵產品和技術分析。包括:1.龍華區與國內外先進地區電子元器件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比較。2.龍華區電子元器件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卡脖子”的關鍵技術整理與分析。
(五)龍華區推動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和保障供應鏈安全的建議和措施。
項目十、龍華區激光產業發展情況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對國家、省、市激光產業發展情況、扶持政策進行梳理。
(二)對龍華區激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摸底,梳理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名單,分析龍華區激光產業發展優劣勢。
(三)提出“十四五”期間龍華區激光產業發展發展定位及發展對策。
項目十一、龍華區推動生物醫藥專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以銀星生命健康產業園、觀瀾高新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為切入點,深入分析龍華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短板,研判新背景下龍華區實現產業跨越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二)對標世界一流生物醫藥專業園區,聚焦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生物醫藥專業園區目標,提出龍華推動專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路徑、產業方向、空間布局等相關發展建議。
(三)總結國內領先園區的服務平臺建設情況,圍繞龍華區產業發展特色與發展需求布局一批關鍵平臺,重點分析總結各園區有關建設醫藥CRO平臺、醫療器械CDMO平臺的必要性、發展路徑與建設內容。
(四)深入調研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等園區的經驗做法,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生物醫藥專業園區”戰略目標,在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體制機制建議,全面破除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桎梏。
項目十二、中國(深圳)數字時尚創新示范中心建設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立足數字技術與時尚產業跨界融合創新,從數字時尚創新技術研究、創新技術推廣、創新生態建設和創新集聚發展等維度開展建設工作,促進數字技術與時尚產業跨界融合創新。
(二)研究龍華區建設市級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中心、并逐步向國家級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中心發展的路徑與措施,推動大浪時尚小鎮建設成為時尚產業數字經濟先行區。
項目十三、龍華區科技孵化載體“孵化+投資”融合發展的策略研究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深入分析龍華區科技孵化載體的發展現狀,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視角探索龍華區科技孵化載體“孵化+投資”的融合發展路徑并形成相關的發展建議。具體包括:
(一)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探究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孵化+投資”的需求,為差異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通過總結Y Cominator(美國)、Rocket Internet(德國)、FutuRX Incubator(以色列)、Station F(法國)、天府新谷(成都)、微軟創投加速器(北京)、張江孵化器(上海)和深創谷(深圳)等國內外科技孵化載體“孵化+投資”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分析科技孵化載體“孵化+投資”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路徑。
(二)在充分調研龍華區孵化產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的方式,深入挖掘目前龍華區科技孵化載體“孵化+載體”的發展特點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探索具有龍華區發展特色的科技孵化載體“孵化+投資”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并結合國內外孵化載體發展的相關成功經驗以及國內各地區相關政策的比較分析,為龍華區科技孵化載體的健康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發展建議。
注意事項
申報主體必須確保各項數據真實、準確(我局將會協同有關部門對數據進行核對),存在弄虛作假、串通舞弊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一旦查實,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專注政府扶持項目咨詢十余載,是國內專業的中小企業綜合服務運營商,如果您的企業想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府項目補貼申報、企業貫標、國內外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等知識產權相關項目申報,卻遇到許多難關,不知道申報條件、不熟悉申報流程、不了解申報關鍵、不清楚能否通過等,請聯系,這些困難由我們幫您解決。如果想要提高申報成功率,也請聯系。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