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談到“雙碳”,他分享了一個關于“彩票”的故事。
故事里的人,操之過急、竹籃打水。習近平總書記借事說理,告誡我們,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
“先立后破”的表述,曾出現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出現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次被習近平總書記用生動的故事講出來,讓我們更加深刻和科學地思考如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兩會期間,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全國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為我國履行對世界“3060”莊嚴承諾、奏響新時代詠“碳”調出謀劃策。
減碳不等于“棄煤”
在“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提出后,“雙碳”成為各地大力推進的重要任務。但從現實來看,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跑偏”現象。
2021年8月,針對“跑偏”,國家發改委進行了“糾偏”。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指出,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一些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等現象,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對此印象深刻。他說,及時“糾偏”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冒進式、突擊式減碳,但由于各地理解不一,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關政策沒落地的問題。
目前,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仍然難以根本改變。所以,實現“雙碳”目標不能脫離我國資源稟賦的實際,不能直接與“棄煤”劃等號。2021年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提出,在清潔能源還未能承擔大任的情況下,還需要“繼續發揮傳統能源特別是煤炭、煤電的調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內蒙古是我國能源大省,煤炭儲量極其豐富。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賈潤安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他對“先立后破”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認為,“雙碳”不是簡單地去化石能源,而是要立足資源稟賦,促進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這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途徑。
推動能耗“雙控”轉型
從山東東營勝利油田,到陜西榆林化工企業,再到山西晉中熱電公司,近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能源企業,頻頻談及“雙碳”工作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并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能耗“雙控”已經實施多年,為何要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呢?據了解,能耗“雙控”沒有區分清潔能源和非清潔能源,而對清潔能源進行控制意義并不大。
很多全國人大代表指出,簡單以能耗“雙控”作為約束,無法和“雙碳”目標進行精準匹配,甚至可能會“誤傷”清潔能源的發展,進而出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的結果。
“2021年全國出現的大面積電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斷退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未能跟上。”劉漢元建議,應進一步加快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速度,且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
“‘雙碳’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簡單靠下任務、攤指標就能實現。”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科煉化執行董事吳惜偉建議,循序漸進推進“雙碳”戰略落地,不能搞“一刀切”,尤其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更要科學平衡好降碳和發展、轉型和安全的關系。
更好發揮碳市場作用
2021年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領到了中國編號為“0000001”的碳票,涉及常口村的約213公頃生態公益林。經第三方評估測算,監測期碳減排量12723噸。其中,2723噸碳減排量,當天就被福建通海鎳業科技有限公司以40845元的價格買走。
碳票是以林木生長量增量為測算基礎,并依據計量辦法換算成的碳減排量,以“票”的形式發給林木所有權人,從而把“空氣”變成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張林順說,碳交易的最終紅利落到常口村每家每戶老百姓的口袋里,這充分說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1年12月,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收官。數據顯示,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履約完成率99.5%。盡管碳市場交易量并不是很大,但碳市場交易的前景卻被普遍看好。
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一種商品,始于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全球推動二氧化碳減排的市場化手段。交易過程中,配額富余企業可將富余配額出售給配額不足企業,形成一定減排收益。
從國際經驗來看,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碳市場作用。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指出,應盡快建立全國碳排放統一大市場,從而通過市場規律,實現全國“減碳”整體的最優選擇。全國人大代表、邁科集團董事局主席何金碧也建議,加快構建碳排放權期貨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碳減排和經濟清潔低碳轉型。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