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2022年3月4日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2022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進入“兩會時間”!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開幕。
據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對2021年度兩會建議和提案完全采納和基本采納率高達89%,牽頭辦理件、協辦會辦件按時辦結率100%。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民意及時高效的回應贏得人民群眾高度認可。
在兩會時間開啟之際,知識產權界整理了會前多位人大代表以及政協委員提出的知識產權相關提案,一起了解今年代表們最關注的知識產權問題是什么?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搭建全球一流知識產權交易平臺,輸出“中國風”影響力!
近些年,越來越多中國文化產品、尖端技術專利走出中國,走向全球交易市場。冰墩墩、三體、西游等中國文化IP,已在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廣泛影響力,掀起“中國風”浪潮。為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強國目標的實現,加強知識產權基礎設施建設、激勵知識產權領域的優質創新創造,勢在必行。
對此,丁磊委員提交了《關于搭建全球知識產權數字交易平臺 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提案》。提案建議,由國家牽頭搭建全球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針對文創IP、芯片、數字影音等重點知識產權領域,形成明碼標價、按需收費、公平合理、售后完善的全球知識產權定價和交易體系,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力;加大對新型侵權盜版行為的懲處整改力度,建立侵權“黑名單”,維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董事長李杰:加大藥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董事長李杰在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的建議中提出,伴隨著更多企業加大新藥研發和投入,藥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日漸凸顯,與之相匹配的一項重要措施——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也亟待完善。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創新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國在創新藥領域取得長足進步,2021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共批準83款新藥,其中國產新藥51款,較上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新藥研發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領域,行業內稱3個“十”,即十年研發周期、投資十個億、僅僅10%的成功率,這其中大量的投入主要是用于藥品試驗數據的獲得,因此這些數據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保護藥品研發企業在上市許可過程中所提交的試驗數據,建立了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對不同類型的藥品給予相應的保護期。以歐洲為例,對兒童藥、孤兒藥給予了10年的保護期,對創新藥品給予了8年的保護期加上2年的市場獨占期。該項制度的實施,基本可避免仿制藥直接引用原研藥試驗數據的現象,對保護藥品研發成果,促進藥品創新,推動醫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除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8年4月發布的《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外,尚沒有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出臺,導致該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具體標準和細則,影響了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工作的進一步落地。隨著我國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加強藥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落實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已勢在必行。
為此,李杰建議:
1.以《實施辦法》為基礎,增加臨床試驗數據的保護對象,包括改良型新藥,以及憑借自行取得證明藥品安全性、有效性試驗數據而提出上市申請的仿制藥。
因為只要進行了較大樣本量的臨床試驗,就意味著巨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的投入,對相應數據給予保護,可避免他人直接使用其數據“搭便車”申報,有效保護新藥申報者的權益。
2.對不同類型的藥品設定不同的保護期限。
依據《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參考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建議改良型新藥設立4年保護期,創新藥、兒童藥、設立6年保護期,罕見病用藥設立7年保護期,創新生物藥設立12年保護期,另外基于自行取得的證明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試驗數據提出上市申請的仿制藥設立4年保護期。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盡快設立國家知識產權法院
我國目前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建議盡快設立國家知識產權法院,構筑專門化的、獨立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保障知識產權審判專業性和專門性。
建議:
1、盡快組建國家知識產權法院,實現從“知識產權法庭”到“知識產權法院”的跨越,使之成為隸屬最高人民法院,獨立審理知識產權終審案件的專門法院,充分保障知識產權審判的專業性和專門性。
2、完善知識產權法院的相關配套機制,加強對相關人員、機構的物資保障。
3、加強對國家知識產權法院建設的宣傳力度,提升全體公民對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保障,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還存在法治化水平不高,對侵權行為認定不清、管控不嚴,一些新興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企業對商業機密等重要知識產權重視程度不夠、保護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缺乏足夠能力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等問題。
為此,張桂平建議,應根據時代條件變化,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同時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此外,還應加大專業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不斷增強企業自身完善建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意識和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加大商業秘密的刑事保護
身為專注紅外熱成像技術的高德紅外創始人,黃立一向看重知識產權對創新型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意義。黃立認為,近年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和保護體系不斷健全、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但同時,我國商業秘密保護還相對薄弱。
黃立表示,經全國多地調研了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感受到商業秘密侵犯防不勝防,而很多時候都是投訴無門,只能“吃啞巴虧”,“這種現象會嚴重損害企業創新的熱情,會極大的損害企業投入自主研發的信心和決心,進而嚴重影響我國的高科技企業發展壯大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對于造成當前商業秘密保護困境的原因,黃立在提案中分析稱,首先在于立案難,商業秘密案件的立案缺乏明晰立案標準,公安機關對立案要求過于苛刻,片面加重了企業的舉證責任。其次在于取證難,一方面,商業秘密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另一方面,企業沒有偵查取證的權力也缺乏對應的能力,再加上公安機關嚴苛的立案要求,進一步導致了取證難。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在掣肘。黃立表示,當地的政府部門基于GDP及就業等考慮對于權利人的訴求視而不見,甚至干擾阻礙司法工作的進行。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辦理也存在困難,辦案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對公安機關的工作考核而言是非常“不經濟”的。
基于這些商業秘密保護中的困境,黃立建議:
一,由公安部聯合國資委、工商聯選取30個城市,共1000家左右高科技企業進行調查,走訪,統計、分析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的數量、刑事報案受理、立案及查處情況,了解商業秘密被侵犯的真實情況;
二,由最高檢、公安部牽頭制定明晰的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提出具體措施改善立案難的問題,并開展專項行動,對商業秘密侵權案件進行受理立案;
三,公安機關應按照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立案標準,能立則立,該查盡查,杜絕有案不立的司法亂象,并建立健全相應的整頓、問責制度;
四,公安部舉報中心企業訴求平臺欄目下設立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或熱線,企業對基層不受理的案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反映,由相關部門組織社會律師事務所進行調研、走訪,提供專業意見,在其提供專業意見后,再通過平臺反饋舉報人,或督促基層立案查處;
五,公安機關立案后,應按公安機關辦案流程遵循法律規定采取相應的刑事偵查措施進行取證,不能將取證責任轉移至企業,要求企業提供明顯超出其能力范圍或企業不合理的證據。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趙雯:加快培養知識產權高端人才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亟待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加快相關高端人才培養。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需要大量“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化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能夠促進知識產權資本化和產業化的知識產權高效運用人才隊伍”,也需要“有理工、管理、法律等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當前特別需要“擁有國際視野,具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隊伍”,以及“知識產權審查、宣傳等各級各類基礎人才隊伍”。
嚴峻的現實是:目前設立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的高校僅100所(在全國高校中占比不足3%),每年畢業生不足2萬。“十三五”期間,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共約69萬,要實現2025年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規模超過100萬的目標,缺口很大。加之僅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等少數高校開展知識產權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具有國際視野、交叉學科背景的知識產權高端人才缺口更大。
剖析原因,在于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起步較晚(1993年北京大學法學院成立我國第一所知識產權學院),長期存在相關院校少、師資缺、低水平重復、國際化程度低等問題。加之現有學科體系下,知識產權培養層次偏低,多數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以法學學位為主,其專業方向、培養層次、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都難以滿足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服務、國際化的現實需要。
我國科技企業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西方國家不斷強化的技術壁壘,遭遇專利侵權、專利陷阱等種種風險。美國的長臂管轄、制裁遏制,先進國家的技術壟斷、設備禁售,無不是以專利壟斷為武器。新形勢下,國家急需具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深度參與國際知識產權治理,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競爭,捍衛國家利益與安全。企業急需大批有理工、管理、法律等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知識產權高端人才,提高知識產權自我保護與依法維權能力,提高避免侵權、規避陷阱的應對能力。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應對挑戰,亟待提高知識產權學科地位,改革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健全頂層設計。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服務、國際化涉及諸多行政管理部門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知識產權人才具有復合型、專業化、重實務的特點。其高端人才培養應以《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為指引,從國家層面健全頂層設計。一要成立國家知識產權研究院,薈萃現有高層次研究力量,建設世界一流的知識產權智庫;二要將知識產權明確為一級學科,下分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服務、國際化與基礎五個二級學科,細化培養方向;三要逐步增加知識產權碩士點、博士點,擴大培養規模。在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主導下,選擇有條件的高校開展知識產權一級學科建設試點。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以分級分類培養復合型、專業型人才為出發點,規范學科培養體系及相應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實務要求。
堅持優增量與強存量并重。借鑒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的成功經驗,支持高等院校在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中引入實務師資、增加實務教學、提高實務能力。擴大現有知識產權人才的繼續教育范圍,采取進修、培訓、輪崗等形式,幫助他們及時更新理論知識、提高實務能力。優增量與強存量雙管齊下,盡快滿足現階段知識產權各領域、各環節、各層次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深化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提升向國際知識產權機構輸送中國人才的能力,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推進“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樊慶峰:讓“知產”變“資產”,建議加快推廣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
今年兩會樊慶峰提出建議,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加大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復制推廣力度,并持續深化各級政府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專項政策性支持,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惠及更多中小微科技型企業。
知識產權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發展知識產權融資,匹配輕資產、高成長的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讓“知產”變“資產”,是金融服務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助力科技創新的重要舞臺。
深圳高新投作為扎根深圳的國有金融服務集團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充分考慮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特點,利用集團專業化、全鏈條、多牌照的綜合性優勢,創造性地探索出全國首個以小額債權為基礎資產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從破解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困境入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成功構建起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
據樊慶峰介紹,深圳高新投三管齊下,破解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由此形成了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
第一,創新知識產權證券化雙重增信,大幅降低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度。中小微企業因其輕資產、高投入、成長與風險并存的顯著特點,企業單槍匹馬是很難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的。深圳高新投所開創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能夠讓中小微企業實現“抱團”融資,在資本市場便捷地獲得資金。
第二,通過政擔合作,顯著降低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破題融資貴。樊慶峰告訴本報記者:“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雖有高新投AAA信用等級擔保增信,但作為創新型融資項目,在當前民企融資相對困難背景下,綜合融資成本仍然高達6%左右。為破解這一難題,深圳高新投自2020年開始積極為項目引入政策性支持,在同年3月,深圳高新投與南山區率先達成政擔合作,推出了面向深圳市南山區科創企業的南山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有了南山區政策性支持,再加上高新投主動履行國企責任擔當,最大力度減免相關費用,知識產權證券化入池企業的實際綜合融資成本得以降低50%。”
此外,以2021年12月發行的“寶安區-平安證券-高新投知識產權5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專精特新專場)”為例,項目發行規模1.1億元,共惠及10家寶安區“專精特新”企業。據了解,寶安區對參與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企業按實際融資金額最高3.5%的比例給予政策性支持,大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第三,通過資金流閉環操作,最大程度降低溝通成本,縮短項目周期,有效化解企業融資慢。
據了解,高新投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采用知識產權質押模式,以高新投小額貸款公司對企業發放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債權及附屬擔保權益為基礎資產,由高新投小額貸款公司作為發起機構,將基礎資產轉讓給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再由高新投融資擔保公司提供增信助力產品發行,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成功后,高新投小額貸款公司即可實現資金回流。
換句話說,高新投通過先貸出資金、再發行專項計劃融入資金,即可實現整個知識產權證券化資金流閉環。因此,對于企業來說,不必經歷傳統融資模式下,跨越銀行、擔保機構等多個環節的審批,從企業提交資料到最終高新投小額貸款公司放款,最快僅需20天,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總裁助理、生產保障中心總經理余東:關注生態釀酒、知識產權保護,推動行業發展
余東介紹,推動行業發展方面,一是關注生態釀酒;二是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三是維護市場秩序,據悉,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 ,舍得酒業打假維權部處理打假案件75件,侵權案件24件,查獲舍得、沱牌系列假酒60多萬瓶,假冒包材約655萬套;查貨侵權產品約25萬瓶,侵權包材約47萬套。
2021年,余東代表在全國兩會上積極建言,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華老字號保護和發展》、《關于加強中國白酒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保護》兩項建議,均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答復。其中《關于加強中國白酒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被工業和信息化部采納,該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國資委、文物局等8部聯合印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推動將符合條件的工業遺產納入文物保護體系,價值突出的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同時,該部下屬事業單位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事業單位,以及部分白酒企業正積極推進白酒申遺相關基礎性工作。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是企業品牌化的基礎,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余東在沱牌舍得知識產權特色小鎮高峰論壇暨遂潼高端知識產權培訓會上把舍得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與大家分享。
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邯鄲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亮:河北省應進一步加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邯鄲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亮在建議中表示,當前河北的發展模式應由經濟追趕變為知識追趕,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經濟增長,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的知識產權推進措施,解決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等瓶頸制約問題,為知識經濟強省的建設鋪平道路。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如何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河北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越來越強,企業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專利的申請量、授權量以及專利申請的質量也大幅度增加。
目前,河北省多層面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一些依靠加強自主知識產權贏得競爭優勢的企業也脫穎而出。李鵬亮說,盡管如此,但在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上,河北省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
知識產權配套服務有待進一步提高。
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創新,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具備便利、經濟的申請授權渠道和完備的配套服務,以解決申請知識產權所面臨的專業性強、周期長等問題。河北省知識產權在行政管理、執法司法、中介服務等領域均存在一定的專業人才缺口,隊伍建設有待優化。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知識產權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相應的,侵權行為又具有極大的隱蔽性,所以知識產權執法在取證、分析和認定等方面,與普通案件相比,存在一定的難度。企業在實際維權中,相對的時間長、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存在“贏了官司,輸了市場”“贏了官司,賠了金錢”等現象。
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對知識產權重視不夠,基礎研究創新投入不足,重“數量”輕“質量”,知識產權整體結構質量不太高。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存在只重視有形資產的積累和保護,對知識產權保護缺乏足夠認識的現象。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宣傳仍需加強。
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四點建議
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針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李鵬亮提出了四點建議:
優化政策,推進提質增量。
優化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政策結構標準化、內容規范化,在知識產權服務的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發力,扶持和培育知識產權服務和維權機構的建設,深化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功能,為企業和權利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創新和維權服務。
完善機制,壯大隊伍建設。
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邀請專家、學者為相關部門、企業權利人、代理機構等開展系統化、模塊化、實戰化的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培訓,培養多層次、多元化的人才隊伍。組織開展跨區域執法交流,學習觀摩知識產權保護發達地區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借鑒先進經驗,組織執法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全面提升執法隊伍整體水平。
理順職責,提升保護力度。
完善知識產權機構配置,理順知識產權執法部門職責,明確執法權限歸屬,有效做好與司法部門的銜接,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的協調能力。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建立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信息化業務平臺,建立政企聯合打假侵權機制,切實降低企業維權難度,減輕企業維權成本與負擔。加大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違法處罰力度,將知識產權侵權主體納入“黑名單”,并向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加強日常監管。對被列入名錄并再次發生侵犯同一知識產權行為的,可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構成犯罪的,酌情從重處罰。
加強宣傳,提高企業自身保護意識。
用好活動載體,以“知識產權日”“科技活動周”等為契機,借用電視、網絡、短視頻APP等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注重培訓的層次、范圍和深度,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申報專利、發明,形成激勵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增強企業自身保護意識。
加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為,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性、持續性工程,需要堅持長短結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此,要從河北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以更大力度、更加務實的舉措加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培育經濟發展的“高地”和“沃土”,推進河北省經濟穩中向好、持續向好、越來越好的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澎湃動力。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