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通過專利的“池化布局”實現躺賺
隨著企業專利池規模的增大,其技術水準通常也會日臻成熟,最終有可能發展為行業中的事實標準,被行業中的其他競爭者所遵循;當企業在行業中已經具有一席之地的情況下,想要謀求進一步地發展,就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當中去,爭取讓行業標準盡可能多地吸納自己的專利方案,從而促使企業成為行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以通過手中所掌握的標準必要專利來提升自己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題記
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萬中無一的專利池運營奇才,利用專利創造價值(騙錢)就靠你了,見與你有緣,這里有一本《專利的自我修養》,只收五角錢就賣給你啦!七天無理由退換,免郵骨折價!要是不滿意,我這里還有《韭菜是怎樣煉成的》,《空氣幣的蒸發》,《自私的基金》,《科技股茅臺的華麗轉身》,《脫韁的學區房》,八毛錢三本,每一本都是逆天改命的財富秘笈,你確定不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企業,尤其如此。既然逐利是企業的天性,那么其開展專利工作的動機也就變得相當單純,那就是希望自己所取得的專利權能夠產生價值。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希望自己手中的專利,最好能簡單粗暴點,直接變成錢,然后就可以為所欲為哈哈哈了。想得倒是挺美,但是呢這樣的好事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沒有呢?你別說,這樣的好事,還真有。來來來,我們翻開《專利的自我修養》的扉頁,給你預覽一下前序。書中有云,這樣的好事叫作專利運營,做得好可以躺賺。小伙子,是不是有點興趣,那我們來個知識付費,開啟八分錢的云試讀吧,嘿嘿嘿。
專利運營,說難也不難,其實跟打游戲是一樣一樣的,而且還分兩種模式:普通玩家模式和RMB玩家模式。這普通玩家模式,玩的是RPG游戲,開局一個人,一條狗,落地之后先開寶箱(申請專利),萬一臉白開出個行業核心專利,就可以通過投訴、訴訟等手段一路打怪升級,最終獲得轉讓費或者賠償,實現躺賺走向人生巔峰。但是呢,普通玩家模式有一些缺陷,開過寶箱的同學肯定與我心有戚戚焉,那就是寶箱的幾率實在是太過感人,你想開出來的是山丘之王的風暴之錘,但是大概率你只能開出來個錘子!再加上專利權作為世界上最具不確定性的權利之一,即使獲得了國家的授權,也仍有很大的概率被這個星球上不知道哪個角落的先前技術所公開過,這就可能導致專利被無效,從而失去躺賺的權利基礎。如果遇到專利被無效這樣的情況,那只能勝敗乃兵家常事,少俠請重新來過了。
這樣高度不確定性的煉獄模式,企業肯定是不能忍哪!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RMB玩家模式——專利的池化運營。如果說單件專利的運營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戲,那么專利的池化運營則更像是一款即時戰略游戲,需要玩家在技術版圖上,耐心地積累資源(獲取專利),建造設施(打造專利包),排兵布陣(覆蓋核心技術點),在形成專利池后伺機而動(發起訴訟、禁令等),并縱橫捭闔(開展專利許可談判),最終迫使競爭對手支付高昂的許可費而實現企業級別的躺賺。
怎么樣,聽了這RMB玩家模式,是不是讓你感覺手里的飯碗,它突然不香了。別著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解決了RMB玩家模式是什么的問題,還沒有徹底地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小編我一向有始有終,怎么能不把這賺錢的訣竅和盤托出呢,且繼續聽我娓娓道來。
專利的池化運營,涉及企業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是典型的團伙作案,額不,是典型的團隊協作項目。所以,想要開展專利的池化運營,就必須得以人為本,首先要做的就是拉人入伙,這些人才主要包括產品企劃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測試運維人員、專利法務人員以及財務會計人員。這些人員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不僅要緊密協作,而且還各有妙用。
有了穩定的團隊之后,就該擼起袖子,加油干活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專利運營是為業務運營而服務的,所以這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厘清公司的業務邊界,確定出業務中的“有為”和“不為”。對于“有為”的業務,那沒什么好說的,有條件要布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進行專利布局,這樣至少能避免自身的業務創新被競爭對手赤裸裸地無腦抄襲,即使對手眼熱,也得顧及Face,花費時間精力和研發力量進行包繞,從而為業務運營贏取一定的先機。互聯網行業里,某寶和某鵝正在堅定不移的踐行這一專利布局策略,例如,某寶為自己的“AR集五福”申請了專利,某鵝為自己的“搖一搖”功能申請了專利等,這就是典型的以業務為導向的專利布局思路。而對于“不為”的業務,也沒啥好說的,就挑重點或者量力而行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第二步要做的,便是對標競品,監控友商。天下有鹿,而群雄共逐之,在市場環境下,當一項業務具有超額利潤時,會自然地吸引一批批競爭廠商加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而這對專利的池化運營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需要我們準確地定位出行業中的競爭對手,掌握競爭對手最新的產品動態,并有意識地針對競品的技術特點開展包繞式或者鉗制式的專利布局。需要注意的是,產品需求和特色功能可以借鑒,但實現方案要避免雷同,這是包繞式的專利布局;對競品的熱點功能作出合理的技術預測,急對手之所急,提前給出技術方案并申請專利,從而達到“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效果,這是鉗制式的專利布局。
以貌取人,會失之子羽。但以“貌”取“利”,卻不無道理。對于專利的池化運營,這第三步要做的,便是以“貌”取“利”,挑兵選將。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世界里,專利也同樣難以免俗。專利的“貌”,涉及到的一個評價標準叫作“侵權可視性”,簡單來說就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否能夠較為容易的發現對方抄襲并實施了專利所保護的技術方案,最理想的情況是“所見即所得”,即本領域人員僅僅通過觀察對方的產品或觀摩對方所演示的操作行為,就能夠判斷出專利方案和競品方案相一致,這樣就能夠較為輕松地認定對方侵權。退而求其次的情況是,雖然不能通過直接觀察或觀摩得到判斷結果,但輔之以一定的檢測手段或推理過程,可以間接地認定對方侵權,或者將舉證責任推給對方而迫使其自證清白。最為麻煩也最為普遍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專利所記載的技術方案,很難判斷其是否被別人所實際采用,從而難以起到保護和維權的作用。這就提醒我們在布局專利時,要著重關注那些配置于前端的、與用戶交互相關的、且能夠大幅改善用戶體驗的專利方案,這樣的專利相對來說更容易成為專利界的“大殺器”,有助于提升未來維權的成功率。
古語有云,識時務者為俊杰。對于專利池的運營,這第四步要做的就是“識時務”,只不過這里的“時務”側重的是技術脈絡、技術趨勢和前沿科技成果,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在專利布局之初就對行業的技術圖景了然于胸,然后就能夠從容地調配研發資源,在技術的版圖中跑馬圈地了。了解了技術脈絡,在面對同一個技術問題時,就更容易遍歷各個不同的技術分支來尋找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專利池的布局更加完備;準確的把握技術趨勢,并持續地對池中的資產汰舊換新,就能夠守住風口,在風來時攫取最大利潤;緊跟前沿科技成果,就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更快更早地站上巨人的肩膀,進行轉用式創新和工程化創新,從而形成奠定行業基礎的核心專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第五步要做的,就是技術積累,增加籌碼。實事求是的說,絕大多數專利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都無法產生肉眼可見的實際價值,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就不應該再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繼續申請專利了呢?至少對于專利池的運營來說,數量的積累還是非常必要的。當專利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后,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也將如臻化境,不再執著于專利個案上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會放眼全球以及整個行業,借助專利池構筑起艱深的技術壁壘,并抬高行業的技術門檻,以將絕大多數潛在的競爭者拒之門外,達到“上醫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如果有人想要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作為技術的先入者,也可以通過專利許可的方式,來“公平、合理、無歧視”地收取“入場費”,從而提高新晉者的經營成本,以保持競爭優勢。
一流企業做標準,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已經耳熟能詳。因而對于專利的池化運營,這第六步就是,融合標準,制定規則。這一方面是說,隨著企業專利池規模的增大,其技術水準通常也會日臻成熟,最終有可能發展為行業中的事實標準,被行業中的其他競爭者所遵循;另一方面是說,當企業在行業中已經具有一席之地的情況下,想要謀求進一步地發展,就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當中去,爭取讓行業標準盡可能多地吸納自己的專利方案,從而促使企業成為行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以通過手中所掌握的標準必要專利來提升自己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最后,讓我們回到團伙分工的問題上來。這產品設計、市場調研的工作,產品經理當仁不讓;這深耕技術,推陳出新的事,非軟件工程師莫屬;這技術驗證、提煉標準的活得交給測試工程師;這確認權屬、維護權益的事,筆者不才,可濫竽充數;審計核查、算賬收錢的大任當然是落在會計師同學的身上。以上角色,可都是為各懷異能的讀者朋友們量身打造的,只要同心協力,他日定成大事。
怎么樣,靠專利的池化運營來實現躺賺,筆者可是給大家摸得明明白白了。成立公司的條件什么的,筆者也已經查了個水落石出。心動不如行動,有想法的同學還不趕快拉我入伙,讓我們攜手共建專利池,一起過上不勞而獲的幸福生活,豈不美哉,哈哈哈!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