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2020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139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全年共組織抽查檢驗16792家企業生產經營的17968批次產品,發現1729家企業的1798批次產品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0.0%。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0年產品質量
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的公告
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139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全年共組織抽查檢驗16792家企業生產經營的17968批次產品,發現1729家企業的1798批次產品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0.0%,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圖1 近五年國家監督抽查批次不合格發現率
二、抽查產品區域分布情況
抽查范圍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廣東省抽查產品批次數最多,占抽查產品總數的21.8%,其次是浙江(15.9%)、江蘇(11.4%)、河北(7.4%)、山東(7.0%)等省份。從抽查覆蓋區域情況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抽查產品批次分別占全國總數的77.5%、13.8%、8.7%,抽查集中區域與我國產業集聚區基本吻合。
三、不同規模企業質量情況
從企業規模情況看,大、中、小型企業數分別占抽查企業總數的2.8%、7.8%、89.4%,小型企業抽查比例比上年增加2.4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分別為1.4%、2.7%、11.0%。大型企業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中型企業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大中型企業產品總體質量水平較好;小型企業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遠高于大中型企業,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圖2 近三年大中小型企業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對比圖
四、生產流通領域抽查情況
從抽樣領域看,生產領域抽查14993批次,占比83.4%,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8.9%;流通領域抽查2975批次,占比16.6%,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5.6%,較生產領域高6.7個百分點。
五、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分布情況
從2020年度國家監督抽查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分布情況看,有13種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0%,占總量的9.4%,主要包括汽車輪胎、嬰幼兒用塑料奶瓶、塑料一次性餐飲具、一次性竹木筷、不銹鋼真空杯等產品;57種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小于10.0%,占總量的41.0%;52種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在10.0%和20.0%之間,占總量的37.4%;17種產品批次不合格發現率大于20.0%,占總量的12.2%,其中,批次不合格發現率最高的3種產品是電熱暖手器、防爆電氣、滴灌帶,分別為68.5%、63.3%、52.1%。各重點產品抽查結果分析見附件1-9.
六、結果處理情況
2020年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已通過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分批向社會公布,公眾可通過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總局文件”欄目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信息服務平臺”查詢不合格產品信息。
對于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經營者,市場監管總局已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嚴格依照《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依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要求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者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二是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者限期整改,及時組織復查;三是依法嚴肅查處抽查發現的質量違法行為,將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強化重點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工作,不斷加大抽查力度,切實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針對批次不合格發現率較高的產品,將采取跟蹤抽查、專項整治等方式,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
附件:
1.兒童用品抽查結果分析
2.家用電器抽查結果分析
3.農業生產資料抽查結果分析
4.家具產品抽查結果分析
5.裝飾裝修產品抽查結果分析
6.機動車相關產品抽查結果分析
7.安全防護產品抽查結果分析
8.紡織品抽查結果分析
9.食品相關產品抽查結果分析
點擊此處查看附件
市場監管總局
2021年4月28日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