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因認為“雷軍電動”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最近將濰坊瑞馳公司訴至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終審判決該商標的使用構成侵權,并判決濰坊瑞馳賠償小米40萬元。
天眼查App顯示,濰坊瑞馳公司全稱為濰坊瑞馳汽車系統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冊資本約2.42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徐銀光,經營范圍含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系統及零部件制造銷售;汽車的設計與研發等。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此前已有多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均為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其中最新立案日期為2021年3月3日,執行標的為108萬,截至目前,該公司被執行總金額已超571萬元。
為何這家公司注冊了這個商標那么久,小米公司都沒有反應,今日今時卻坐不住了呢?
這要源于前段時間網傳小米要制造電動汽車有關。
2月19日,《晚點LatePost》報道稱,從多個信息源獲悉,已經確定小米將要造車,并將其視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的形式和方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受此消息影響,當日一度下跌4%的小米集團股價應聲大漲,最大漲幅一度超過12%,稍后有所回落,最終收漲6.42%,報30.65港元,公司市值達到7722億港元。隨后,小米集團回應該消息稱:“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晚點等公告”,更多信息暫不予回應。
小米與“造車”淵源頗深,這主要源于雷軍的興趣和敏銳的嗅覺。早在2012年,雷軍就前往美國硅谷特斯拉工廠進行試駕,體驗過Model S后,他形容特斯拉與其他汽車的差異是:移動互聯網應用與單機本地運算的差別。雷軍還于2013年多次拜訪馬斯克,并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下文章記錄,稱“Elon Musk是個酷同學”。
在資本上,雷軍堪稱新能源車領域的明星天使投資人,他個人是蔚來汽車的第一位投資人,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分別參與了小鵬汽車的A1輪和C輪融資。小米則通過旗下各類產品積極介入汽車物聯網(loT)生態。
目前,雷軍、小米集團及順為資本三方投資汽車領域企業接近30家。企查查數據顯示,當前小米關聯公司擁有的與車輛相關的專利共有134件,且小米多家關聯公司均將汽車零配件作為經營范圍登記。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在2019年“兩會”期間提交過“建議發展無人駕駛與車聯網”的提案。
2020年底,市場傳言稱,小米即將發布和比亞迪聯合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售價為84999元。彼時小米回應稱,”沒有造車計劃,希望不信謠不傳謠“;再往前翻,小米商城因一張智能遙控車的海報引起外界猜測,時任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云曾在微博表示,“任何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前小米極力否認的態度不同,這次被傳造車,小米給的回應是,“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或不予置評,態度曖昧了不少。
當雷軍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新機會,并決定進入手機行業時,小米站上風口“順勢而為”,這是雷軍對小米成功總結的經驗之一。始終在追逐風口、且嗅覺靈敏的雷軍早已看到新能源汽車的潛力,媒體報道稱雷軍也曾多次考慮小米造車的可行性,但被多次否決,只因行業的高門檻始終提醒著他,直到目前的時間點讓強調順勢而為的雷軍,最終下定決心開始造車。
雷軍屢次否決小米造車的原因,在于造車驚人的資金量。雷軍說,1996年雷軍在金山公司的時候企業陷入困境,曾一度差點發不出工資而關門。從那次之后,雷軍對現金流極其在意,非常保守,需要賬面有足夠多的現金。
如今,特斯拉在上海建廠帶動了中國智能汽車制造相關產業鏈的成熟,蔚來、小鵬等先行探路者也逐漸解決了產能危機,正確的時間點似乎已經到來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