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1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已于2020年10月20日公布并施行。這次修訂的內容不僅僅是機構名稱修改,還有不少內容值得關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31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已于2020年10月20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0年第9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長:張工
2020年10月23日
小編將條文實質性修改地方整理如下對照表:
一、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2015年1月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73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條、第三條、第七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將第九條修改為:“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承擔無理由退貨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對于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自收到消費者退貨要求之日起超過十五日未辦理退貨手續,或者未向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的退貨地址、退貨聯系人等有效聯系信息,致使消費者無法辦理退貨手續; “(二)未經消費者確認,以自行規定該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為由拒絕退貨; “(三)以消費者已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 “(四)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無正當理由超過十五日未向消費者返還已支付的商品價款。” |
第九條 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承擔無理由退貨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超過十五日的,視為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一)對于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自收到消費者退貨要求之日起未辦理退貨手續; (二)未經消費者確認,以自行規定該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為由拒絕退貨; (三)以消費者已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 (四)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無正當理由未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 |
二、對《關于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定》(2015年4月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74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刪去第三條第一款中的“(價格壟斷行為除外)”。 |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違反《反壟斷法》的規定行使知識產權,實施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價格壟斷行為除外)。 |
(二)將第十二條第三款第六項、第十八條中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十四條、第十七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反壟斷執法機構”。 |
|
(三)將第十四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規定》”修改為“《禁止壟斷協議暫行規定》、《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暫行規定》”。
在第十四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本規定所稱反壟斷執法機構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第十四條 經營者涉嫌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反壟斷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規定》進行調查。 |
(一)將第三條第一款、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刪去第三條第二款。 | 本辦法所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四、對《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2017年1月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90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四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將第三十八條中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應當依法建立、完善其平臺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以及配套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有關制度,在其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并保證消費者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 第二十二條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應當依法建立、完善其平臺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以及配套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有關制度,在其平臺上顯著位置明示,并從技術上保證消費者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保存。 |
(三)將第三十二條修改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予以處罰。”
【編者注:罰款數額大大提高】 |
第三十二條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未在其平臺顯著位置明示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及配套的有關制度,或者未在技術上保證消費者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保存的,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
(四)刪去第三十五條。 |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1988年11月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二條中的“具備企業法人條件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聯營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本細則有關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修改為“具備企業法人條件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聯營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本細則有關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 | 第二條 具備企業法人條件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聯營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本細則有關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 |
(二)刪去第十條、第十六條第三款、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八條、第六十六條。 | 略,主要涉及外商投資企業 |
六、對《外國(地區)企業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登記管理辦法》(1992年8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將第十八條中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七、對《農藥廣告審查發布標準》(2015年12月2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81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規章名稱修改為《農藥廣告審查發布規定》。
(二)將第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中的“本標準”修改為“本規定”。
八、對《獸藥廣告審查發布標準》(2015年12月2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82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規章名稱修改為《獸藥廣告審查發布規定》。
(二)將第一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中的“本標準”修改為“本規定”。
九、對《關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提出的首次申請的優先權的規定》(1999年12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10號公布)作出修改
將其中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修改為“國家知識產權局”。
十、對《商標印制管理辦法》(2004年8月1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15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四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將第十五條中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修改為“國家知識產權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三)將第四條修改為:“商標印制委托人委托印制注冊商標的,應當出示《商標注冊證》,并另行提供一份復印件。
“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使用他人注冊商標,被許可人需印制商標的,還應當出示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文本并提供一份復印件;商標注冊人單獨授權被許可人印制商標的,還應當出示授權書并提供一份復印件。” |
第四條 商標印制委托人委托印制注冊商標的,應當出示《商標注冊證》或者由注冊人所在地縣級工商行政管理局簽章的《商標注冊證》復印件,并另行提供一份復印件。
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使用他人注冊商標,被許可人需印制商標的,還應當出示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文本并提供一份復印件;商標注冊人單獨授權被許可人印制商標的,除出示由注冊人所在地縣級工商行政管理局簽章的《商標注冊證》復印件外,還應當出示授權書并提供一份復印件。 |
(四)將第十三條修改為:“商標印制單位違反第七條規定承接印制業務,且印制的商標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屬于《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五條所述的商標侵權行為,由所在地或者行為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商標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 第十三條 商標印制單位違反第七條規定承接印制業務,且印制的商標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屬于《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第(二)項所述的商標侵權行為,由所在地或者行為地工商行政管理局依《商標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
十一、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2015年11月2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76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四條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 | 第四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履行職責。 |
(二)將第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委托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的部分工作。” | 第五條 質檢總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委托省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統稱省級質檢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境內生產和進口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的部分工作。 |
(三)將第五條第二款、第七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第三十四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中的“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將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三十四條中的“質檢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四)將第六條、第八條、第三十九條中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十二、對《繭絲質量監督管理辦法》(2003年1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43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主管全國繭絲質量監督工作,其所屬的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承擔繭絲質量監督檢查的技術支撐相關工作、繭絲質量公證檢驗的組織實施工作,并對公證檢驗實施監督抽驗。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省級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繭絲質量監督工作。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承擔棉花等纖維質量監督職責的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統稱纖維質量監督機構。地方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承擔繭絲質量公證檢驗工作。” |
第三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繭絲質量監督工作,其所屬的中國纖維檢驗局負責組織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繭絲質量監督工作。設有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由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在其管轄范圍內對繭絲質量實施監督;沒有設立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其管轄范圍內對繭絲質量實施監督(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和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并列使用時,統稱纖維質量監督機構)。 |
(二)刪去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 | 第四條
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應當具備基本的質量保證條件(以下簡稱國家質量保證基本條件):繭絲經營者從事收購桑蠶鮮繭或者加工桑蠶干繭活動的,必須在設施和環境、設備和儀器、從業人員、質量檢驗標準、內部質量保證制度等方面具備規定的條件,并接受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監督檢查。 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國家質量保證基本條件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制定;各地區的具體要求(以下簡稱地方質量保證條件)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會同同級經濟貿易管理部門制定。地方質量保證條件不得低于國家質量保證基本條件。 第五條 中國纖維檢驗局負責全國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質量保證條件監督檢查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專業纖維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省級專業纖維檢驗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質量保證條件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結果應當報中國纖維檢驗局備案; 省級以下的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根據省級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指定,對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的質量保證條件實施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結果應當報省級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備案。 第六條 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對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質量保證條件監督檢查后,應當出具監督檢查結論書。監督檢查結論書的格式、內容由中國纖維檢驗局統一制定。 第七條 專業纖維檢驗機構進行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的質量保證條件監督檢查,應當執行規定的程序、技術規范及其他相關規定,保證客觀、公正、及時。 |
(三)第八條改為第四條,刪去第四款,將第五款中的“中國纖維檢驗局”修改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 第八條第四款:中國纖維檢驗局負責組織并監督繭絲質量公證檢驗。 |
(四)第九條改為第五條,刪去其中的“除繭絲經營者從事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活動是否具備規定的質量保證條件外,還”。 | 第九條
纖維質量監督機構可以在繭絲收購、加工、銷售、承儲活動所涉及的場所實施繭絲質量監督檢查。 監督檢查的內容,除繭絲經營者從事桑蠶鮮繭收購、桑蠶干繭加工活動是否具備規定的質量保證條件外,還包括:繭絲經營者收購桑蠶鮮繭是否按要求進行儀評;未經質量公證檢驗的繭絲質量、數量和包裝、標識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國家的有關規定;繭絲的標識以及質量憑證是否與實物相符等。 纖維質量監督機構應當設置舉報電話并向社會公布,積極受理有關繭絲質量違法行為的舉報。 |
(五)第十二條改為第八條,將其中的“中國纖維檢驗局”修改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將“復驗”修改為“復檢”。 | |
(六)第十三條改為第九條,刪去第一項。第二十一條改為第十七條,將其中的“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七)項中任何一項規定的”修改為“第九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六)項中任何一項規定的”。 | 第十三條
繭絲經營者收購蠶繭,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從事收購桑蠶鮮繭的,具備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質量保證條件; |
(七)第十四條改為第十條,刪去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 | 第十四條
繭絲經營者加工繭絲,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從事桑蠶干繭加工,具備本辦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的質量保證條件; (二)從事生絲生產,具備相應的質量保證條件; |
(八)第十九條改為第十五條,刪去其中的“質量保證條件審核意見書”。 | 第十九條
繭絲經營者收購、加工、銷售、承儲繭絲,不得偽造、變造、冒用質量保證條件審核意見書、繭絲質量憑證、標識、公證檢驗證書。 |
(九)第二十五條改為第十四條,刪去其中的“第十三條第(六)項”,將“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依法”。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四條,將其中的“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依法”。 |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六)項、第十九條規定的,由纖維質量監督機構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十)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二十五條,將其中的“國家質檢總局或者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或者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一條,將其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十三、對《毛絨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2003年7月1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49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主管全國毛絨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其所屬的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承擔毛絨纖維質量監督檢查的技術支撐相關工作、毛絨纖維質量公證檢驗的組織實施工作,并對公證檢驗實施監督抽驗。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毛絨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承擔棉花等纖維質量監督職責的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統稱纖維質量監督機構。地方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承擔毛絨纖維質量公證檢驗工作。”
(二)將第六條第四款修改為:“毛絨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法由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制定。”
(三)將第七條、第三十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將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中的“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將第七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中的“質量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四)將第十二條中的“中國纖維檢驗局”修改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五)將第十九條、第二十四條中的“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依法”。
十四、對《麻類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2005年4月2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73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主管全國麻類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其所屬的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承擔麻類纖維質量監督檢查的技術支撐相關工作、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的組織實施工作,并對公證檢驗實施監督抽驗。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麻類纖維質量監督工作。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承擔棉花等纖維質量監督職責的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統稱纖維質量監督機構。地方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承擔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工作。”
(二)將第六條第四款修改為:“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法由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制定。”
(三)將第七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將第七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質量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四)將第十條中的“中國纖維檢驗局”修改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五)將第十九條、第二十三條中的“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修改為“依法”。
十五、對《計量基準管理辦法》(2007年6月6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94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
(二)將第四條、第五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十六、對《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2017年10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91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負責技術委員會的統一管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負責技術委員會的規劃、協調、組建和管理”修改為“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技術委員會工作,負責技術委員會的規劃、協調、組建和管理”。
(二)將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中的“國家標準委”修改為“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將第五十五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三)將第四十五條中的“技術委員會應當按照《標準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管理標準檔案”修改為“技術委員會應當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相關要求管理標準檔案”。
(四)將第五十六條中的“本辦法施行后,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以前發布的規章、規范性文件與本辦法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辦法”修改為“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前發布的部門規章與本辦法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辦法”。
十七、對《認證機構管理辦法》(2017年11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93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四條修改為:“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主管認證機構的資質審批及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負責所轄區域內認證機構從事認證活動的監督管理。” |
第四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負責認證機構的資質審批及其從事認證活動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地方的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以下統稱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所轄區域內認證機構從事認證活動的監督管理。 |
(二)將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中的“國家認監委”修改為“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
將第四十五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 |
|
(三)刪去第八條第三款。 | 外商投資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取得認證機構資質,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當符合《認證認可條例》規定的其他條件。 |
(四)將第十條第二款中的“國家認監委尚未制定認證規則的”修改為“屬于認證新領域,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尚未制定認證規則的”。 | 國家認監委尚未制定認證規則的,認證機構可以自行制定認證規則,并在認證規則發布后30日內,將認證規則相關信息報國家認監委備案。 |
(五)將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中的“國家信用信息嚴重失信主體相關名錄”修改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 第十七條 認證機構在從事認證活動時,應當對認證對象的下列情況進行核實:
(三)未列入國家信用信息嚴重失信主體相關名錄。 |
(六)將第二十七條中的“失信名錄”修改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 |
(七)將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中的“失信名錄以及失信信息”修改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刪去第二款。 | 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失信名錄以及失信信息管理規定由國家認監委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相關要求制定。 |
(八)將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的“國家信用信息失信主體名錄”和第二款中的“國家信用信息失信主體名錄或者國家認監委公布的失信名錄”修改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 第二十九條 認證機構資質的申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認證人員等列入國家信用信息失信主體名錄的,對其認證機構資質申請不予批準。
認證機構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認證人員列入國家信用信息失信主體名錄或者國家認監委公布的失信名錄的,對其認證機構資質延續、認證領域擴大申請不予批準。 |
十八、對《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督管理辦法》(2009年7月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16號公布)作出修改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 第一條 為加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審查和監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降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
(二)刪去第二條中的“電梯”。 |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高耗能特種設備,是指在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量或者轉換量大,并具有較大節能空間的鍋爐、換熱壓力容器、電梯等特種設備。 |
(三)將第三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中的“維修”修改為“修理”。 | 第三條 高耗能特種設備生產(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下同)、使用、檢驗檢測的節能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
(四)將第四條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負責綜合管理全國高耗能特種設備的節能監督工作。
“地方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高耗能特種設備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
第四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全國高耗能特種設備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高耗能特種設備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
(五)將第六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五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將第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
|
(六)刪去第十一條中的“電梯產品在安全性能型式試驗時進行能效測試”。 | 第十一條 高耗能特種設備制造企業的新產品應當進行能效測試。未經能效測試或者測試結果未達到能效指標要求的,不得進行批量制造。
鍋爐、換熱壓力容器產品在試制時進行能效測試。電梯產品在安全性能型式試驗時進行能效測試。 |
(七)刪去第十三條中的“影響設備或者系統能效的項目”。 | 第十三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對高耗能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過程進行安全性能監督檢驗時,應當同時按照有關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對影響設備或者系統能效的項目、能效測試報告等進行節能監督檢查。 |
(八)刪去第十四條中的“設備經濟運行文件”。 | 第十四條 高耗能特種設備出廠文件應當附有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產品能效測試報告、設備經濟運行文件和操作說明等文件。 |
(九)將第十九條中的“對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種設備,不予辦理使用登記”修改為“對國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能效指標要求的高耗能特種設備,不予辦理使用登記。” | 第十九條 高耗能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時,應當按照有關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提供有關能效證明文件。對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種設備,不予辦理使用登記。 |
(十)將第二十八條中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有關單位予以改正”修改為“應當依法予以處理”。 | 第二十八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發現高耗能特種設備生產單位、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行為,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有關單位予以改正。 |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三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負責全國客運索道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統一管理”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負責綜合管理全國客運索道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 第三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負責全國客運索道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統一管理。縣級以上地方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行政區域內客運索道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
(二)將第十條、第三十八條中的“質檢總局”修改為“市場監管總局”。 | |
(三)刪去第十四條中的“和安全”。 | 第十四條 客運索道安裝、改造、修理單位應當按照設計文件、標準、安全技術規范、施工方案等進行作業,加強現場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 |
(四)將第三十二條中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使用、檢驗、檢測”修改為“生產、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 | 第三十二條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對客運索道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使用、檢驗、檢測實施監督檢查。 |
(一)將第一條、第三條、第八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將第九條中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將第四條修改為:“生產者生產定量包裝商品,其實際量與標注量不相符,計量偏差超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或者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30000元以下罰款。” | 第四條 生產者生產定量包裝商品,其實際量與標注量不相符,計量偏差超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或者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給用戶、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并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 |
(三)將第五條修改為:“銷售者銷售的定量包裝商品或者零售商品,其實際量與標注量或者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不相符,計量偏差超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或者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30000元以下罰款。” | 第五條 銷售者銷售的定量包裝商品或者零售商品,其實際量與標注量或者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不相符,計量偏差超過《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規定》或者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給用戶、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并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30000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10000元以下的罰款。 |
四)將第六條修改為:“銷售者銷售國家對計量偏差沒有規定的商品,其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之差,超過國家規定使用的計量器具極限誤差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20000元以下罰款。” | 第六條 銷售者銷售國家對計量偏差沒有規定的商品,其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之差,超過國家規定使用的計量器具極限誤差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給用戶、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并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20000元的罰款。 |
(五)將第七條修改為:“收購者收購商品,其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之差,超過國家規定使用的計量器具極限誤差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20000元以下罰款。” | 第七條 收購者收購商品,其實際量與貿易結算量之差,超過國家規定使用的計量器具極限誤差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責令改正,給被收購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并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過20000元的罰款。 |
(六)將第八條中的“《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辦理程序的規定》和《技術監督行政案件現場處罰規定》”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行政案件辦理程序的有關規定”。 | 第八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本規定實施行政處罰,必須遵守《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辦理程序的規定》和《技術監督行政案件現場處罰規定》。 |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一)將第三條、第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型式審查目錄》內”修改為“《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內監管方式為型式批準”。 | |
(二)刪去第三章。 | 第三章 進口計量器具的審批 |
(三)第三十條改為第二十五條,將其中的“違反本實施細則規定,進口或者銷售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或者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它計量器具的”修改為“違反規定進口或者銷售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的”。 | 第三十條
違反本實施細則規定,進口或者銷售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或者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它計量器具的,由縣級以上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的規定處罰。 |
(四)刪去第三十六條。 | 第三十六條
本實施細則第二十七條中規定的外貿經營單位的經營行為,視為進口行為,適用《辦法》和本實施細則。 |
(五)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一條,將其中的“國家技術監督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二十二、對《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2年4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7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刪去第一條中的“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2〕15號)”。
(二)將第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第八條、第十四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三)將第六條中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修改為“《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將第十二條第五款中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的規定”修改為“《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四)刪去第十一條第二款中的“情節嚴重的,由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集市主辦者營業執照”。 | 集市主辦者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五)項規定的,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沒收淘汰的計量器具,并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集市主辦者營業執照。 |
(五)將第十二條第一款中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沒收計量器具,并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責令其停止使用,可并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第二款中的“并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可并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刪去第三款中的“給予現場處罰,并”。刪去第四款。 | 第十二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定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沒收計量器具,并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三)項規定,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其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全部違法所得,并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四)項規定,應當使用計量器具測量量值而未使用計量器具的,給予現場處罰,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經營者銷售商品的結算值與實際值不相符的,按照《商品量計量違法行為處罰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處罰。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予現場處罰。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六)項規定的,按照《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
(一)將第一條、第三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三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刪去第五條第四項中的“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標志、編號和”。第六項中的“不得使用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修改為“不得違反規定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 | 第五條 加油站經營者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四)使用的燃油加油機等計量器具應當具有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標志、編號和出廠產品合格證書;燃油加油機安裝后報經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六)不得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不得使用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以及國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計量器具用于成品油貿易交接。 |
(三)將第六條第三項修改為:“引導加油站加強計量保證能力,完善計量檢測體系”。 | 第六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進行計量監督管理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三)引導加油站完善計量保證能力,鼓勵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完善計量檢測體系的加油站開展“加油站計量信得過”活動。 |
(四)刪去第九條第一項中的“計量器具許可證標志、編號和”。刪去第三項。 | 第九條 加油站經營者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應當按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四)項規定,使用計量器具許可證標志、編號和出廠產品合格證不齊全計量器具的,責令其停止使用,可并處2000元以下罰款。燃油加油機安裝后未報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授權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合格即投入使用的,責令其停止使用,可并處5000元以下罰款;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其賠償損失,可并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第(六)項規定的,責令其改正和停止使用,沒收計量器具和全部違法所得,可并處違法所得10%至50%的罰款。 |
(一)將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將第十一條第二款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或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按照職責分工”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十三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二)將第二條中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修改為“《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二十五、對《計量標準考核辦法》(2005年1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72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及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以下簡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將第四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五條、第十二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中的“國家質檢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四條、第五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將第五條第三款中的“工商注冊地”修改為“登記注冊地”。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三)將第六條第五項中的“周期檢定制度,檢定記錄及檢定證書核驗制度”修改為“量值溯源制度,原始記錄及證書核驗制度”。 | 第六條 進行計量標準考核,應當考核以下內容:
(五)具有完善的運行、維護制度,包括實驗室崗位責任制度,計量標準的保存、使用、維護制度,周期檢定制度,檢定記錄及檢定證書核驗制度,事故報告制度,計量標準技術檔案管理制度等; |
(四)刪去第八條第三項。 | 第八條 申請新建計量標準考核,申請計量標準考核的單位(以下簡稱申請考核單位)應當向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遞交以下申請資料:
(三)計量檢定或者校準人員的能力證明復印件1份。 |
(五)將第九條第三項中的“《計量標準封存(或注銷)申請表》(如果適用)”修改為“計量標準封存、注銷、更換等相關申請材料(如果適用)”。刪去第四項。 | 第九條 申請計量標準復查考核,申請考核單位應當向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遞交以下申請資料:
(三)《計量標準封存(或注銷)申請表》(如果適用)復印件1份; (四)計量檢定或校準人員的能力證明復印件1份。 |
(六)將第十六條中的“計量標準考核證書的有效期為4年”修改為“計量標準考核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 | 第十六條 計量標準考核證書的有效期為4年。在證書有效期內,如需要更換、封存和撤消計量標準,應當向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報、履行有關手續。注銷計量標準的,由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收回計量標準考核證書。 |
(七)將第十八條修改為:“主持考核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計量標準考核工作的管理,可以采用計量比對、盲樣檢測和現場試驗等方式,對計量標準考核證書有效期內的計量標準進行監督管理”。 | 第十八條 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采用量值比對、盲樣檢測和測量過程控制等方式,對計量標準考核證書有效期內的計量標準進行監督管理。 |
二十六、對《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10年9月1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32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第二十二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三條、第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將第十三條中的“具備法定資質的社會公正行(站)”修改為“有關計量技術機構”。 | 第十三條 用能單位可以委托具備法定資質的社會公正計量行(站)對大宗能源的貿易交接、能源消耗狀況實行第三方公正計量。 |
(一)將第一條、第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八條中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將第三條、第四條、第七條、第十五條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修訂內容 | 修訂前 |
(二)將第二條第四款中的“驗光單”修改為“相關數據”。 | 本辦法所稱配鏡驗光是指使用驗光設備等計量檢測儀器對消費者眼睛的屈光狀態進行測量、分析并出具驗光單的活動。 |
(三)刪去第四條第二項中的“遵守職業人員市場準入制度規定”和“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第五項修改為:“不得違反規定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 第四條 眼鏡制配者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二)遵守職業人員市場準入制度規定,配備經計量業務知識培訓合格,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的專(兼)職計量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眼鏡制配的計量工作。 (五)不得使用未經檢定、超過檢定周期或者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 |
(四)刪去第七條第三項中的“和對有條件的眼鏡制配制配者開展‘價格、計量信得過’活動”。 | 第七條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進行計量監督管理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三)引導眼鏡制配者完善計量保證體系和對有條件的眼鏡制配者開展省級“價格、計量信得過”活動。 |
(五)刪去第八條第一項中的“在規定期限內”。 | 第八條 計量檢定機構和計量檢定人員進行計量檢定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照計量檢定規程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檢定,出具檢定證書。 |
(六)刪去第九條第二項中的“使用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和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計量器具的,責令停止使用,可以并處2000元以下罰款”。 | 第九條 眼鏡制配者違反本辦法第四條有關規定,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處罰:(三)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六)項規定,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責令改正;使用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和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計量器具的,責令停止使用,沒收計量器具和全部違法所得,可以并處2000元以下罰款。 |
(七)刪去第十條第一項、第十一條第二項中的“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建議工商主管部門吊銷其營業執照”。 |
二十八、對《食品召回管理辦法》(2015年3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2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四條、第六條、第十七條中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二)將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八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中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十九、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2017年11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6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第二十一條中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二)將第三條、第五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中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三十、對《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2016年2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2號公布)作出修改
(一)將第五條、第六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中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修改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二)將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四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八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中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關于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定》《拍賣監督管理辦法》《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外國(地區)企業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登記管理辦法》《農藥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獸藥廣告審查發布標準》《關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提出的首次申請的優先權的規定》《商標印制管理辦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繭絲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毛絨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麻類纖維質量監督管理辦法》《計量基準管理辦法》《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認證機構管理辦法》《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督管理辦法》《客運索道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商品量計量違法行為處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加油站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計量標準考核辦法》《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眼鏡制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