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光峰科技(688007.SH)發布公告稱:公司針對成都極米科技所持有的的包括“多投影屏幕拼接方法及裝置”、“熱失焦補償方法裝置及投影設備”在內的16項發明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當前已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16份《無效宣告請求提交回執》。

圖來源:天府財經
據悉,這16項發明專利為極米科技今年5月8日向上交所遞交的科創板IPO招股書中披露的全部發明專利。
近日,沖刺科創板的極米科技因知識產權糾紛廣受關注。先是6月2日,光峰旗下控股子公司峰米科技將極米科技訴至法院,峰米科技以極米科技Z6系列微投產品專利侵權為由,要求極米科技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向峰米科技賠付損失4500萬元,此次訴訟金額約占極米科技2019年凈利潤的50%。緊接著是7月14日,優酷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一紙訴訟把極米科技送至北京互聯網法院。現在又是光峰科技針對極米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全部16項發明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接踵而至的糾紛把IPO期間的極米科技一次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悉,評判企業核心技術優勢的標準,需要看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和質量。我國專利種類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發明專利因其創新水平較高,所以分量最重,更能體現科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由此可見,本次無效宣告請求,一旦16項發明專利全部被無效,大概率會對極米科技造成科創板IPO終止、專利資產價值歸零等諸多不利因素。
“5項發明專利”硬指標或將終止極米科技IPO進程
2019年3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規定了科創板上市企業的3項常規指標,其中第2項明確規定: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此外還有5項例外條款,其中第5項規定: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合計50項以上。也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支持鼓勵申報科創板上市。
簡單來說,依靠核心技術展開生產和運營的企業才能被認定為具備科創屬性的企業,科創板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核心技術,核心技術能夠給科創板企業持續不斷的主營業務收入。
那么,在《指引》中,常規指標為何要“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需要了解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能給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帶來多少增長?換言之,此評判指標需要企業針對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專利,包括有效性、穩定性、行業內重要性等作出清楚、完整的披露。
本次極米科技招股說明書列出包含16件發明專利、以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占絕對比例的專利清單,并簡單地介紹“公司的產品擁有多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多項技術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卻并未對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專利,包括有效性、穩定性、行業內重要性等作出清楚、完整地披露。
一旦極米科技招股書羅列的16項發明專利有超過11項被光峰成功無效掉,那么極米科技將無法滿足“5項發明專利”這一科創板企業常規指標,可能將導致極米科技沖刺科創板一事受阻。
極米科技IPO臨陣磨槍,“惡補”發明專利
據極米科技IPO招股書顯示,招股書涉及的16項發明專利僅占極米科技的專利總數約5%,實用新型專利126項約占45%,外觀設計專利140項約占50%。進一步分析這已經授權的16項發明專利,涉及投影儀固定支架1項、耳機控制電路1項、巧板識別方法1項、多投影屏幕拼接的2項、同屏顯示的1項,從技術角度來判斷,上述技術不屬于極米科技招股書中謂之為核心技術的“智能感知技術”。
從以往的研發成果上可以看出,極米科技可能缺乏“硬技術”和“核心專利”,而將重點放在了外觀和用戶體驗。據媒體報道“當前極米科技專利申請超過15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15件,相關專利布局主要圍繞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可以推測,為了沖刺科創板,深知自身癥結所在的極米科技,有針對性地對發明專利進行了臨“惡補”。但是,這種操作能否真正產生“硬技術”和“核心專利”呢?我們不得而知。
若無效成功或令極米科技專利資產價值大幅降低
“硬技術”和“核心專利”并不是一朝一夕、臨陣磨槍輕易就可以產出的。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源,培養專業的團隊,深挖核心技術、全面檢索分析、注重專利文件撰寫質量、合理開展專利布局,獲得行業的廣泛認可并歷經考驗。高價值專利不僅是市場競爭的利器,也是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工具,通過專利權質押融資來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也已成為了專利運營的一種重要方式。
若專利被成功無效,其相應的專利價值亦將消失。
資料顯示,早在極米科技IPO前夕,曾有7項發明專利先后作為標的被質押,進行融資。直至極米科技5月8日遞交招股書,仍有“多投影屏幕拼接方法及裝置”、“多投影屏幕調整方法及裝置”2項發明專利處于“已質押”狀態。這些處于“已質押”狀態的發明專利為極米科技可能是屬于較高價值或者核心的專利。
但是,上述被提無效宣告請求的16項發明專利中,若其中“已質押”狀態的發明專利被無效掉,可能還會產生“蝴蝶效應”,造成極米科技與質押機構之間的糾紛,導致極米科技后續存在巨大損失的潛在隱患。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