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許可證在哪個部門辦理?2025 年審批層級全解析(含線上入口 + 分行業對接指南)
企業辦理生產許可證時,首先需要明確的關鍵問題就是 “生產許可證在哪個部門辦理”。2025 年 5 月實施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對許可審批權限作出重大調整,明確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相關審批權限不得下放,僅可依法委托下一級部門實施。這一政策變化使得審批部門的層級劃分更加清晰,但也增加了企業精準對接的難度。本文將系統解析生產許可證的三級審批體系,分行業明確具體辦理部門,提供線上線下辦理渠道指南,并解答部門對接中的常見問題,幫助企業高效完成許可辦理。
一、生產許可證的三級審批部門體系
1.1 國家級審批部門職責范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全國生產許可證的最高管理部門,承擔三大核心職責:一是統一管理全國生產許可證工作,制定并公布《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明確國家級與省級審批的產品劃分標準;二是直接負責高風險、高復雜度產品的審批,包括部分特種設備、重點工業產品等;三是內設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負責制定發證實施細則、審核審查機構資質、管理核查人員資質等日常工作。企業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許可證管理” 專欄查詢國家級審批產品清單及辦理指南。
1.2 省級審批部門的核心權限
根據 2025 年最新規定,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是生產許可證辦理的主力機構,其權限包括:負責除國家級審批外的大部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查發證工作,具體產品目錄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定并公布;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內設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承擔本行政區域內許可管理的日常工作;可根據工作需要委托市級或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部分許可審批,但審批責任仍由省級部門承擔。以青海省為例,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直接受理全省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許可申請,咨詢電話為 0971-5115612。
1.3 市縣級部門的職能定位
市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生產許可證辦理中主要承擔:受省級部門委托實施部分許可的受理和審查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產許可證的監督檢查工作;協助省級部門開展實地核查、材料初審等輔助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市級部門僅能在省級部門明確委托的情況下受理申請,不得擅自擴大審批范圍。例如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綜合窗口,受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受理許可申請,但最終審批決定仍由市級部門作出。
|
審批層級 |
核心職責 |
2025 年權限變化 |
典型辦理產品 |
|
國家級 |
制定目錄、高風險產品審批 |
強化統一管理標準 |
特種設備、重點化學品 |
|
省級 |
大部分工業產品審批 |
權限不得下放,可委托實施 |
食品、一般工業產品 |
|
市縣級 |
監督檢查、受托初審 |
新增受托審批職能 |
部分低風險委托產品 |
二、分行業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辦理部門
2.1 食品生產許可證的辦理部門
食品生產許可證實行 “一企一證” 原則,由省級或市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處(科)具體負責。以北京市為例,食品生產許可由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處受理,企業可通過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提交申請,地址為北京市豐臺區西三環南路 1 號。辦理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品類可能需要更高層級部門審批;現場核查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配合完成,重點檢查衛生隔離與消毒設施。
2.2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審批機構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要由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辦理,采用 “線上為主、線下為輔” 的辦理模式。企業需通過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或市場監管局官網提交申請,例如江蘇省南通市企業可登錄江蘇政務服務網(https://nt.jszwfw.gov.cn/),選擇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的 “重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核發” 事項在線辦理。2025 年政策特別強調,低風險工業產品可采用 “自我聲明 + 后置核查” 模式,由企業在線提交符合生產條件的聲明后即可獲證,監管部門在 3 個月內開展后置核查。
2.3 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的主管部門
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因產品危險性高,實行更為嚴格的審批管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負責全國統一管理;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負責具體審批;需提交試制造報告、技術負責人資質證明等特殊材料;現場核查包含焊接工藝評定等實操考核。企業申請前需確認產品是否屬于特種設備目錄,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官網查詢具體要求。
2.4 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受理渠道
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由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常與市場監管部門合署辦公)負責審批,具體由化妝品監管處(科)辦理。企業需滿足 GMPC 認證等前置條件,提交原料清單(含 CAS 號)、空氣凈化系統運行記錄等特殊材料。辦理流程包括:省級藥監局受理→技術審查→現場核查(重點檢查潔凈區環境與留樣管理)→審批決定。部分省份已將化妝品許可納入 “一窗通辦”,企業可通過省級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提交申請。
三、生產許可證辦理的線上線下渠道指南
3.1 線上辦理平臺入口及操作
2025 年生產許可證辦理已全面實現線上化,國家級審批產品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政務服務” 欄目進入;省級審批產品需登錄企業所在地省級政務服務網或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的 “生產許可證辦理專區”。以省級辦理為例,標準線上路徑為: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注冊登錄→選擇 “市場監督管理局”→找到 “生產許可證核發” 事項→填寫申請信息→上傳電子材料→提交智能預審。北京市企業可通過https://ect.scjgj.beijing.gov.cn查詢辦理進程。
3.2 線下辦理地址及服務時間
線下辦理主要適用于復雜情況或特殊需求,企業需前往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政務服務窗口。例如: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豐臺區西三環南路 1 號)1 層 B 島綜合窗口,服務時間為法定工作日上午 09:00-12:00,下午 13:30-17:00,提供延時服務和周六上午服務;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窗口位于西寧市城西區西川南路 53 號文博大廈,工作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 9:00-12:00,下午 13:00-17:00。建議前往前通過官方渠道確認最新地址和預約要求。
3.3 跨省辦理的特殊規定
企業在異地設有生產場所的,需向生產場所所在地的省級或市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生產許可證,即 “屬地辦理” 原則。集團公司及其所屬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的,可以單獨申請辦理;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應與集團公司一起向集團公司所在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跨省遷移生產地址的企業,需注銷原許可證后,向新址所在地部門重新申請,原許可證可作為材料參考但不能直接遷移。
四、部門對接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4.1 找錯部門的典型情況及應對
企業常因對審批層級不了解而找錯部門,常見情況包括:將應省級審批的產品向市級部門申請;直接向國家部門申請應由省級審批的產品;未確認委托關系向未經委托的縣級部門申請。解決方案:申請前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查詢產品所屬審批層級;撥打 12315 熱線咨詢屬地監管部門;利用政務平臺的 “智能導辦” 功能匹配正確部門。
4.2 部門職責不清時的查詢技巧
當遇到部門職責交叉或規定不明確時,可采用三級查詢法:首先查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明確大致層級;其次訪問省級市場監管局官網查看本地實施細則和部門分工;最后通過政務服務平臺的在線咨詢功能或撥打專門咨詢電話(如青海 0971-5115612)獲取精準指引。重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延續等事項,可優先參考北京市等地區的公開辦理指南,了解通用流程后再對接本地部門。
4.3 線上線下辦理的銜接問題
線上提交材料后需線下補充的,應注意:通過平臺查詢需補充的具體材料清單,避免遺漏;確認線下提交地址是否與線上受理部門一致,部分地區實行 “線上統一受理、線下分級辦理” 模式;保留所有提交材料的憑證和回執,便于后續查詢。北京市等地區已實現 “線上提交、線下郵寄” 的無縫銜接,企業無需到現場即可完成補充材料提交。
五、總結:精準對接辦理部門的核心要點
生產許可證在哪個部門辦理?關鍵在于把握 “層級定位→行業匹配→渠道選擇” 的三步法則。企業應首先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明確產品的審批層級,區分國家級與省級審批范圍;再根據所屬行業找到對應的具體辦理機構,如食品類對接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處,工業產品對接省級許可證辦公室;最后選擇線上或線下渠道提交申請,充分利用 2025 年數字化新政帶來的便利。建議企業建立部門對接臺賬,記錄受理部門、聯系人及進度節點,同時定期關注審批權限調整政策,確保始終對接正確的辦理部門。記住,找對部門是生產許可證辦理成功的第一步,精準對接能有效縮短辦理周期,為企業合法經營贏得寶貴時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