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反光標識產品3C認證初始工廠檢查的范圍及強制性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所涉及的車身反光標識:是指總質量不小于12000kg的貨車和總質量大于3500kg的掛車在后部設置的車身反光標識及車長不小于10m的貨車和總質量大于3500kg的掛車在側面設置的車身反光標識。CCC初始工廠檢查的范圍:應覆蓋委托CCC認證產品的加工場所,產品一致性檢查應覆蓋委托認證產品的所有型號。 初始工廠檢查由CCC認證機構派出的檢查員承擔,檢查員的能力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對同一工廠檢查的檢查員不少于2名。
通常情況下,CCC工廠檢查時,應對委托認證的產品進行一致性檢查,每個型號至少抽取50mm×2000mm的樣品,
車身反光標識產品強制性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1,職責和資源
1.1 職責:工廠應規定與質量活動有關的各類人員職責及相互關系,且工廠應在組織內指定一名質量負責人,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 負責建立滿足本文件要求的質量體系,并確保其實施和保持;
b) 確保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的產品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CCC認證標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不合格品和CCC獲證產品變更后未經認證機構確認,不能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
1.2 資源:
工廠應配備必須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以滿足穩定生產符合強制性認證標準要求的產品;應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確保從事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人員具備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適宜產品生產、檢驗、試驗、儲存等必需的環境條件。
2,文件和記錄
2.1 工廠應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認證產品的質量計劃或類似文件,以及為確保產品質量的相關過程有效運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質量計劃應包括產品設計目標、實現過程、檢測及有關資源的規定,以及產品獲證后對獲證產品的變更(標準、工藝、關鍵件等)、標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規定。
產品設計標準或規范應是質量計劃的其中一個內容,其要求應不低于有關該產品的3C認證實施規則中規定的標準要求。
2.2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對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些控制應確保:
a) 文件發布前和更改應由授權人批準,以確保其適宜性;
b) 識別文件的更改和修訂狀態,以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
c) 在使用處可獲得相應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質量記錄的標識、儲存、保管和處理的文件化程序。質量記錄應清晰、完整以作為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證據。
質量記錄應有適當的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應不少于兩次工廠檢查的時間間隔(24個月)。
3,采購和進貨檢驗
3.1 供應商的控制
工廠應制定對原材料的供應商的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確保供應商具有保證提供原材料滿足要求的能力。工廠應保存對供應商的選擇評價和日常管理記錄。
3.2 原材料的檢驗/驗證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對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的程序及定期確認檢驗的程序,以確保原材料滿足認證所規定的要求。原材料的檢驗可由工廠進行,也可以由供應商完成。當由供應商檢驗時,工廠應對供應商提出明確的檢驗要求。
工廠應保存原材料檢驗或驗證記錄、確認檢驗記錄及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明及有關檢驗數據等。
4,生產過程控制和過程檢驗
4.1 工廠應對產品生產的關鍵工序進行識別,車身反光標識產品生產現場應包括成型和/或涂布、壓花、鍍膜、著色、封邊等關鍵工序。關鍵工序操作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果該工序沒有文件規定就不能保證產品質量時,則應制定相應的工藝作業指導書,使生產過程受控。
4.2 產品生產過程中如對環境條件有要求,工廠應保證工作環境滿足規定的要求。
4.3 可行時,工廠應對適宜的過程參數和產品特性進行監控。
4.4 工廠應建立并保持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的制度。
4.5 工廠應在生產的適當階段對產品進行檢驗,以確保最終產品與CCC認證樣品一致。
5,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
工廠應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以驗證產品滿足規定的要求。檢驗程序中應包括檢驗項目、內容、方法、判定準則等。應保存檢驗記錄。具體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規定應滿足相應產品的3C認證實施規則的要求。
例行檢驗是在生產的最終階段對生產線上的產品進行的100%檢驗,通常檢驗后,除包裝和加貼標簽外,不再進一步加工。例行檢驗至少應進行逆反射系數試驗項目,且試驗項目能在加工場所現場得到驗證。
確認檢驗是為驗證產品持續符合標準要求進行的抽樣檢驗。確認檢驗至少應進行逆反射系數、色度、耐候性能試驗、鹽霧腐蝕試驗、抗溶劑試驗、附著性試驗、彎曲試驗等試驗項目。檢驗周期不超過一年。
6,檢驗試驗儀器設備
用于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應定期校準、檢定和檢查,以滿足測量、檢驗和試驗要求。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應有操作規程,檢驗人員應能按操作規程要求,正確地使用儀器設備。
6.1 校準和檢定
用于確定所生產的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試驗設備應按規定的周期進行校準或檢定。校準或檢定應溯源至國家或國際基準。對自行校準的,應規定校準方法、驗收準則和校準周期等。設備的校準或檢定狀態應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員方便識別。應保存設備的校準或檢定記錄。
6.2 運行檢查
對用于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的設備除進行日常操作檢查外,還應進行運行檢查。當發現運行檢查結果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能追溯至已檢測過的產品。必要時應對這些產品重新進行檢測。應規定操作人員在發現設備功能失效時需采取的措施。應記錄運行檢查結果及采取的調整措施。
7,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廠應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內容應包括不合格品的標識方法、隔離和處置及采取的糾正、預防措施。工廠應保存對不合格品的處置記錄。
8,內部質量審核
工廠應建立文件化的內部質量審核程序,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和認證產品的一致性,并記錄內部審核結果。
對工廠的投訴尤其是對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投訴,應保存記錄,并應作為內部質量審核的信息輸入。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應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進行記錄。
9,認證產品的一致性
工廠應對批量生產產品與產品CCC認證抽樣檢測合格的樣品的一致性進行控制,以使認證產品持續符合規定的要求。
對原材料、結構、工序等影響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因素工廠應建立變更控制程序,3C認證產品的變更(可能影響與相關標準的符合性或產品抽樣檢測樣品的一致性)應在實施前向CCC認證機構申報并獲得批準后方可執行。
10,包裝、搬運和儲存
工廠所進行的任何包裝、搬運操作和儲存環境應不影響產品符合規定標準要求。產品包裝中應附有使用產品的中文說明書。
11,標識
11.1 工廠應在產品包裝上加施清晰、持久的標識。標識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
a)產品名稱;
b)認證標志;
c)執行標準編號;
d)產品等級;
e)商標和型號;
f)制造商和產地。
11.2 工廠至少應在產品本體的白色單元上加施清晰、持久的標識。標識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
a)制造商標識或商標;
b)CCC認證標志;
c)產品等級。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