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14000產生背景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戈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
大會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委員會,即“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承擔重新評估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調查任務,歷時若干年,在考證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們共同未來”的報告,這篇報告首次引入了“持續發展”的概念,敦促工業界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這份報告一頒布即得到50多個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他們聯合呼吁召開世界性會議專題討論和制定行動綱領。
從80年代起,美國和西歐一些公司為了響應持續發展的號召,減少污染,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以獲得商品經營支持,開始建立各自的環境管理方式,這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雛形。1985年荷蘭率先提出建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1988年試行實施,1990年進入環境圓桌會議上專門討論了環境審核問題。英國也在質量體系標準(BS5750)基礎上,制定BS7750環境管理體系。英國的BS7750和歐盟的環境審核實施后,歐洲的許多國家紛紛開展認證活動,由第三方予以證明企業的環境績效。這些實踐活動奠定了ISO14000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183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出席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等文件。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全球謀求可持續發展分得時代開始了。各國政府領導、科學家和公眾認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必須改變工業污染控制的戰略,從加強環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預防(清潔生產)的新觀念。通過企業的“自我決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環境管理融于企業全面管理之中。
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3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以規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ISO14000文件內容
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繼ISO9000標準之后推出的又一個管理標準。該標準是由ISO/TC207的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個號,統稱為ISO14000系列標準。該系列標準融合了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經驗,是一種完整的、操作性很強的體系標準,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其中ISO14001是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主干標準,它是企業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的依據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標準,目的是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環境行為,以達到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ISO14000系列標準的用戶是全球商業、工業、政府、非贏利性組織和其他用戶,其目的是用來約束組織的環境行為,達到持續改善的目的,與ISO9000系列標準一樣,對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即"綠色壁壘",促進世界貿易具有重大作用。
三、ISO14000標準制度基礎
歐美一些大公司在80年代就已開始自發制定公司的環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環境咨詢公司來調查他們的環境績效,并對外公布調查結果(這可以認為環境審核的前身)。以此證明他們優良的環境管理和引以為自豪的環境績效。他們的做法得到了公眾對公司的理解,也贏得廣泛認可,公司也相應地獲得經濟與環境效益。為了推行這種做法,到1990年末,歐洲制定了兩個有關計劃,為公司提供環境管理的辦法,使其不必為證明環境信譽而各自采取單獨行動。第一個計劃為BS7750,由英國標準所制定第二個計劃是歐盟的環境管理系統,稱為生態管理和審核法案(Eco-ManagementandAuditScheme,EMAS),其大部分內容來源于BS7750。很多公司試用這些標準后,取得了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兩個標準在歐洲得到較好的推廣和實施。
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開始按照BS7750和EMAS的條款,并參照本國的法規的標準,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另外一項具有基礎性意義的行動則是1987年ISO頒布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標準――ISO900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取得了成功。許多國家和地區對ISO9000系列標準極為重視,積極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并獲得第三方認證,以此作為開展國際貿易進入國際市場的優勢條件之一。ISO9000的成功經驗證明國際標準中設立管理系列標準的可行性和巨大進步意義。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礎上,開始著手制定標準序號為14000的系列環境管理標準。因此可以說歐洲發達國家積極推行的BS7750、EMAS以及ISO9000的成功經驗是ISO14000系列的基礎。
四、ISO14000中文名稱
ISO14001中文名稱是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頒布,目前有效版本ISO14001:2004。
ISO14001是組織規劃、實施、檢查、評審環境管理運作系統的規范性標準(見圖),該系統包含五大部分,17個要素。五大部分內容概括如下:
●ISO14000五大部分
①環境方針
②規劃
③實施與運行
④檢查與糾正措施
⑤管理評審
這五個基本部分包含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和建立后有計劃地評審及持續改進的循環,以保證組織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ISO14000的17個要素
1、環境方針
2、環境因素
3、法律與其他要求
4、目標和指標
5、環境管理方案
6、機構和職責
7、培訓、意識與能力
8、信息交流
9、環境管理體系文件
10、文件管理
11、運行控制
12、應急準備和響應
13、監測
14、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15、記錄
16、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17、管理評審
五、申請ISO14000認證應提交的材料
1、有效版本的管理體系文件(手冊、程序文件等)
2、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或機構成立批文復印件
3、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4、相關資質文件復印件(法律法規有要求時)
5、生產工藝流程圖(適用于工業企業)
6、組織機構圖
7、認證場所清單(適用于有多個相同或類似場所的情況,如分公司、廠、辦、處、所、站、項目部等)
8、重要環境因素
9、環評批復復印件
10、“三同時”驗收報告及批復復印件
11、污染物排放監測報告復印件
12、消防驗收報告
13、守法證明
六、ISO14000認證基本流程
咨詢流程:
初訪----簽約----咨詢師進駐----制定計劃----體系建設(管理手冊、程序文件編定)----文件審定----運行輔導----自查及糾正----評審輔導----咨詢總結
認證流程:
提交申請---->簽定合同---->審核文件---->現場審核---->糾正措施---->批準---->注冊頒證
今天通過對《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