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產品標準咨詢
概念簡述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疤肌焙挠玫迷蕉?,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越小。
Acarbon footprintis “the total set ofgreenhouse gas(GHG) emissions caused by an organization, event, product or person.”
碳足跡指的是由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溫室氣體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能源使用以及各類生產過程。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CO2e)來表示。
摘要
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
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一般包括了采購、生產、倉儲和運輸,其中倉儲和運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計算方法
計算你的“碳足跡”
理念
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碳補償
轉變生活方式,放棄各種“高碳”生活,倡導“低碳”的生活。
基本公式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電度數×0.785×可再生能源電力修正系數;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數×0.785;
乘坐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內=公里數×0.275×該飛機的單位客艙人均碳排放;
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數-200);
長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數×0.139。
換算后需補償樹的數目
例如: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
碳足跡
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植三棵樹來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植一棵樹;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為此,需要植三棵樹……
如果不以種樹補償,則可以根據國際一般碳匯價格水平,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補償10美元錢。用這部分錢,可以請別人去種樹。
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Kg二氧化碳來計算需要種幾棵樹來補償。
碳足跡計算
首先碳足跡的計算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利用生命周期評估(LCA)法(這種方法更準確也更具體);
第二種是通過所使用的能源礦物燃料排放量計算(IPCC)(這種方法較一般);
第三種是投入產出法(IO)。
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一種自下到上的計算方法,是對產品及其“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計算方法,計算過程比較詳細準確。
IPCC碳排放法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編寫的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其在計算過程中全面考慮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投入產出法是一種自上到下的計算方法,利用投入產出進行計算,計算結果不精確。
不只一種方法提供給大眾,這取決于人們如何去使用。像這樣在世界地圖和美國國務院提供的地圖上自上向下計算,即可計算出人均碳足跡,以及每個國家的總排放量(或其他高級工作團隊、組織等),并可以將居民個人排放量和集團分隔開來。自下往上計算,就好比上面舉的以你的車子碳足跡的例子,總結歸因于單獨個體行動的碳排放量。
用你的車子的碳足跡作為一個例子:第一種方法會估計所有的碳排放量,從汽車的原材料開采(包括制造汽車所有的金屬、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開始到汽車的生產、開車和處置車整個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第二種方法則只計算制造、駕駛和處置車時所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計算器
2013所有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碳足跡,我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實測每一項,但它不僅僅只針對二氧化碳(雖然它是相對其他溫室氣體是最常見的),其他溫室氣體包括(但不僅限于):甲烷,臭氧,氧化亞氮,六氟化硫,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和氯氟烴等。鑒于此,美國多數碳足跡計算包括所有適用的氣體,因為這些都有助于我們認識和了解溫室效應與地球變暖。
碳足跡
這是個相當復雜的計算,根據不同的個人會有不同的變數,碳足跡的計算包括一切用于電力、建設我們的家園、運輸(包括旅行時乘坐汽車、飛機、鐵路和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的能源,以及我們所使用的所有消耗品。以上很多個人的因素,可分別計算(例如個人碳足跡,從你的家、旅行、食品等)。一旦你明白你所產生的碳足跡,你的碳足跡從哪來(也許這更重要),那你就可以開始減少它;很多方法方式產生碳足跡,但總有一些方法可以減少碳足跡。
你可以用碳足跡計算器測出自己的碳足跡。
3產品認證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低碳制造以應對來自政府、社會及公眾的壓力,展示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眾多行業內優秀企業開始著手從產品源頭設計開始,減少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GHG排放量。
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聯手香港環境保護總會舉辦的“中國企業低碳管理與行動論壇”在廣州召開,CQC開展的ISO14064溫室氣體核查及產品碳足跡認證企業有30余家,3A環保漆、藍月亮等成為國內首批通過CQC碳足跡認證的企業。
從CQC分析的數據得出,2013涂料行業中采用高耗能的設備,以及部分原材料本身具有較多的碳排量,是造成大多數品牌涂料產品碳排放居高不下的主因。
《“十二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正式發布?!秾m椧巹潯访鞔_提出,要推動我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撐低碳經濟發展,支撐“十二五”期間和2023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相信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接受產品碳足跡評估認證,這也將成為評估企業低碳環保社會價值的新坐標。
認證標準
據易碳家了解到,按照預定程序,由國際標準化組織起草的ISO14067產品碳足跡國際標準(簡稱ISO碳足跡標準)的最終版草案稿仍將在2013確定,定稿將在2013年內發布。專家普遍認為,根據該標準最新版的征求意見稿,大國將展開新一輪碳減排博弈。該標準旨在為產品碳足跡的量化、通報和核查制定更確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敘述方式,也許很快它就會成為一項有關碳足跡的評估、監測、報告和核查的國際通行標準。
不排除以后一些國際采購商會將其納入自己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中。據易碳家了解到,英、日、美等國已建立多種低碳認證制度及標簽,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也通過在其產品上標注碳排放或節能信息,迎合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一方面,ISO碳足跡標準會形成新的貿易門檻,增加碳認證、碳標識等開支,加大小型出口企業成本,削弱其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該標準會形成新的技術門檻,加速落后技術的淘汰,大多數企業不得不花高價錢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
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專家認為,我國雖然是全球出口大國,但大多數行業屬于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以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為例,產品的大部分碳排放出現在使用階段,但如果按照ISO碳足跡標準,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都會被算在中國頭上,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大國是不合理的。ISO碳足跡標準一旦通過,就可能納入到WTO框架下,成為各個成員國都必須遵守的規則;中國是WTO成員國,也必然受制于該標準。一旦ISO碳足跡標準正式發布,根據WTO的規則,該標準的出臺將極有可能將碳稅征收納入到WTO的多邊TBT體系框架內,屆時中國將只能非常被動地接受這種多邊機制。
為此,檢驗檢疫機構提醒各相關出口企業要積極關注ISO碳足跡標準發展進程,多了解相關低碳認證制度及標簽;要加大研發力度,改進工藝技術方法。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利益
4自測方法
算算你的“碳足跡”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地球生存。用水、用紙、用電、假期、交通方式、垃圾處理、食物……這些點點滴滴都與碳排放相關。碳排放量的多與少決定在你。有人認為要使碳排放減少,必然導致生活質量降低。不一定!我們認為,在維持一定生活質量而你自己仍然開心的基礎上,還是可以做到環保、節能減排的。 按照以下提供的數據,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你可以在每一項兩個分值之間取一個合適的分值。把所有分值加起來,就是你的碳足跡分數。對照下面的表格,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生活,要可持續地維持全球的消費,需要幾個地球?分數最低的只需要一個地球,加起來正好100分。
這是對碳足跡的簡單計算。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網上搜索,輸入數據可以測出具體的碳排放量。
小測試
水
10經常用浴缸泡澡,家里有洗碗機
2大多數用花灑淋浴,家里沒有洗碗機
紙
15你定期購買報紙和新書,經常打印紙張
5你跟他人共享報紙,經常借書而不買書
電
55你使用許多常規電器,且經常讓它們處于開機或待機狀態
5你節約能源,在家不會使用太多電器
假期
75每年有一次長途飛機旅行甚至更多
12通常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度假
交通方式
85出行大多數是開車
12出行大多數是騎自行車或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垃圾
105很少或基本上不回收垃圾
30產生很少垃圾,且盡可能地回收垃圾
食物
105你吃很多,且很少注意食物是哪里制造的
34吃當地制造的食物,不浪費食物
維持你的生活方式需要多少個地球?
5環保方面
減少方法
主動減少碳排放
主動減少碳排放,我們介紹了幾種常見方法:換節能燈泡:11瓦節能燈就相當約80瓦白熾燈的照明度,使用壽命更比白熾燈長6到8倍,不僅大大減少用電量,還節約了更多資源,省錢又環保。-二十六度空調:空調的溫度設在夏天二十六度左右,冬天十八到二十度對人體健康比較有利,同時還可大大節約能源。-購買那些只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氟里昂的綠色環保冰箱。丟棄舊冰箱時打電話請廠商協助清理氟里昂。選擇“ 能效標志“的冰箱、空調和洗衣機,能效高,省電加省錢。-購買小排量或混合動力機動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參加“少開一天車”活動。-選擇公交,減少使用小轎車和摩托車。-拼車:汽車共享,和朋友、同事、鄰居同乘,既減少交通流量、又節省汽油、減少污染、減小碳足跡。-購買本地食品:如今不少食品通過航班進出口,選擇本地產品,免去空運環節,更為綠色。
碳補償或碳抵消
通過植樹(也可委托國家認可的基金會)或其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行為,對自己曾經產生的碳足跡進行一定程度的抵消或補償。
植樹造林
保護和管理好現有森林,擴大森林面積、蓄積量、生物量和生長量,可增加森林對碳的吸收,發揮森林碳匯作用,不僅能夠有效遏制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還能美化和改善環境,發揮森林的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功能和效益。比如一棵冷杉30年能吸收111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吸收4公斤左右;1棵成年的沙棘樹每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為1.66kg。3A環保漆在甘肅種植30多萬棵沙棘林,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減碳與生態扶貧效果。
碳足跡
環保措施
1.每天堅持瑜伽、普拉提或者太極拳這樣健康自然溫和的輕慢運動。
2.不抽煙,也盡量不吸二手煙。
3.善待他人,以寬容友善溫和的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4.盡量選擇有機食品和健康食品食用。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完全不用化肥、農藥和各種添加劑,也不采用基因技術,最后還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
5.尊重生態自然,有自覺的環保觀,同時還能帶動身邊人一起倡導環保;不亂扔垃圾,看到別人扔的垃圾,也會撿到垃圾桶里。
6.親近大自然,并且選擇環保、自然并且自由的“有機旅行”方式,和傳統的在旅途中欣賞美景不一樣,它更注重保護性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不破壞環境,自覺保護生態。
7.積極和身邊的人分享樂活生活。
8.選擇質量可靠的打印機,以免因為卡紙造成浪費。
9.使用熒光燈,它比白熾燈至少節電66%。
10.關閉電器電源。無論辦公室還是家里,電腦、電視等電器不使用時關閉電源比待機狀態能節約電源。
11.舊物捐贈,將自己多余或無用的物品捐贈給福利組織。
12.節約用水,將馬桶和水龍頭的流量關小,盡量一水多用,比如洗菜水刷碗,洗衣水拖地。
13.多乘坐公車或步行上班,或駕駛低油耗型小車。
14.據統計,我國2012共銷售手機1.4億部。隨著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充電器不通用造成大量充電器閑置和浪費。
增強意識
當我們還在對機票打折津津樂道時,縮小個人的“碳足跡”在2012已經成了英國的流行語?!疤甲阚E”,就是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即個人的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飛機是最大的碳排放制造者,因此在英國,輿論提倡放棄不必要的飛行計劃,利用火車代替短途飛行。
在德文中,我還沒見到與“碳足跡”對應的用語。但是德國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恐怕比英國過之而無不及。在德國,學生時常接受“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教育;德國媒體上,環境也是恒久不變的焦點話題;公共場合里,如果舉止不環保往往引來比行為怪異更甚的側目;公交車上,全球變暖也能成為陌生人相互搭訕的話題。于此甚之,據說如今在德國,舉止是否環保已成為衡量人是否有教養的第一標準。
企業環保
首屆低碳技術博覽會
2013近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暨技術博覽會在南昌開幕,在此次以“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為主題的大會上,發展低碳生態經濟,減少企業碳排量,將“碳足跡”作為企業參與環境保護,實現社會責任的新坐標成為1300多名海內外嘉賓討論的重要議題。
碳足跡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通常也被稱為“碳耗用量”,指的是一種新開發的,用于測量機構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影響的指標。作為對抗氣候變化的重要武器,企業和個人通過確定自己的“碳足跡”,了解“碳排量”,進而去控制和約束個人和企業的行為以達到減少碳排量的目的。但問題在于,相對于個人對自我行為的約束,組織結構復雜,機構龐大的企業如何尋求一條更系統、更有效的方法去實現這一目標?低碳經濟給出了答案。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通過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實現企業的綠色發展。這種經濟模式不僅意味著企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同時也要求企業以身作則,引導員工和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行為,從而充分發掘行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碳足跡”作為最直觀的環保新指標,是對企業理解和落實循環經濟提出的更高實踐標準,而低碳經濟則是這種指標的具體落實。只有當企業和員工能同時自覺承擔環境義務,進行自我約束和控制,才能真正實現其對消費者,對國家,以及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承諾。
在世界范圍內,很多知名企業已將“低碳經濟”和“碳足跡”作為衡量企業社會責任(CRS),實現企業新飛躍的發展方向。雖然在中國這些概念提出的時間并不長,但不少企業早已有與之相符合的思路和理念。快速電梯“綠色公司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此,快速電梯總裁朱康正闡釋說,“綠色公司人”是快速公司承擔環保責任的綜合體現,有兩層含義。對外指的是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節能、環?!钡漠a品和高效便捷的后期維護;對內則旨在企業內部打造綠色生產環境,使“人人有環保觀念,人人參與環?!?。通過企業和員工的共同努力,打造綠色環境。
承擔環保責任
隨著企業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作為現代社會大機器正常運轉的基本部件,企業掌握了各種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和能源,所以企業有義務和責任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到社會效益的平衡,通過各種途徑去履行環境義務?!疤紲p排”是其中一步,而絕不是僅有的一步。
對于這點,快速電梯公司總裁朱康正是這樣闡述的: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它需要從公司內部員工到客戶消費終端,從技術研發到產品生產,從原材料采購到供應商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貫徹這一主題。快速電梯公司基于自己“節能、環保”的理念和對其他公司經驗的借鑒,制定全面的環保策略—從產品節能、安全高效和相關行業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將企業的發展與公眾利益結合在一起,為更好實踐“企業社會人”的目標而努力。
綠色環保首先體現在節能產品的研發上,快速電梯在其生產的住宅電梯中搭載了永磁同步無齒輪驅動和能源再生技術,可節省50%左右的能耗,并杜絕油污對機房和井道環境的污染。而在SupEX系列乘客電梯中采用的小機房、無機房配置方案,有效節省了機房空間,有效降低了業主公攤面積,進而也大大降低了電梯運轉中能源的消耗。
安全高效是快速電梯履行環境責任的又一體現,既在保證產品安全運轉的同時,從效率角度節省能源。除了堅持每人、每天、每個工地與使用現場的“All Safe“理念外,企業還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和電梯運維安全教育來提升產品的使用效率。為此,企業多次舉行各種社會宣傳和公益活動,比如“安全乘梯”教育、電梯運維安全培訓等,以帶動了更多企業和個人加入到安全高效的環保理念中來。
此外,通過分享環保理念,加強相關行業的環保標準,是快速電梯對企業環保理念的又一創新。在快速電梯看來,行業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供應商所在的各個行業都是快速電梯不可缺少的伙伴,快速電梯愿意和供應商分享自己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和環保經驗,并在不斷的分享和合作中,得到彼此的認同??焖俟坦芾聿块T負責人表示:“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程序,我們將環保理念和高效的工作方法及管控流程推及至所有的關鍵供應商,協助他們進行產品及服務持續的改進,確保企業本身和行業的盈利的同時,實現企業環保責任?!?/p>
碳足跡和低碳經濟等一系列環保新理念的提出,既是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的一個證明,同時也體現著人類為解決環境問題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皩τ趪姨岢龅母鞣N環保政策和策略,每個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企業應該謹慎思考并為之付出行動?!笨焖匐娞菘偛弥炜嫡f道,“只有用持之以恒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關節能環保的‘小事’,才能將保護地球生態的‘大事’堅持到底,將無止盡的生命延續?!?/p>
6氣候變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它指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為標準計算。這個概念以形象的“足跡”為比喻,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在天空不斷增多的溫室氣體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一個人的碳足跡可以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常坐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為飛機飛行會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
由此可見,碳足跡涉及許多因素。不過,計算碳足跡并不難,許多網站提供了專門的“碳足跡計算器”,只要輸入相關情況,就可以計算你某種活動的碳足跡,也可以計算你全年的碳足跡總量。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
碳足跡的提出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約78<
今天通過對《碳足跡產品標準咨詢》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