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組織機構建設方面
保密組織機構建設,是開展保密工作的組織保證。保密組織不健全、不作為,必然導致單位保密工作一盤散沙。然而,有些單位并未引起重視。
其原因首先是思想認識有誤區,總覺得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是企業實實在在的組織領導機構,保密工作領導小組(保密委員會)是個名義上的虛設機構,不起什么作用。
其次是顧慮占用人力成本,經濟上不劃算。所以,有的單位為了應付達標,就下了個空頭文件,給有關人員安上了保密的“頭銜”,實際上人員和工作并不到位。尤其是專職保密總監和相關專職保密管理人員都是有名無實。有的單位保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后連專門的例會都不開,有的開會也只是簡單聽聽匯報過過場,并不具體研究工作、解決問題。
由于領導的態度明顯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下面執行層也就覺得保密機構是虛設機構,沒有領導權、號召力, 便在工作中表現為不負責、不到位、不落實。
不符合保密標準要求的具體表現如下:
(1)保密總監由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員兼任,并非專職;
(2)保密工作辦公室虛設,有的作為綜合部門中的內設機構,并非同級職能部門;
(3)未配備專職保密管理人員;
(4)保密工作領導小組(保密委員會)未落實例會制度;
(5)保密工作領導小組(保密委員會)組長(主任)、保密總監、業務副總等保密管理人員職責不清、履職不到位;
(6)對本單位保密工作情況不熟悉、不掌握。
2、保密制度制定方面
保密制度具有規范性、穩定性、約束力,對保密工作健康運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但是,有的單位卻不注意在制定制度上下功夫,工作中憑感覺辦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講規矩,缺少章法。
有的直接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嚴重脫離本單位實際,工作中無法執行。保密標準要求,制定保密制度要與日常管理制度相融合。保密制度與業務工作制度不能融合,保密工作的保障作用必然蒼白無力。但是這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
制度融合做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抓住本單位區別于其他單位的獨特之處,沒有梳理出日常管理制度的特點與保密標準的剛性要求和程序性特點的關系,導致定出來的制度“保密是保密,業務是業務”,形成“兩張皮”現象。而深不進去、融不到位的根本原因,還是思想不重視,工作簡單化、圖省事。
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多數表現為:
(1)保密制度照抄照搬,無針對性;
(2)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
(3)部分制度未在實際工作中執行;
(4)保密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未實現有機融合;
(5)無年度工作計劃或工作總結;
(6)未建立保密工作責任制;
(7)獎懲激勵制度不兌現、不落實。
3、涉密人員管理方面
保密工作的成敗得失因人而異、盡在人為。對涉密人員的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涉密人員保密管理是一個多環節的過程管理,涉及人員挑選、考察政審、教育培訓、簽訂承諾書、確定崗位密級、日常管理、考核評價等。
同時,涉密人員管理還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涉密人員的密級變化、家庭重大變故、出國(境)審批、離崗離職脫密期管理等,都是保密管理的范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流動的加快,一些單位涉密人員頻繁調整,也會加大保密管理難度。
在現場審查中,一些單位對涉密人員管理方面存在的經常性問題如下:
(1)涉密人員密級界定不準,過寬或過窄、過高或過低;
(2)涉密人員審批確定或者等級發生變化時未履行規定程序;
(3)保密教育培訓時間或內容不落實,保密常識測試平均成績不及格;
(4)未對在崗涉密人員進行定期考核評價;
(5)對涉密人員因私出國(境)未按保密要求進行管理;
(6)未嚴格執行涉密人員離崗離職脫密期管理制度。
4、設備載體管理方面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涉密設備和載體呈現出多樣化、微型化、自動化、智能化和使用快捷、攜帶方便等特點,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因涉密設備和載體使用管理不當造成國家秘密泄露的案例屢見不鮮。
為了加強涉密設備和載體管理工作,國家保密標準對軍工保密資格單位、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單位、國家秘密載體印制資質單位的涉密設備和載體管理都作出了嚴格規定。但是,現場審查中,許多單位對這方面的知識明顯掌握不夠,從設備和載體的標識、登記、使用、借用、攜帶到維修、報廢等多個環節都做得不規范,出現了較多的丟分。
具體表現如下:
(1)未按要求建立單位涉密載體臺賬或個人留存涉密載體臺賬;
(2)涉密設備、載體臺賬賬物不符,相關表格要素不全;
(3)涉密設備和載體標識不規范;
(4)涉密載體打印、刻錄、借閱、發放未嚴格履行審批手續;
(5)涉密設備、載體帶出審批記錄不完備;
(6)無設備維修、報廢、銷毀審批記錄;
(7)部分保密安全產品不能提供規定的檢測證書;
(8)個別涉密計算機未拆除無線藍牙模塊;
(9)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措施不符合要求;
(10)涉密信息輸出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5、涉密場所管理方面
涉密場所是涉密人員開展涉密業務的經常性活動空間。武器裝備技術研發、生產、測試、改進的全過程要在涉密場所進行;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安防監控、屏蔽室建設等,也離不開涉密場所;國家秘密載體印制、檔案數字化加工等更需要在保密安全的空間環境中進行。所以,涉密資質單位對涉密場所管理(包括在甲方進行的場所)同樣不可掉以輕心。但是,有許多單位在這方面做得不到位。
具體表現如下:
(1)門禁后臺無法查看;
(2)未對門禁、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系統進行定期維護;
(3)視頻監控未全面覆蓋,或者監控方向不正確;
(4)監控記錄不能完整反映場所內日常保密管理情況;
(5)無視頻監控檢查記錄或監督檢查記錄;
(6)視頻監控信息保存時間不足3個月。
6、涉密項目管理方面
加強涉密項目保密管理,是涉密資質單位保密工作的重要任務和重點環節。涉密項目實施中往往頭緒繁多、變化較快、環境復雜,保密管理的難度常常難以預料。有時一些在家練好的套路,到了現場派不上用場。
僅從單位內部保密管理的審查情況看,項目管理工作中不規范的問題主要有如下表現:
(1)未建立涉密項目管理臺賬,或者項目管理臺賬賬物不符;
(2)未制定涉密項目實施保密管理方案;
(3)涉密項目資料未標明密級或者擅自變更密級;
(4)項目負責人未按要求控制涉密信息的接觸范圍和知悉程度;
(5)項目實施現場管理不符合規定;
(6)項目負責人或參與項目的涉密人員更換頻繁。
7、保密監督檢查方面
保密監督檢查是保證保密工作落實的必要方法和手段。及時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保密檢查,對于及早發現問題、清除隱患、教育提醒、強化意識、落實規定、規范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保密標準相關內容對督促檢查、風險評估、持續改進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和要求。
而在現場審查中,發現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多,主要表現為:
(1)未按要求落實保密檢查制度;
(2)保密檢查和自查流于形式,不能發現工作中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3)保密檢查記錄不完整;
(4)保密管理風險點識別不全面;
(5)對排查出的風險未能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6)持續改進措施不可行、不到位。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