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知識產權權利用盡原則是平衡知識產權權利人私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機制。本文將結合具體案例,探討權利用盡原則的內涵、法律依據、實踐應用以及其在司法實踐中的爭議,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相對全面的視角。
權利用盡原則概述
權利用盡原則指的是知識產權所有人或被許可人將知識產權產品合法投放市場后,該知識產權對這些產品的部分或全部排他權因此而用盡。這一原則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社會福祉,并促進作品的創作傳播、商譽的維護以及科技的不斷創新。
權利用盡的法律依據
專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這一規定明確了專利權用盡的法律地位。
著作權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未明確規定權利用盡條款,但根據法理,適用“發行權一次用盡原則”,即作品的原件或復制件經過銷售或依法轉讓后,作品原件或復制件的所有者再次出售或贈與該原件或復制件,無需著作權人對發行權的許可。
商標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未明文規定商標權利用盡,但在司法實踐中已成為共識。對于標識商標權的商品經由商標權人或被許可人以合法方式銷售或轉讓后,商標權主體對該特定商品上附著的商標權即告窮竭。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第六條,完成育種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授權品種享有排他的獨占權。這意味著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品種權所有人(品種權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也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
權利用盡與合法來源抗辯
權利用盡與合法來源抗辯在司法實踐中常被混淆。權利用盡抗辯是基于權利人或其許可人處購買取得;而合法來源抗辯則是針對銷售侵權產品,但客觀上因該侵權產品是經過合法取得并能說明提供者,主觀上不知道銷售的是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
平行進口中的權利用盡
在商標權方面,平行進口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立法層面并未規定商標權的平行進口問題,而國際社會就平行進口問題僅達成了一個折衷方案,即TRIPS協定第6條規定,交給成員國各國自行解決。我國人民法院比較傾向基于“平行進口”商品的具體事實做出是否侵權的認定,考慮重點在于平行進口商品本身是商標權利人或者其授權的主體在國外合法銷售的商品,且平行進口商品與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商品無實質性差異時,一般不做侵權認定。
不能適用權利用盡的情況
權利用盡原則并非無限制適用。例如,將正品重新包裝并貼附權利人商標后再行出售的行為是否構成侵害商標權,關鍵在于判斷重新包裝的行為是否損害了商標的品質保障功能。
權利用盡原則的實施對象
權利用盡原則的實施對象是知識產權產品,即能夠實質性包含某一知識產權全部特征的產品。
權利用盡的兩種情形
1. 首次出售:知識產權權利人售出產品后,不得再向下游經銷者、使用者收取許可費。
2. 侵權獲賠:權利人就某批侵權產品接受了補償,不得就這批產品再向任何行為人再度基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要求補償。
權利用盡原則的案例解析
案例一:商標權用盡與平行進口
在原告某制紙株式會社、原告某(南通)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訴被告杭州某貿易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案中,法院認為,被訴侵權商品系原告A生產,被告平行進口后在國內銷售,并未對該商品進行任何形式的改變,該商品上標注的商標為“GOO.N”,商標與商品來源的對應關系是真實的,不會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故涉案商標的商品來源識別功能未受到影響。本案認可了商標“權利用盡”規則的“國際用盡”。
上述案例中,若被控侵權商品確實來源于商標權人或其授權主體,此時商標權人已經從“第一次”銷售中實現了商標的商業價值,而不能再阻止他人進行“二次”銷售或合理的商業營銷,否則將阻礙市場的正常自由競爭秩序建立的進程,因此“平行進口”應被司法所接受,不認定構成侵害商標權。
案例二:擅自更換商標包裝易導致識別力的降低
在原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訴被告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及其所屬分公司侵害商標權案中,法院認為,被告公司及其分公司在從美國進口了三星光存儲器之后,采用到貨后將光驅的面板拆下,將面板噴成銀色或刷上“SAMSUNG”的標識,然后裝回光驅的方式,特別是將光存儲器裝入使用了原告享有專有使用權的商標的包裝盒后發貨銷售,這種重新包裝并使用被告享有獨占排他使用權的第3082993號注冊商標的行為,使得該注冊商標對于銷售代理商的識別功能降低,消費者易對三星光存儲器的來源和具體銷售者產生誤解和混淆。這種更換包裝、擅用他人商標的行為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原告的商標權益,構成商標侵權。
結語
權利用盡原則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上述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權利用盡原則不僅有助于解決知識產權糾紛,還能促進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市場的健康發展。然而,權利用盡原則的適用并非無限制,它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考量。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