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初次備考中級經濟師/知識產權師的時候,尤其是沒有把握一次過兩科的同學,會有很多疑問,比如:
“今年過一科,明年可以換專業嗎?”
“如果今年兩科都沒過,明年是不是只能一次過兩科?”
“檔案號是怎么一回事?”
“今年兩科都通過了,明年可以不考經濟基礎,直接考另外的科目嗎??”
......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初級、中級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實行2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方法,應試人員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應試科目,方可取得相應級別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關于中級經濟師/知識產權師成績滾動管理,很多考生都是一知半解,今天努知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建議大家仔細看看!
什么是滾動考試?如何計算滾動期?
滾動考試是考試成績實行2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參加考試的人員須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規定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相應證書。
滾動期是以連續的2個考試年度內的考試次數計算的,兩年滾動:2021年、2022年為一個滾動期,2022年、2023年為一個滾動期,根據有關規定或遇特殊情況,滾動期需要延長的,另行通知。
初、中級經濟專業考試成績滾動管理規則
為進一步規范考試成績滾動管理工作,初、中級考試在報名中遵循如下規則:
(一)、應試人員報名參加考試時,須確定唯一的一個考試級別、一個報考專業,并選擇該級別和專業對應的《經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和實務》科目中的一個或全部。
解讀:考生一次只能選擇初級或者中級考試,不能兩個都選。
(二)、應試人員確定報名參加某個級別和專業的考試后,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應試科目,方可取得相應級別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應試人員取得證書后,相應級別和專業的成績滾動期結束,應試人員不再具有滾動期內的有效成績。
解讀:本條內容有兩點,一個是成績連續兩年有效,言外之意,第一年只通過一科,有一次補考機會,第二年考過了則可以拿證書,如果沒通過則原有成績作廢;另一點是如果考生第一年兩科都通過了,成績滾動結束,第二年想考其它科目的話,經濟基礎需要重新考。爭取一次通過知識產權師的加nuzhixt。
(三)、在一個成績滾動周期內,每名應試人員對應唯一的檔案號,應試人員可在準考證上查看檔案號。
解讀:檔案號唯一性,第四條針對不同情況有詳細說明,可以在準考證上查看。
(四)、應試人員報名時,如果有尚在滾動期內的合格成績,成績管理的原則如下:
1.應試人員報考與上一考試年度同一級別、同一專業的考試,舊的檔案號沿用,合格成績的滾動期接續計算;
解讀:此種情況針對第一年只過一科,在第二年報考的時候會沿用上一年的檔案號,直接報名未過的那一科就可以了。
2.應試人員報名參加不同級別的考試,則合格成績的滾動期結束;
解讀:成績有效是針對同一級別,同一專業,否則無效。比如A同學第一年考中級,只通過了一科,他覺得比較難,第二年想報考初級的話,那么上一年已過的那科成績無效,需要重新考。
3.應試人員的公共科目合格成績在滾動期內,可以沿用舊的檔案號報名與該公共科目相同級別、與上一考試年度不同專業的考試,公共科目合格成績的滾動期接續計算;
解讀:這一條是針對想換專業的考生,比如第一年經濟基礎通過了,工商沒有通過,那么在第二年的時候,可以換成人力或者其它專業,經濟 基礎成績依舊有效,檔案號沿用之前舊的。
4.應試人員的專業科目合格成績在滾動期內,如果新報考專業與該成績對應的專業不同,則該成績的滾動期結束,應試人員獲得一個新的檔案號;此類應試人員需聯系當地考試機構,方能報名參考。
解讀:這一條是說,如果第一年通過的是專業科目,第二年想換其它專業的話,那么上一年通過的專業成績無效,會有一個新的檔案號,并且要和所在地考試機構聯系確定。
各考區考試要求略有差異,如果不想功虧一簣,還是需要花一點時間仔細閱讀考試說明,研究考試規則的!
如果能夠一年過兩科,就沒有這些“麻煩事兒”了!考生們一定要盡早開始備考,一年輕松過兩科!現在加入督學班,今年一次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