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學習經歷,從助教、講師、副教授到教授的教學研究歷程,從學校、區域、國家到國際服務和管理的履歷,宋明順的個人發展和取得的成績與國家質量事業的發展同步,也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記錄者。
篤志躬行 深耕質量教育沃土
——訪首屆“ISO標準化高等教育獎”獲得者、中國計量大學原校長宋明順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將質量內容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支持高等學校加強質量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完善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培訓制度和職稱制度,實現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著力培養質量專業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這意味著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為廣大企業培養緊缺的質量專業人才,為建設質量強國夯實人才基礎成為當務之急。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計量大學原校長宋明順,請他談談自己在標準化和質量領域人才培養的心得與體會。
實干篤行于質量認證領域
多年來,宋明順主要從事計量、標準、認證、質量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領域的教學研究和實務工作。他曾擔任ISO/CASCO WG 33和WG 37專家,以及第四屆標準化教育國際合作委員會 (ICES)主席。現擔任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計量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子商務交易保障技術委員會(ISO/TC 321)主席,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 全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1)委員會委員,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51)副主任委員,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計量與標準化學會會長,教育部市場監管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質量管理與認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他逐漸形成了質量、認證認可、標準化、計量等具有NQI特色的研究體系。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防軍工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3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制定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10項;主導制定了杭州健康碼標準;撰寫的20多份政策建議報告被國家和省部級領導批示并被相關政府部門采納;擔任浙江省(A類)一流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浙江省新型智庫“一帶一路”區域標準化研究中心負責人、“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理事長。
躬行深耕質量教育領域
作為全國質檢領域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為國家質量事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中國計量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從普通教師到學院院長,再到學校校長,宋明順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在質量管理學課程建設、質量專業建設、質量學科團隊建設和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創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7年,宋明順主持申報的“標準化本科教育項目”捧回全球首個“ISO標準化高等教育獎”,連競爭對手也跑過來道賀:“第一應該屬于你們。”由于在質量和標準化人才培養工作中的突出貢獻,宋明順當選為國際標準化教育委員會(ICES)主席,應邀在美國、德國、荷蘭、瑞士、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指導質量和標準化人才培養工作,擔任了20多名日本、德國、哥倫比亞等國外留學生的導師。
2023年8月18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和軍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將質量管理與認證、質量管理工程兩專業列入《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兩個專業的基本規范由中國計量大學主導起草,宋明順親自指導了起草工作并擔任了兩個專業培養方案論證專家組組長。該《通知》一經印發,宋明順教授非常興奮地說:“兩個專業列入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進一步完善了質量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歷體系,加強了質量認證專業人才的培養,是貫徹《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關于質量人才培養要求的重要舉措,中國計量大學作為這兩個開考專業的主考單位,在建設高水平質量人才隊伍任務中責無旁貸。”
“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是高校教師的天職。在教學上,我們要對得起學生,要對學生負責。”無論科研與行政管理工作多么繁忙,宋明順仍然堅持給本科生、研究生授課,用向上的語言、良好的行為和嚴謹的教學態度去教育和影響學生。他所負責的“質量管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是全國“質量管理學”課程中唯一獲此殊榮的課程。
朝思夕計心系NQI發展
作為質量領域的積極踐行者,宋明順心中有一盤棋,如何實現質量強國戰略,如何全面構建標準化運行,如何讓產品具有質量保障,如何出實招、干實事、出實效,都是宋明順朝思夕計的事。對中國質量認證行業的發展,他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認證是實施標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標準制定易,標準實施難”是我國標準化工作亟需解決的難題之一。標準實施難,難在推薦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實施的方式主要有自愿采用、試點示范采用、認證采用和客戶要求采用等。客戶要求采用是市場行為,試點示范和認證采用是具有第三方或公益性質的采用方式,試點示范點少面窄,相比較而言,認證則顯得點多面廣,在所有的推薦性標準實施中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通過認證方式實施標準,評定程序較為復雜,成本較高,只有那些具有普適性、共性強、受益面廣的推薦性標準才宜于用認證的方式實施。
二是產品質量認證是質量保證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向市場或客戶提供質量信任。提供信任的方式有多種,如質量認證、品牌評價、知名的第三方檢驗核查機構背書、廣告及營銷等,其中質量認證又分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所以產品質量認證的質量保證有效程度遠高于質量管理體系的保證程度,而且是最有效的質量保證方式之一。
三是提升認證有效性的方式是提高認證的認知度和信任度。要切實提高質量認證的有效性在于提高質量認證的認知度和信任度。質量認證的認知度是消費者、顧客對質量認證內涵的認知程度,即看到商品或商品包裝上的質量認證標志就能知曉該質量認證的內涵,提高消費者、顧客質量認證認知度的有效方式是加大面向公眾質量認證的宣傳力度,同時減少和整合質量認證的種類。質量認證的信任度是消費者、顧客對質量認證的信任程度,即看到商品或商品包裝上的質量認證標志,消費者、顧客則信任該標志所提供的質量保證承諾,并有強烈的購買貼有該標志商品的意愿,質量認證信任度提升的基礎是質量認證認知度的提升,提升質量認證信任度的有效方式是加強認證機構的行業自律建設和對認證機構的有效監管。
四是檢驗機構能力建設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產品質量認證和檢驗是第三方質量服務機構的核心業務,由于認證的業務量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量大面廣的是非認證類的檢驗業務,例如驗貨業務。所以認證的業務量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而量大面廣的業務是非認證類的檢驗業務。能否通過市場認可度獲得更多的檢驗市場份額,則取決于檢驗機構的能力。因此,能力建設非常關鍵,而能力建設的有效路徑是提高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和技術創新水平。比如全方位加入CB體系,積極參加國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活動,開展全方位的雙邊和多邊實驗室檢驗能力的互認等。
五是人才是質量強國建設的保證。不僅在專業領域需要一大批質量管理、認證認可、標準化、計量和檢驗專業人才,同時全體國民也必須具備一定的NQI知識和較高的質量意識。所以,質量教育必須構建起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到繼續教育的終身教育體系。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趣味競賽、參觀、開設常識課等方式開展質量教育。在職業教育階段,通過開設NQI類的選修課、開設質量標準和認證專業,開展職業教育階段的NQI教育,隨著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監管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全國已有5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質量和標準化專業。在高等教育階段,通過開設選修課、學科競賽、設置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和標準化工程專業,開展高等教育階段的NQI教育,目前全國已有30所高校開設了質量管理工程專業,15所高校開設了標準化工程專業,但這還遠遠不能滿足質量強國建設對NQI人才的需求。在繼續教育階段,一方面不斷地開展在職人員NQI普通知識培訓,另一方面開展審核員、評審員、標準制定、標準管理、國際標準化、檢驗師、計量師等專業化人才培訓。目前,在NQI教育和人才培養中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在教育內容上,認證認可是短板;在學歷教育上,急需設立質量、標準化等NQI領域的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教學資源上,師資力量缺乏是制約NQI高等教育的瓶頸。黨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重視NQI領域的人才培養,在《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都對NQI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五部委為此還聯合印發了《標準化人才培養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旨在進一步加強NQI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
萬里征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揚帆。宋明順呼吁:“質量事業永遠在路上,只要國家需要,我將繼續在NQI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實務工作中奮斗不止。未來,我們要努力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補齊認證認可教學內容短板,盡早增設NQI領域的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高校建設若干NQI師資培訓基地,加強質量工程師、標準工程師、首席質量官、計量師和質量技術人員培訓和培養的制度化、體系化、標準化和可持續化建設,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培養出滿足質量強國建設需要的NQI人才,為高質量發展作出質量人應有的貢獻。”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