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非復合膜袋等11種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監督抽查情況。共抽查1363批次產品,涉及1354家生產單位,發現不合格產品35批次。其中,非復合膜袋2批次、塑料一次性餐飲具2批次、紙杯2批次、食品接觸用紙容器3批次、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13批次、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9批次、餐具洗滌劑2批次、月餅包裝2批次(詳見附件1)。
(二)跟蹤抽查情況。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生產單位52家,其中有14家生產單位產品仍不合格(詳見附件2)。
二、抽查結果分析
(一)非復合膜袋。在廣東、山東、江蘇等18個省份185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185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阻隔性能(氧氣)、阻隔性能(水蒸氣)等項目各有1批次產品不合格。
(二)嬰幼兒用塑料奶瓶。在福建、廣東、河北等6個省份39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39批次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三)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在安徽、廣東、湖北等25個省份422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431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總遷移量、脫色試驗等安全項目各有1批次產品不合格。
(四)食品包裝用紙和紙板材料。在浙江、廣東、江蘇等11個省份81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81批次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五)紙杯。在浙江、廣東、天津等21個省份123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123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均存在感官指標不合格問題。
(六)食品接觸用紙容器。在安徽、福建、廣東等15個省份89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89批次產品。抽查發現3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產品抗壓強度不合格、1批次產品滲漏性能不合格。
(七)工業和商用電熱食品加工設備。在廣東、山東、江蘇等7個省份59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59批次產品。抽查發現13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產品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2批次產品輸入功率和電流、1批次產品非正常工作、1批次產品穩定性和機械危險、4批次產品機械強度、3批次產品內部布線、2批次產品接地措施等項目存在問題,以上均為安全項目不合格。
(八)工業和商用電動食品加工設備。在廣東、山東、江蘇等5個省份31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31批次產品。抽查發現9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8批次產品穩定性和機械危險、4批次產品結構、1批次產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1批次產品接地措施等項目存在問題,以上均為安全項目不合格。
(九)餐具洗滌劑。在安徽、北京、福建等23個省份135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135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安全項目菌落總數不合格,1批次總活性物含量不合格。
(十)竹木餐飲具。在福建、浙江、江西等12個省份142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142批次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十一)月餅包裝。在廣東、浙江、福建等10個省份48家生產單位抽樣,抽查48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產品包裝空隙率不合格、1批次產品混裝要求不合格。
三、工作要求
針對以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各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要求,迅速組織做好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工作,并及時將處理情況錄入e-CQS系統。對不合格產品,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嚴禁生產銷售;涉嫌假冒的,要通過現場檢查、詢問情況、查閱合同發票等方式調查取證,查清違法事實,從嚴從快從重處置。要督促生產銷售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不合格產品生產銷售單位,要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復查;對連續兩次抽查不合格的生產單位,要開展約談并督促整改到位;對涉嫌超范圍生產、無證生產的單位(詳見附件3),責令立即停止生產,并對產品質量開展檢驗,檢驗不合格的,依法依規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總局將加強抽查結果處置情況的跟蹤督辦,并視情通報。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