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全球化時代,出海企業要想打造一道堅固的知識產權護城河,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想要獲得這樣的實力,除了在全球化公司不斷積累一線經驗,也可以聽聽行業大佬的智慧之談!
2023出海企業知識產權發展論壇上,3位人均從業經歷超15年的知產大佬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共享了出海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經驗和專業見解。
都有誰?
代德建,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處處長,高級知識產權師,全國首批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
胡帥,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從零開始組建寒武紀知識產權部門、設計知識產權布局體系,順利幫助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糾永濤,寧波中機松蘭刀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前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IP主管。
說了啥?
? 如何了解海外目標市場的政策環境,并做出適應性決策?
? 出海可能會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及應對辦法?
? 如何通過體系建設,形成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鏈?
? 如何選擇和運用外部專業知識產權工具/部門/機構?
怎么說?
(以下內容僅為發言內容匯編)
胡帥:“遵照優先級進行海外專利布局決策”
出海企業必須具備前瞻性,應該在出海之前,就充分考慮到了未來國內、國外市場有可能遇到的各種知識產權風險,怎么去應對,積極的考慮怎么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可以根據產品、競爭對手和客戶等幾個維度,確定海外知識產權目標市場的優先級。
對于初創型公司而言,在創立前就應該規劃好主要商標和主要產品的名稱,并進行全球布局以保護知識產權。盡管這需要一定的費用投入,但也是寧濫勿缺。對于專利的布局費用會更高,周期也更長,更加需要在前期按優先級,積極選擇最優質的技術和專利資產進行海外布局,確立核心知識產權資產。關于機構選擇方面,不必專門選擇海外大型律所合作,因為費用高昂,溝通成本大,雙方話語權和地位也不對等。建議兩種模式:一是直接選擇中小型精英外國律所進行合作;二是借助國內代理機構的資源,進行三方合作。(掃碼獲得更多初創型企業出海知識產權經驗心得)
代德建:“保持對侵權行為的警惕至關重要”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應重點關注美國和歐洲市場,同時也要關注日本、韓國等區域,這些都是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地區。在海外目標市場中,了解相關政策、積極保護知識產權并保持對侵權行為的警惕至關重要。曾經歷過一場歷時六年多的案件,涉及一種堿性無汞電池,公司初審敗訴后采取了專利無效抗辯策略,經過多個上訴階段,最終才在美國最高法院勝訴。(掃碼了解具體案由)
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需要借助行業協會來抱團取暖來提高糾紛應對能力。在早期外部資源整合非常困難,但現在,國內政府和許多機構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包括超凡。總結起來,企業經營者需要了解技術、市場、法律,并有國際化的視野,建立一個有效的團隊,在出國前或成長過程中進行情報收集、調查和風險排查,以降低或預防風險。無論是企業、事務所、中介機構還是政府,都需要共同努力。
糾永濤:“在海外,知識產權的對抗充斥著各種套路和策略”
了解目標市場制度環境和進行外海知識產權運作的最佳的方法是創建專業的獨立IP部門。在海外,知識產權的對抗充斥著各種策略和套路。一個真實的案例是,一次口頭的專利侵權警告,導致曾經合作的全球領先的甲方公司,新產品上市時間延遲了一年,直接損失了幾千萬市場份額。(掃碼了解具體案由)建議所有出海企業務必認真執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這將幫助企業在出現糾紛時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對于外部合作機構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與國外事務所合作布局海外市場時,對IP人員能力的要求會更高,尤其是對細分領域的專業術語要求更嚴格,需要與代理人詳細交流和溝通,以避免由于專業術語的誤解而導致錯誤的翻譯,從而影響專利的有效性。
以上只是會談討論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關于“出海企業如何打造知識產權護城河”的精彩發言和觀點,諸如:海外數據庫太貴買不起怎么辦?政府出海補貼拿還是不拿?開源軟件知識產權侵權有何后果?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直達會議現場,汲取第一手的出海知識產權策略和技巧,助力打造知識產權護城河!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