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法院對于我國無人機制造商大疆(DJI)與美國航空航天企業德事隆集團(Textron Innovations)的專利訴訟裁決不斷引起國內外的討論。自上月美國陪審團作出大疆需賠償德事隆近2.8億美元以來,“大疆遭遇‘專利流氓’?看美國科技霸權主義的黑手”“大疆聲稱退出美國市場”“大疆硬氣拒繳20億巨額罰款”等各種聲音一直發酵至今。
據悉,2021年,德事隆就以大疆侵犯其兩項專利為由,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法院對其發起訴訟,稱大疆部分具有自動懸停功能的無人機工作方式與其專利技術相同,并向大疆索要3.67億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的高額賠償。
目前看來,這起案件一審的判賠即使已經比德事隆最初的索賠金額少了不少,但該數額依舊龐大。不過,該案的最終走向如何還未能下定論。據中國證券報日前報道,大疆在否認“拒絕支付罰款”“退出美國市場”等傳聞外,還表示將對該案進行上訴??梢?,本次的裁決還只是雙方專利戰中的一個節點。同時,這起案件引發的對于技術、審理制度等多種討論,也為中國出海的科技公司敲響了警鐘。
判賠2.8億美元,大疆不該輸掉這場專利戰?
2023年4月21日,美國德克薩斯州西區地區法院陪審團作出一項裁定,裁決大疆侵犯了德事隆US8014909和US9162752號專利,賠償金額合計2.789億美元(近20億人民幣)。
從本次裁決結果來看,陪審團一致認為大疆侵犯了德事隆909專利的第1、7、10、11項權利要求,以及752號專利的第13項權利要求,其中909專利賠償金額為3070萬美元,752專利賠償金額為2.482億美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德事隆以上用于起訴大疆侵權的兩項專利并非自身技術創新成果,而是受讓自貝爾直升機公司,1960年,該公司被德事隆正式收購。德事隆用這兩項專利向大疆發起專利訴訟引起了外界的討論和關注,有業內專家認為,貝爾主要從事商用直升機的制造業務,大疆則是一家無人機制造商,二者的市場受眾、技術應用存在明顯差異。
據德事隆909專利的權利說明書摘要顯示,該項專利技術主要在于描述一種直升機能夠自動鎖定跟隨車輛或船只并實現降落的技術,簡言之,909專利講的跟蹤技術是需要將被跟蹤的船只的位置和運動信息都傳送給直升機,直升機根據同時獲得的這兩個信息降落至被跟蹤的船只上。另一項涉案的752專利申請時間為2011年7月份,專利名稱為一種控制旋翼機懸停飛行的系統和方法。該項專利說明書顯示,其多項懸停功能的實現需要飛行員手動操作進而實現速度的保持。
909專利權利說明書
752專利權利說明書
面對德事隆的指控,大疆方面稱,德事隆本次用來訴訟的核心專利為2011年申請,但大疆在2009年的產品中就已用到了懸停技術。大疆官網信息顯示,2010年,其在關于XP3.1產品介紹中,多次提及懸停功能,并將懸停技術視為該飛控系統的一大特色。XP3.1的說明書顯示,大疆用于無人機的自動懸停功能通過松桿即可實現無人機位置的保持,而德事隆752專利的權利要求13顯示,其涉及的是直升機速度保持相關的技術,兩者在技術及應用上似乎并沒有什么關聯。
另外,本次大疆與德事隆的專利訴訟中,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再次受到關注。美國航空行業網站sUAS News曾發文稱,該判決表明了美國專利制度的扭曲,允許企業為任何可能擁有現有技術的東西申請專利。[1]美國法制評論媒體Above the Law表示,從陪審團的角度來看,德事隆作為美國軍方關鍵供應商的身份無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一直以來,關于美國陪審團制度的質疑之聲一直存在?!吨袊鴮徟小冯s志曾指出,美國陪審制度存在審判效率低下、審判成本高昂、審判缺乏專業性等弊端。
由于大疆和德事隆各為無人機和載人直升機的生產制造商,雙方技術邏輯和產品應用領域各異,而德事隆卻向大疆發起專利訴訟并得到陪審團支持,因而這場訴訟的裁決結果在國內外引起一片嘩然。
Above the Law認為,德事隆在該案中面臨一個難題:他們雖然生產直升機,卻并不出售任何使用該專利的消費級產品,具體到這次的專利糾紛,德事隆相當于一個“非生產專利實體”(NPE)。[2]
環球時報、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在報道中說道:“近幾年,隨著美國反華情緒不斷上升,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專利訴訟越來越難取勝。這不僅是大疆的難題,也是所有中國公司都會面臨的挑戰。”
知識產權法專家、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謝湘輝稱,德事隆現在對大疆提出的侵權指控無事實依據,硬將大疆的技術和自己的專利做關聯,通過訴訟獲取賠償以此進行不當牟利,試圖阻礙大疆在美國市場的發展。[3]
樹大招風,大疆在美遭受知識產權等多重挑戰
本次與德事隆的專利訴訟,已不是大疆第一次面對來自美國企業的知產糾紛。多年的市場擴展中,大疆在美國已經遇到了重重挑戰,其中包括美國企業對其發起的知識產權訴訟,以及美國相關政府機構對大疆進行的各種制裁。
2017年,美國Synergy Drone公司就曾起訴大疆侵犯其5項無人機操作領域的專利,但兩年后,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對這5項專利進行復審后,認為這些專利全部無效。2019年,大疆被美國Dareltech公司指控侵犯了其專利權。2020年,美國Fury Technologies LLC在美起訴大疆侵犯其兩項專利……
除了知識產權上帶來的挑戰外,大疆近幾年來在美國頻頻受到美方相關部門的制裁。2017年,美國軍方以數據安全隱患為由,宣布停用大疆無人機,對其進行長達一年的制裁。2019年,美國國防部在《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里明令禁止聯邦資金購買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商務部宣布將大疆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對其產品變相增加關稅。2021年12月,美國財政部將8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其中就包括大疆。2022年,美國又將大疆等13家企業列入“芯片出口黑名單”。
當前在美國市場,大疆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憑借其技術優勢和產品口碑在無人機領域中獨占鰲頭。或正是因為大疆在無人機領域日益強勁的話語權對美國企業及相關技術造成了威脅,由此受到了外部環境帶來的多重挑戰。不過相信在此過程中,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也終究會成為企業披荊斬棘的一柄利器。
出海之路浪潮洶涌,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大國之間的競爭就是核心技術的競爭。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使得中美技術的博弈不斷加劇。一直以來,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屢屢遭受美國的打擊和抵制,如華為、小米、字節跳動等中國企業相繼受到制裁,而今天這場近2.8億美元的裁定,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華為、小米兩家中國企業曾與美國數字交互公司(IDC)開啟專利戰。2011年,IDC率先在美國起訴華為專利侵權后,華為當即在深圳中院起訴IDC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專利許可行為違反FRAND原則,并在一審、二審中獲勝。[4]2013年,IDC因專利許可費率問題再次于美國對華為提起專利侵權之訴后,華為則通過向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報IDC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IDC進行反擊,最終IDC提出愿意遵守FRAND原則,與華為達成和解。[5]
2020年,小米在與IDC多年的專利許可費率談判對峙中,主動打破僵局向武漢中院起訴,提請對與IDC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談判所涉全球費率或費率范圍進行裁決,同時面對IDC在印度的起訴向法院提出禁訴令保全申請。[6]2020年9月,武漢中院接受小米公司的申請向IDC頒發全球首個跨國禁訴令。[7]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華為在應對IDC在國外提起的專利訴訟時,先是向當地法院尋求司法救濟,后又以“反壟斷”為突破口,向中國反壟斷機構尋求行政救濟,最終在雙方較量中占據上風。小米在面對與IDC就許可費率多年談判未果的局面時,最終選擇主動出擊,運用司法途徑積極改變當下困局的做法,不僅維護了自身的權益,同時為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進一步探索做出了貢獻。國內法院和相關部門在對這兩起案件審理的突破,也體現了中國近年來知識產權仲裁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打造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的決心。
近年來,國家為推進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如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中提到,要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絡和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網絡,建立健全海外知識產權預警和維權援助信息平臺。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建立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加強知識產權海外服務保障工作。而后,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強化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指導。
此外,國家商務部在2011年成立了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中心,為企業提供境外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等工作。2019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的指導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正式成立,隨后北京、上海、廣東等分中心的工作相繼開展,加強了對企業的海外維權援助。上海、福建、海南等多地法院也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為快速解決涉外知識產權爭議提供了便利。
如今,面對有限的市場,國外本土企業將專利訴訟當成是驅逐“外來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小米、華為、大疆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大都有著相同境遇。未來如何進一步應對和解決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問題,排除外部干擾在國際市場中站穩就跟,對于相關部門和中國各大小企業來說,也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注釋:
[1][3]環球時報.美國陷阱,警惕!https://mp.weixin.qq.com/s/vgWFO7VPN7ge1mouvD_M6w[2]中國經濟網.大疆在美國不是敗給了專利,是敗給了“魔法”.http://m.ce.cn/gs/gd/202305/11/t20230511_38541444.shtml[4][5]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媒體聚焦|專利強企的“對抗”與“共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594419377138708&wfr=spider&for=pc[6]澎湃新聞.武漢中院發跨國禁訴令:武漢官司結束前禁止交互數字起訴小米.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1549457[7]觀察者網.美專利巨頭交互數字故意妨礙小米起訴,武漢中院發首個跨國禁訴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310540132275852&wfr=spider&for=pc
(原標題:被判賠近20億人民幣的大疆,是多少中國企業出海的縮影?)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